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雪林·文论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中的青春之美,非常值得赞美。尚有《圣安尼的诱惑》惜今已不见,仅存浮雕。米氏最重
要的作品,当然要推《母爱》(Pietá),此像现置于罗马圣彼得大寺的法兰西经堂
内,每年有数十万游客向此像投以惊异的眼光和寄以赞佩的心情。圣母坐着,置耶稣尸于膝
上。头颅微俯,脸上有一种神圣的悲哀。其肠断心碎之苦,则又从其有似微颤的双唇及作无
可奈何状的伸张之左手曲折达出。耶稣尸体似尚未僵硬,浑身肌理,透露饱受酷刑的痛苦,
不过那种痛苦,仍蕴藏着圣洁的宁静。圣首下垂,表示他对天父之俯首顺命,完全承行其意
旨,而甘心受死,完成救赎的奇工。看了此像,可以叫人感到一种神圣的感情,即天主救赎
人类所付代价之巨,与母爱的伟大。米氏一生中所作pietá大小甚多,圣彼得寺的这一
座,则推第一。当米氏十六岁时,便曾发愿要镌刻一座圣母抱耶稣尸像,这件杰作成于一四
九九年,米氏年二十五岁。他作雕刻,从不镌刻自己姓名,这次破例,在圣母胸前带子上刻
上了他的名字。

    耶稣死时年三十三,圣母这时年龄也该在四五十之间,但米氏将圣母的像雕刻得有如少
女一般。有人批评他刻得太年轻了,米氏回答说,圣母是应该有权利保持她的永久之青春
的。

    米氏又常想刻一座圣母和诸圣妇痛哭耶稣的像,置之自己坟墓之上。后来虽然动手,却
未完工。这座像人物较多,但比上述的一座相差太远。耶稣的尸体过于弛软,圣妇马利亚、
玛尔达林、尼阁得莫等表情又颇木强。米氏自己不满,椎而碎之,但不知道被谁将其粘合完
整,今存佛罗伦斯中央大堂之内云。

    米氏又有两圆形浮雕,名《圣贞女与圣婴》,其一现在伦敦,其一则在佛罗伦斯,亦米
氏早年所作。

    米氏所作圣母及圣婴刻像颇多,圣母神态端庄高贵,圣婴亦俨有所思,不类常儿。与拉
斐尔所作圣像之偏重人情化者相反。因为米氏认为雕刻圣像应将其神圣的伟大表现出来,其
悲哀也应比人类普通略异其趣。他之工作完全遵照他自己的理想。带有古典作风的“冷静”
之美,与超越人类的力量。第二期的作品:

    米氏第二期的作品开始于一五○九年。他为圣马利亚堂(San—taMaria)雕
刻一具基督像。一五二一年由他一个助手送往罗马。当这圣像竖立之际,那助手还补刻了几
刀。耶稣的脸向着罗马兵送上的醋海绵。那张脸表情甚为热烈,侧向左边,似乎在说“我的
人民,你们对我做的是什么事哟!”正言之,这不是救主受难时的神情,而是升天时的神
情。耶稣全身是赤裸着的。乃由主顾的嘱咐而然。因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狂热于裸露,恬不
为怪。虽耶稣之像亦不能免于此厄。稍晚,人们乃以铜片为衣,遮掩此像腰部,惜衣过长,
观瞻欠美。

    在这时期,米氏又雕刻了一个年轻的阿坡罗及一个死了的安东尼(菲尼基主神,见啮野
猪而死,笔者注。)这两像都是充满了异教精神的杰作。

    米氏的大卫像又是一件脍炙人口的伟构。此像受佛城某执政之命而刻,高十二呎又半,
自一五○一年开工,至一五○三年乃底于成。材料是一块被人敲损,无人屑于一顾的大理
石,米氏居然利用之,而成此奇工,更可钦佩。大卫身裁如古力士,面貌则如神话中的阿坡
罗、赫梅士一类天神,英风飒爽,凛凛如生。像成,置之佛罗伦斯爵主宫殿的大门外。某执
政来看时,嫌大卫的鼻子过高,要米氏修改。米氏故意爬上梯子,用刻刀在像的鼻子上装做
琢磨了几下,然后撒下一撮预储囊中的石粉,然后回头对那执政者望着以取进止。那执政者
狂喜而喊道:“好呀,现在这像才算十全十美了。你简直给了它一个生命罗!”

