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赖伊的游说,美国全然不为之所动。赖伊对此感到十分不满。他说,“美国对华政策在五年前就犯了根本错误”,现在“在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做法也是错误的”。赖伊的立场不仅得罪了美国,而且也未得到他的母国即挪威政府的支持。当联合国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进行表决时,挪威迫于美国的压力投了弃权票。赖伊感到备受挫折。
朝鲜战争爆发后,赖伊赞同美国的主张,派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受到苏联及其他东欧国家的抵制。许多国家指责他迎合美国要求,用联合国的资金搞非法颠覆活动。由于美、苏两个大国对他均不满意,赖伊被迫于1952年11月辞职。他感叹道:“我想把过去的一切麻烦、一切的失望、一切的头痛,统统装进一个口袋,将它们一起扔进东河。”
赖伊离职后又回挪威担任过内阁大臣等职,在1969年元旦的前两天去世。赖伊有句名言:“能够割断自己邻居的喉咙而令其浑然不知的外交官才是真正的外交官。”可惜的是,赖伊没能割断别人的喉咙,自己却先被人置于死地。
第一位访华的秘书长:哈马舍尔德
2
达格·哈马舍尔德(Dag Hammarskjold),生于1905年7月29日。其父曾在一战期间担任瑞典首相,对他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哈马舍尔德多才多艺,精通英、法、德语,擅长诗歌,喜好音乐,精于绘画,酷爱运动。
哈马舍尔德曾任国家银行董事长、内阁经济顾问。他创造了“计划经济”这个词,并与其担任瑞典社会福利大臣的长兄一起,为在瑞典建立“福利社会”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1946年,哈马舍尔德开始涉足外交界,后担任过欧洲经济合作会议执委会的副主席、瑞典出席联大代表团团长、外交部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始终未加入任何政党,以政坛独立人士自居。他在国际关系中主张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力主瑞典加入欧洲政治合作,但不加入北约。
赖伊于1952年11月辞去秘书长职务后,哈马舍尔德被选为第二任秘书长,在60国选票中获得了57票。上任后,哈马舍尔德集中精力处理世界各地的冲突和危机,他支持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签署停战协定,组织了联合国历史上的第一支紧急部队,促使英、法、以色列放弃武力,和平解决了苏伊士运河争端。他向约旦和黎巴嫩派出联合国观察团部队取代英美军队,化解了黎巴嫩和约旦危机,缓和了柬、泰关系。
哈马舍尔德是第一位访华的联合国秘书长。1952年11月,一架美国中央情报局没有任何标志的间谍机由美军在汉城的军事基地起飞,趁着夜色越过鸭绿江,偷偷进入中国领空,试图接回一名此前被空投到吉林的特务。飞机被中国军队击落,两名美国驾驶员当场死亡,另两人在跳伞后被活捉,我军在飞机残骸内发现了枪支、电台、收发报机等。1953年1月,又有13名间谍驾乘侦察机从日本起飞潜入中国安东地区进行侦察,被中国战斗机击落。上述人员经审判分别被判处无期和有期徒刑。
美国远东空军司令部发言人称,上述人员的任务是“去朝鲜上空散发传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也否认其派遣特务颠覆中国的行为,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被俘的美国人是美国陆军在日本雇用的“文职人员”。美国委托英国驻华代办将抗议照会转到中国外交部。中方将照会退了回去。
美国在联合国提出提案,要求联合国采取行动促使中方释放上述11名人员和其他被拘留的联合国军被俘人员。在美国推动下,联大通过了美国的提案。提案通过后,哈马舍尔德连发三封电报给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表示愿意来华斡旋。
经过慎重研究,中国决定接受哈马舍尔德来华。哈马舍尔德借回国休假之机拜会了中国驻瑞典大使耿飙,讨论访华安排,随后又致电周恩来商定了访华的具体行程。
1955年1月5日,哈马舍尔德一行抵达北京。当天,周恩来会见了他。会谈中,哈马舍尔德首先向周恩来表示感谢,表示愿意同周恩来建立个人联系。他说他此次来访欲解决的问题有些复杂,但他深信会谈会有成效。周恩来阐述了中方对于审判美国间谍一事的态度,双方立场相距甚远,哈马舍尔德心中忐忑不安。
