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大mba案例精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购并的目的及经过
  香港华创自从上市以来,经精心开展的多元化经营,其在香港与中国大陆的业务都得了充分的发展与壮大,香港华创的惊世表现不但使它在香港股市身价不凡,而且日益成为华润集团开展融资与投资业务的主要支柱。
  香港华创经充分的论证和研究,深信中国大陆的经济将持续、稳定、迅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大陆是香港华创的最佳投资区域,并且华创母公司华润集团与中国大陆历史悠久的联系,给香港华创中国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不少方便,1993年9月,香港华创便同华润集团认购了华润(沈阳)压缩机有限公司75%的股权,香港华创拥有30%股权。1993年12月,香港华创又和沈阳啤酒厂协议,认购华润(沈阳)雪花啤酒55%股权,注入资本2。3亿港元。对于当时迅速发展的大陆房地产业,香港华创已密切关注,因预见到大陆房地产业丰厚的获利前景,香港华创采用间接购并的方式进入大陆市场便是分散经营风险、获取潜在市场利润的一个重要步骤。
  与此同时,北京华远却面临着公司规模急骤扩张而带来的融资问题。可以说北京华远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公司急速成长而不断融资的历史。
  按北京华远规划,到20世纪末的7-8年时间内,北京华远要完成300万平方米已有储蓄土地的施工任务,按每平方米投入2500元计,这8年内共需资金75亿元,每年需近10亿元的资金投人,(这期间并未计入公司每年土地储蓄占款)。为筹措发展所需资金,看来仅靠定向募集是不够的,更大规模的定向募集,以及持续的融资渠道是北京华远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
  1994年初,经北京华远股东大会的充分酝酿,公司扩股融资势在必行,为了公司长远发展,北京华远的最大控股股东华远集团也忍痛割爱,同意出让控股权。
  北京华远基于各种各样(包括税收、资金实力等)的原因,决定在大陆境外寻找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以达到公司进一步融资的目的。公司为寻找外资股东认购公司新发行股份,曾先后多次与外商接触,先后与香港光大国际、美国Ploma基金、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香港华创等十几家外商洽谈过。外商也聘请了毕马威会计师行对公司项目进行了三次审计,井请香港梁振英测量师对公司项目进行了评估,估价方法为市场价值法(未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双方律师也进行了频繁而艰辛的谈判。
  1994年11月,香港华创联同香港太阳世界、美国国泰财富共同出资,在英属维尔高群岛注册坚实发展有限公司(香港华创为坚实发展公司的最大股东)准备投资入股北京华远。考虑到北京华远并购后进一步用资的要求,方便坚实公司在港上市的需要,华远集团同意坚实公司占有北京华远52%的股份(香港法律规定,母公司若以子公司的业绩上市,必须拥有子公司51%以上的股份)。同月,坚实与北京华远签订了认购北京华远股份并将公司转为中外合资公司的合同。
  1996年坚实公司内部的股东结构发生变化,香港太阳世界出让其在坚实公司持有的股份,其份额分别由香港华创以及新加盟坚实公司的美国高盛公司认购。到1996年8月,香港华创持坚实公司73。5%,美国国泰财富持14%,美国高盛公司持12。5%。
二、购并方的上币意图
  坚实公司的全部资产为所认购北京华远的股份,作为坚实公司最大股东的香港上市公司香港华创深谙公司上市的好处,坚实其他股东也有同样的想法。坚实公司的上市不但能使坚实所有股东享有股票变现的好处,而且可为进一步给子公司融资打开了方便之门。可以说坚实公司购并北京华远前,便对此进行了周密的谋划,1994年购并完成后,香港华创即着手坚实公司在港上市的准备工作。1996年在坚实公司股东结构变更的同时,坚实公司已在香港紧锣密鼓地完成了资产评估、财务审计、上市法律意见书等一系列上市准备工作。应香港联交所的要求,坚实公司注册地因不符香港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现三家股东按同样的持股比例已在开曼群岛另行注册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该公司100%待有坚实公司股票。坚实公司的母公司华润北京置地有限公司将于近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预计筹资1。5亿美元(1996年11月实际筹资l。l亿美元)。将全部作为股东贷款贷给北京华远,并将在1997年适当时机以3。3元/股的价格转为北京华远的股份。
