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管]金融风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疑问是,中国会是国际炒家的下一块〃肥肉〃吗。
  泰国的货币危机的一个启示就是,警惕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形成泡沫经济,保证资金和储蓄流入生产性的经济。一发生泡沫就打压下去。一般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必须抑制,股票、房地产价格的膨胀也要抑制。  发展中国家发生货币危机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在国际收支表现上,经常项目(包括外贸)出现逆差,而且逆差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过高。往往超过5%的警戒线。泰马菲等国家的共同现象都是经常项目逆差过大。而国内储蓄不足则是造成经常项目逆差的根本原因。储蓄不足,国家为了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就必须利用外资,而大规模利用外资的结果,经常项目逆差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就过高。墨西哥当年这一比例是7。8%。泰国最近爆发危机前则是8。2%,都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5%的警戒线。泰国在这种情况下使国际投资者对泰铢缺乏信心,而投机客则找到了下手的机会。东南亚国家的储蓄率固然相当高,但问题是这些国家的投资需求更大。相对来讲,储蓄水平仍然严重不足。不仅如此,泰国过去十余年里,面对源源流入的外资,为了维持稳定的汇率,更要不断买进外币,卖出本币。结果,货币供应严重过量。于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就提高利率;利率高了,又导致外资流入。恶性循环的结果,银根过松,给泡沫经济创造了条件,也给投机客创造了条件。货币和美元挂钩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几乎都面对这个窘境。
  中国近年则通过〃对冲〃,例如,收缩银行贷款,防堵了这种危险。中国近年来外贸一直顺差,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完全不一样。而且,外资源源进入中国,形成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顺差的〃双顺差〃。外汇储备每年增长二三百亿美元,形成一个强大的支付能力。阻吓了国际投机。你抛(人民币)我就买,谁能来投机。而且,在双顺差的情况下,人民币面对升值压力,而中国人民银行采取措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人民币其实也就低估了。和泰铢完全相反。此外,中国引进的外资和泰国引进的外资在结构上也不一样。泰国开放资本市场,但外资结构非常脆弱,充裕又不受管制的短期外资被大量用来炒房地产,炒股票。一有风吹草动,不仅外商撤退,本国人也抢购外币,就加速了货币体系的崩溃。
  中国至今没有开放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据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说,中国目前利用外资3200亿美元,其中2000亿属于外商投资,1200亿属于国际融资。但前者有64%是直接投资,要撤也不容易;后者更是将近90%的长期贷款。何况,中国外债和国内生产总值比仅仅是15。5%(1996年)。反观泰国46%、菲律宾54%、印尼47%、马来西亚39%、墨西哥35%都严重得多。
  但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国际投机客就一定不会打中国的主意?
  中国一直在向开放金融市场的方向走,被狙击的可能性最终必然存在。幸亏中国近年整顿金融秩序,使经济〃软著陆〃,限制了金融机构炒作房地产和股票。中国在实现资本流动自由化方面也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方针,例如,外商就不能随意买到人民币,因此,尽管中国目前是个〃债务大国〃,外债高达1160多亿美元,但是,国际炒家会发觉,他们很难找到办法狙击人民币。
  人民币依然坚挺,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在这场金融风波中未能幸免于难,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经济模式、汇率制度、出口结构等都和泰国相似,同样存在经常项目逆差、出口增长滑坡、外汇储备减少、房地产积压、银行风险积聚等问题,因而较易受到外汇投机商的攻击。 在这场金融动荡中,中国人民币坚挺依旧。专家分析,泰国货币危机不会波及中国。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适度,物价持续回落,外汇储备充足,外汇管理卓有成效,不存在爆发类似危机的制度性因素。 自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以来,中国出口年年大于进口,外汇储备相当宽裕,今年上半年已达1200多亿美元,拥有可靠的、足以让国外投资者放心的对外支付能力。资本的流入流出,中国向来实行严格管理,以套汇套利为目的的短期游资一般不能通过正常途径进入境内。1996年我国两次下调银行利率,外汇市场并没有因人民币与外币利差缩小而出现资金外逃、汇率波动。去年以来,股市跌跌涨涨颇为热闹,但外汇市场的交易却平平静静,未见外来游资趋利躁动的迹象。 泰国曾对外资流入房地产业大开方便之门,助长了本国的泡沫经济。在中国,境外投资者涉足房地产业和证券业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实际利用外资1900多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80%以上。目前,中国外债余额为1163亿美元,数量虽然不少,但是结构上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占80%以上,短期外债仅为10%。这种投资导向和外债结构,减少了大规模国际游资套利投机的可能性。 货币危机发生在近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享有亚洲第五小龙之称的泰国,以及同属新兴市场的东南亚地区,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借用经济学家的话说,〃亚洲经济碰上了高墙〃。在这里,高墙指的是,一国在生产力达到一定发展程度之后,需要实现另一次生产方式质的提高,即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改革宏观调控机制,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事实上中国不是也处在跳越〃高墙〃的前沿吗?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同样存在或曾经出现投资膨胀、房地产开发过热、低水平重复建设、商品房积压、金融机构贷款回收困难、不良资产上升等问题。近年中国强化资本项目管理,对开放资本市场一直持慎重态度,但是仍无法完全堵住变相、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入的短期资金。随着进出口额的增加,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中国和世界联系越紧密,越易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在中国目前的进出口结构中,对外依赖性最强、对需求变动最为敏感的加工贸易占相当比重,难免国际上一有风吹草动,国内市场就出现连锁反应。现在,无论是外汇储备,还是外债规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中国都居世界前列,专家提醒,在总量增长的同时,更应注意结构优化。近一两年,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兑8.29元人民币的水平,虽有利于外贸出口,却加大了中央银行控制货币投放的难度。这些矛盾如何协调,潜在风险如何防范?泰国经济由兴至衰的变迁,不能不令我们警醒。显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两个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国经济跨过〃高墙〃、再上台阶的明智选择。 眼下,泰国正准备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日本等亚太地区银行的贷款援助,补充外汇储备,稳定汇率和物价。经济界人士认为,实行汇率浮动,将为泰国出口回升带来契机。削减财政预算,改革金融机构,将会挤掉泡沫,健全制度。人们相信,经过这场风波和变革,泰国将会尽快走出困境,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成长期。
中国不可能成为〃泰国第二〃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教授刘遵义认为:
  尽管泰国金融动荡已经累及其他东南亚国家,但中国不可能成为泰国第二。但随着国家货币较大幅度的贬值,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泰币一时之内不可能回升,其地东南亚国家货币也不可能回升太多。所以这些国家出口竞争力会增加,对中国出口竞争力形成压力。中国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很多,下半年就不一定,到明年就会慢下来。因为很多中国能做的产品,东南亚一些国家也能做,随着泰币20%左右贬道,产品也将大幅降价,中国需对此有所准备。
  泰国金融风波与两年的的墨西哥危机十分相似,其发生具有经济上的结构性原因(fundamentals)。泰国的储蓄率低于投资率,近年来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外来资本;此外,在外资结构中又倾向于利用流动性较高的短期贷款和金融投资,直建设资和长期贷款比重较低,加之实行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制度,资金可自由流入流出;加之泰铢升值导致进口入超,且进口品中消费品比重过高,最终导致金融风波爆发。
  泰国动荡累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是由于这些国家在结构上有与泰国相似之处。但刘教授分析说,由于中国储蓄颇高,利用外资的主要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