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票的价值具备很强的洞察力,甚至比巴菲特的洞察能力还强,也的确找到并购买价值被严重低估了的股票。第二,你还预测股价会在债务偿还到期日之前上涨到某一个点位,当你在这一价位抛出时,所回笼的现金不仅足够偿还债务,而且还有多余,多余的那一部分就是利润。
第一个假设没有问题。市场上经常会存在一些那种被低估的股票。不幸的是,第二个假设有问题,并且它和巴菲特对市场的认识截然相反。巴菲特年复一年在强调,市场先生的情绪极其不稳定。一个明显的常识是,任何国家的银行在接受股票作为抵押物发放贷款时,通常只会接受那些业绩稳定的蓝筹股,并且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我国监管当局一直严令禁止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就是为了维系商业银行的安全。
即便你能够算准股票上涨的路线图,你也算不准债权人催债的日子。这就叫天算不如人算。很可能偿还日期还远远没有到,但债主已经上门了,怎么办?抛股票吧。所以说,借债炒股的人没有权力决定自己在什么时候抛股票,得由债主说了算。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股票价格越跌,债主逼得越紧,还债的可能性日趋渺茫。于是,很多人会因为无法忍受借债的耻辱而选择结束生命。
2资本运作者最怕熊市
中央财经大学是中国顶级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2001年秋季的一个周日上午,中央财经大学一个在职金融学研究生班课堂上发生了一起不小的骚动。讲台上那位教授据说是中国少壮派的经济学家,长期从事股份制与金融证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总计主编和合作编写著作二十余部,发表有关金融及证券市场的论文三百篇之多。不仅理论修养了得,也是一个积极的实践者,早在1993年就开始杀入股市,并且一路颇有斩获。教授不仅学术功底了得,也常在财经电视栏目出任嘉宾,在财经类报纸上发表长篇评论。
骚动的起因是有位异端学生和教授的观点不一致。教授讲课中,表达了对当时股市低迷的不满,他尤其厌恶央行的加息,在他看来“中国商业银行包袱巨大,居民储蓄超过11万亿元,每加息一个百分点,银行每年就要多付给老百姓1000亿元以上。”另外,股市持续低迷,如果再连续加息,造成股市长期大幅暴跌,将使得任何人都承受不了。
天L4天4P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四章当股神遭遇熊市(9)
有个不识趣的学生站起来对教授说,我认为应该加息。因为我没有股票,只有存款。并且,我看不懂那些上市公司在做什么。出头鸟迅速招来了许多愤怒的眼神。教授答曰:“个人的利益应该服从社会利益,不应成为公共决策的出发点。如果股市再迎来一轮暴跌的话,受伤害最大的还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
这时另外一个学生站出来说:“我是中国工商银行的职员,手上有几万块钱的股票。我不在乎股市的涨跌。如果再跌去一半,我最多白辛苦两年。但我相信自己绝不是受伤害最大的,钱是我自己的。并且我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因为那些大量举债的机构庄家将现出原形。我敢打赌,幕后操控德隆系股票价格的庄家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因为他们的资金肯定会有高昂的成本。因为我觉得那些股票不值现在这个价格。我愿意牺牲我的血汗钱换来一个看到真相的机会。”对此,教授很大度地安慰他那激动的学生,说道:“那也是你个人的事情,和公共政策无关。”
尽管书生意气式的宣言在课堂上招来了更多的愤怒和敌对情绪,但此后的几年内,那位年轻的朋友毕竟有幸看到他想看到的许多场景。
中央财经大学,这所为中国培养过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的最高金融学府毕竟是气度不凡,能够将公共政策超然于个人利益之外。但之前有五位经济学家就没有这么超脱了,他们非常反感那些可能导致股市下跌的政策,甚至是言论。他们聚集在一起,语重心长地呼吁对中国的股市要关怀、爱护,要像对待婴儿那样看待和爱护中国的证券市场。更有许多对经济问题一知半解的网民们一看到沪深证券指数变绿就哀叹:“市场要死了!”也就是说,股指涨跌会关系到“市场先生”的生死存亡。