三、购并的经济效益
  购并为北京华远和香港华创都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北京华远购并前经营业绩就很好,购并带来了巨额资金,使北京华远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司1993年总股本为25000万元,1994年股本增加了78125万本。
  香港华创的购并和投资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香港华创1994年购并时投资约4400万美元,1994、1995年分得股息约1400万美元,丰厚的回报增加了其长期投资的信心,将其分得的大部分利润再次投资,并追加投资认购北京华远新发行股份。到目前为止,香港华创已持有北京华远45。94%的股份。
四、购并前后的公司经营
  香港华创购并北京华远后,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比较满意,并未进行过任何整合,也未对公司原有的经营方针、战略进行过任何调整。既保持了公司原有的经营决策体系、人事报酬制度,又保留了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与企业管理制度。故在购并后,北京华远仍然保留着购并前的经营特点:①土地资源储备充裕;②产品多样化;③经营方式灵活;④利润来源多样;⑤公司营运充满效率。
  北京华远所有的这些经营特点使北京华远1993—1995年的经营利润保持在北京房地产业首位。外资方对此非常满意,购并后,为保证合作顺利,显示外资股东对华远经营工作的肯定和支持、特聘请任志强先生担任坚实公司董事。
  就这样,香港华创购并北京华远,在京城房地产拥有了无可争辩的地位。
评点:
  此案例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3个方面:
  1、香港华创充分的论证和研究,深信中国大陆地区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尤其是房地产业是投资回报高、发展前景乐观的产业,特别是在中国的首都,房地产潜力不可限量。因此华创以认购股权形式购并北京华远房产公司不失为战略之举。
  2、北京华远房地产公司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急骤升温而规模大幅扩张所带来的融资困难,显然仅依靠华远自身的积累是显然不够的,因此急需合作为伙伴,以达到融资的目的。这便给香港华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公司购并后的管理模式是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决策,社会负担和行政干预较少。购并后公司经营管理体制和人员基本不变。香港方面只委派一名财务总监进行财务监督。这使公司经营情况稳定,保持了业绩的一贯性增长。
国民经济学博士:周慢文
船王铁拳出击:包玉刚收购九龙仓
一、策略精密,高潮叠起
  香港置地公司和包玉刚爵真正争夺九龙仓的控制权之战,虽是多年旧事,但双方尔虞我诈,策略精密,争夺过程高潮叠起,实在是香港收购战史上最为精彩的一役,亦是香港华资与英资集团势力消长的转换点。
  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华资势力日渐抬头,“四行”之首的怡和公司(另外三行是和记、会德丰和太古)已无一方独大之势。主要原因是怡和对香港前途信心不足,在70年代全力分散投资,进行国际化经营,给予华资坐大的机会。怡和洋行早在1932年在广州成立,开展对华贸易,自此一帆风顺,在中国建立了怡和帝国,业务包括进出口贸易、航运、铁路、矿山、码头仓库、保险、房地产及工业制造等。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怡和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便走进了死胡同,自“三反、五反”运动后,信和即完全撤离大陆,损失惨重。有此教训,怡和对共产党政权存在戒心,故此对香港九七问题亦抱有悲观态度,改而努力拓展海外投资,在香港自然错过了不少黄金机会,以致其他财团有机可乘。和怡和相反,船王包玉刚爵士则对前景表现得信心十足,包爵士不甘心于已建立的世界上最大之独立船队,因而积极推行他的上岸大计。不断寻求新的投资机会及购入有发展潜质的产业及股票。而包爵士上岸后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