当晚,周恩来设宴招待哈马舍尔德。双方此后又举行了四次会谈,除美国间谍案以外,也谈到美国制造台海紧张局势、朝鲜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双方分歧依然如故。
1月10日,双方举行最后一次会谈。在这次会谈中,周恩来表示可以允许美国犯罪分子的家属来华探望,并答应通过瑞典驻华使馆把美国间谍费席尔等四人的生活照片转交哈马舍尔德。哈马舍尔德非常高兴,一再表示感谢。
会谈后,双方发表了一个联合公报。除了简述会谈的过程外,双方在公报中还说:“在会谈中涉及了有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各项问题”,“我们觉得这些会谈是有益的,希望能够继续在这次会晤中所建立的接触”。1955年,中国宣布提前释放阿诺德等11名美国间谍。
1957年,哈马舍尔德被推选连任秘书长,任期五年。刚果冲突后,哈马舍尔德处理危机的方式受到苏联的批评,苏联曾一度要求罢免他的职务。1961年9月17日,哈马舍尔德在飞往刚果调解冲突的旅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殉难。
哈马舍尔德的名言是:“人生最长的旅程是走向自己内心世界的旅程。”
首位来自亚洲的秘书长:吴丹
3
吴丹(U Thant)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
吴丹1909年1月22日出生于缅甸的班达诺,长年从事教育工作,也当过记者。抗日战争胜利后,吴丹历任缅甸政府新闻局长、广播电台台长、新闻部秘书、总理办公室秘书、总理顾问等职。
从1953年起,吴丹出任缅甸常驻联合国代表,担任过第14届联大的副主席。刚果危机爆发后,吴丹出任联合国刚果和解委员会主席。哈马舍尔德坠机殉难后,吴丹担任代理秘书长。1962年11月30日,大会一致决定任命他为秘书长。
吴丹上任初期,经历了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63年的刚果内战和1965年的印巴战争,他利用秘书长的身份,促使古巴导弹危机得到和平解决,主持建立了联合国驻塞浦路斯部队,实现了印巴战争的停火。
第一届任期结束时,吴丹决定不再连任。但当时没有任何一位候选人能够为各方所共同接受,各国代表轮番上台发言,力劝吴丹接受第二个任期,吴丹在大家的劝说之下决定接受任命,任期到1971年12月31日。
吴丹的第二个任期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美国入侵越南、印巴再次爆发战争、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无所作为。吴丹则将精力更多地转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
1971年底,吴丹第二个任期结束。安理会的所有成员都支持吴丹连任,敦促他再度承担起这副重任。但吴丹态度坚定地表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再连任第三任。
新任秘书长选出来后,吴丹向联大发表了他的告别演说。他说他有一种“近乎于解放的感觉”。全体代表起立向他欢呼致意,整个联合国大会厅掌声雷动。
吴丹退休后,晚年久病,1974年11月25日在纽约因癌症逝世,享年69岁。去世8年之后,他的回忆录才得以出版,题目是《联合国的观点》。
吴丹曾获世界各地几十所著名大学的荣誉学位。在吴丹的倡议下,联合国设立了联合国大学。为了纪念吴丹对联合国的贡献,联合国大学举办了一个吴丹系列讲座,由世界各国知名的思想家和领袖就联合国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表看法,美国总统卡特、克林顿、南非总统姆贝基、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等都曾在该讲座发表讲演。
吴丹的名言是:“每个人,无论他生于何方,长在何处,都应该受到尊重。尊重他人应该甚于尊重自己”。
4 不愿下课的秘书长:瓦尔德海姆
1971年12月,吴丹执意不再连任秘书长,安理会经过长时间磋商,仍不能就继任人选达成一致。离圣诞节只有三天了,安理会五常觉得再也难以找出更合适的人选,因此同意奥地利的瓦尔德海姆出任第四任秘书长。大会第二天就通过了对瓦尔德海姆的任命。
瓦尔德海姆(Kurt Waldheim),1918年12月21日出生于维也纳,毕业于维也纳大学。1945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