笔者曾就此问题请教过一位见多识广的老者。当他得知许晓年先生因为“那著名的千点论”快要被中国网民的唾沫淹死时,他显得特别吃惊,非常真诚地向我请教:“为什么股票下跌就不好呢?为什么股指下跌了市场就会死呢?难道就没有人买股票吗?”我哑然失声,真是倒霉。一个小糊涂蛋碰到一个老糊涂蛋。随便提一句,那位老者名叫茅于轼。
后来,一位在股票市场征战多年的朋友对此做了两点看起来比较可信的解释:第一,在中国,普通股民一般不指望从上市企业的经营成果中获取回报。许多人买股票只不过是希望自己短暂持有之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别人。中国的股票市场有一个叫“主力”的家伙,也不知道是男是女,更没有人见过“主力”长得怎么样。反正它是最大的买家。之所以他有能力买这么多,是因为它一直从银行、从其他企业拆借资金用来买股票。如果股票价格一直下跌,“主力”就会破产,没有了“主力”,普通股民们就没有了游戏的对手。所以,他们害怕股价下跌。所谓市场死了,也就是“主力”死了。第二,有那么一些机构,控制了某些股票,并让股票价格处于非常昂贵的状态。他们再把这些股票按照市场价格略作折扣抵押给银行,贷出现金来。一面维持高价格,一面拿这些现金做其他赚钱的生意。所以他们害怕股价下跌。比如说德隆集团。前一种是“主力”把股票本身当作和非主力斗志斗勇的道具;后一种就是巴菲特经常说的,亲吻一下癞蛤蟆,把它变成王子,然后派王子去邻国当人质,借来一支兵马,打下一片江山,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最终迎接王子回来当真正的国王。
天PD天D2网 每天进步一点点 txtpub
◎第四章当股神遭遇熊市(10)
这些把戏的共同名字叫资本运作。搞资本运作的人最害怕熊市。
三、熊市考验投资信任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白话文:诚实的人,我以诚实对待他;不诚实的人,我也以诚实对待他,于是整个时代的品德就归于诚实了。
大熊市中,那些能干的操盘手、上市公司的命运无论如何不会好到哪里。因为,证券市场的信任关系几乎会降到冰点。正如许国鸿本人在悔过书中所言:“世事难料,事实无情,朋友也有自私贪财一面,股市行情不好,他们谁也不愿意承担风险。”
2006年,就在云南大理警方对自杀未遂的许国鸿进行讯问时,南京警方发现了留在许国鸿家地上的一张信纸。信纸上写着这些内容:“许国鸿:你好!打你手机关机,电话不接听。这种做法妥当吗?将钱借给你已有5年之久(还有家人、好友的积蓄)。是因为我和已故的陈师傅是好姐妹,知心朋友。我过去生活所遭遇的种种磨难你也很清楚,一人带着女儿生活已十三个年头……我们相信你。而你采取躲避的方式,只会伤害对方,最终也伤害自己及家人……”这封信可谓是软硬兼施,与数年前把钱委托给许国鸿炒股时的百般信任可谓天壤之别。
1大萧条期间,谈钱六亲不认
亲友间如此,委托投资理财市场情况又如何呢?我们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
杜辉廉和梁伯韬1988年创办百富勤时,获得多位华人大亨襄助,其中包括李嘉诚、胡应湘等,初期主要业务为商人银行和证券买卖。百富勤是1989年9月从李嘉诚手上购入广生行的,当时百富勤成立只有一年,股本只有3亿港元,而广生行市值逾14亿港元,有70多年历史。由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香港踏入过度期后期开始,中国国内省市部门在港的“窗口”企业的业务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往的贸易和引入外资角色转为在港积极寻找投资机会,上市集资,实行以小控大。而梁伯韬就利用这些新的业务机会,将百富勤和香港股市带向新的历史性阶段。1989年港股大幅波动,百富勤借机扩展,除收购广生行之外,1990年2月收购泰盛国际,改名为百富勤投资。
当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之后,上海发展神速,急需资金,梁伯韬协助安排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