    司白林吉(Springer)提到这座大卫像,曾说:“所有古代和近代的人像雕
刻,必然推此大卫像为最优美。这位大雕刻家泼辣奔放的刀法,更没有比此像之令人惊叹欲
绝的了。不但命题不易,即像的全身比例,在事前也考虑过多次,而像的姿势的选择,也极
费匠心。但刻成之后,只觉得十分自然,看不出以前惨淡经营的痕迹。因为这青年英雄(指
大卫)的神态极其镇静,然他每一肌肉,每一筋络,都在偾张之中,促使全身准备动作。他
的左手已握住了石弹,右手执着机弓带,我们知道攻击已迫在眉睫之间。”

    米氏还有一座铜铸的大卫像,巨人歌利亚的头颅置其脚下,是写大卫胜利以后神情。此
像曾送往法国,后失之。今巴黎鲁渥尔博物院尚保存米氏墨笔所画的本像草稿。一五○八
年,米氏计划为费奥尔(Fiore)圣堂雕耶稣十二宗徒像,每像高九尺半,但后来只有
圣玛窦像粗枝大叶地雕成,其余则均搁置。同样,他替教皇庇护第十纪念堂刻十二宗徒像,
仅成其四。

    一五○五年,朱利阿斯二世,召米氏到罗马,教他为他自己建立一座墓台的纪念坊,已
见上述。但教皇后来又改变宗旨,要他参加改建圣彼得大堂的计划。因罗马教廷嫉忌米氏的
人太多,而教皇的主意又不定,一时要他着手这个大工程,一时又开始那个大建筑,米氏生
了气,逃回佛罗伦斯,他说他愿意在佛城为教皇雕刻纪念坊。教皇当然不肯听他。米氏愤
极,预备赴君士坦丁堡,教皇向他卑词道歉,再三求他回到罗马。一五○六年,米氏替朱利
阿斯二世铸了个很大的铜像,预备安置他的坟上。但在一五一一年间,被反对这位教皇的叛
民所毁。

    他为教皇筑坟时期内,又分出十年左右的光阴,替西克斯丁经堂绘制天盖和壁画。这二
件事,朱利阿斯二世倒都目击其成功,但墓台之完工则在教皇逝世之后,这纪念坊并非独立
的雕刻,而依旁一座圣堂之壁,成为圣堂的一部分。(外国大人物死后,多葬身教堂之内,
置棺石椁,外加雕刻,多立石像。工程大者,占教堂一壁全面。朱利阿斯教皇墓台即如此,
与中国帝王陵寝及富贵人坟墓在野外者有别。笔者注。)雕刻是精细之极,可惜坊顶仍未完
工,一则由于工程过大,二则由于其他各种阻碍。朱利阿斯二世崩后,继任教皇为良第十
(LoeX),出于美提契族,乃米氏幼时之友,登位后,对米氏恩宠有加,坚邀他帮忙另
做工作。米氏替朱利阿斯纪念坊工作连续二年,正十分起劲之际,良第十御驾亲到佛城拜访
米氏,请他为老楞佐教堂雕刻壁画。米氏对于中断墓台伟大工程本不愿意,但迫于教皇之
命,只有流着眼泪答应了。至一五二○年,米氏又放下了壁画的工作而回到教皇墓台。教皇
良第十之后,亚特里盎第六(AdrianⅣ)继位了一个很短的时期,格勒门第七(Cl
ementⅡX)登上教皇的宝座。他也出于佛罗伦斯美提契族,与米氏早年友谊亦笃。自
从一五二○年以来,他便想在老楞佐寺院内替自己家族建筑一个墓堂。做了教皇以后,即将
这项工程委给米氏。米氏对于教皇们这种无尽止的轮流差遣和变动不定的计划,极感痛苦。
况且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各种毁谤,始终围绕着他,他故乡佛城政治上的扰乱亦从未停止
过,也使他常感悲戚,他的身体本来孱弱,长年辛劳和忧郁,健康遂坏了。

    前文既言,朱利阿斯教皇的墓台纪念坊成为教堂的一部分。这座教堂乃温奇里(Vin
coli)地方的圣彼得寺。教皇坟下,置有一座极大的摩西像。摩西一手按腹,一手执着
自西奈山所接受的天主十诫的两片版文,长髯飘拂胸前,含怒凝视着那当他离开几十日内,
忽然变了金牛的崇拜者的“强项人民”。他全身的筋肉,脸上的纹路,和即将离座而起的姿
态,那表示他勃然大怒,而强自抑制的神气。这石像的脸,含有超人的威力,人立于像前,
每有凛然之感。葛里戈维阿斯(Gregovius)批评道:“自从希腊以来,不再有似
这样好的刻象,对于米开兰基罗的工夫,叹观止矣。我们可以说米氏雕刻此像实以隐喻教皇
朱利阿斯的个性。盖这位教皇也像摩西一样,是兼立法者、祭司、战士于一身的。”

    米氏自己于此像,亦得意非常。相传像将成时,他曾以雕琢用的铁锤在摩西膝盖上敲了
一下,说道:“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