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文精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耶?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 
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也。 
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 
矍然。巩固有以教某也。其作 《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焉 
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 
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已邪,则未尝也。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 
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 
     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 
加怨焉。挟忌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 
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 
     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 
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也。家兄未尝亲巩也,顾亦过于听耳。足下 
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 
 “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未可也, 
见可杀焉,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以为孝。孔、 
盂所以孔、孟者,为其善自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 
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巩! 

… 页面 30…

                                答曾子固书 

     某启:久以疾病不为问,岂胜向往。前书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故语 
及之。连得书,疑某所谓经者佛经也,而教之以拂经之乱俗。某但言读经, 
则何以别于中国圣人之经,子固读吾书每如此,亦某所以疑子固于读经有所 
不暇也。 
     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 
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 
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 
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杨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然而墨、晏、邹、庄、 
申、韩,亦何所不读?彼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 
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子固视吾所知,为尚可以异 
学乱之者乎?非知我也。 
     方今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学士大夫沉没利欲,以言相尚,不知自治而 
已。子固以为如何?苦寒,比日侍奉万福,自爱。 

… 页面 31…

                                  鲧 说 

     尧咨孰能治水,四岳皆对曰:“鲧。”然则在延之臣可治水者,惟鲧耳。 
水之患不可留而俟人,鲧虽方命圮族,而其才则群臣皆莫及,然则舍鲧而孰 
使哉?当此之时,禹盖尚少,而舜犹伏于下而未见乎上也。夫舜禹之圣也, 
而尧之圣也,君臣之仁贤也,其求治水之急也,而相遇之难如此。后之不遇 
者,亦可以无憾矣。 

… 页面 32…

                                   伯 夷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 
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 
已。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盂之可信而又辩之反复不一,是愈 
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仁,俄于首阳之下,逸民也。”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滨,目不视恶色, 
不事不肖,百世之师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 
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 
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 
     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 
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 
闻西伯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 
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 
谓天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 
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 
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 
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 
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 
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 
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 
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 

… 页面 33…

                                   子 贡 

     予读史所载子贡事,疑传之者妄,不然子贡安得为儒哉?夫所谓儒者, 
用于君则忧君之忧,食于民则患民之患,在下而不用则修身而已。当尧之时, 
天下之民患于洚水,尧以为忧,故禹于九年之间三过其门而不一省其子也。 
回之生,天下之民患有甚于洚水,天下之君忧有甚于尧,然回以禹之贤, 
     而独乐陋巷之间,曾不以天下忧患介其意也。夫二人者,岂不同道哉? 
所遇之时则异矣。盖生于禹之时而由回之行,则是杨朱也;生于回之时而由 
禹之行,则是墨翟也。故曰贤者用于君则以君之忧为忧,食于民则以民之患 
为患,在下而不用于君则修其身而已,何忧患之与哉?夫所谓忧君之忧、惠 
民之患者,亦以义而后可以为之谋也;苟不义而以能释君之忧、除民之患, 
贤者亦耻为之矣。 
      《史记》曰:齐伐鲁,孔子闻之,曰:“鲁,坟墓之国,国危如此,二 
三子何为莫出?”子贡因行,说齐伐吴,说吴以救鲁,复说越,复说晋,五 
国由是交兵,或强,或破,或乱,或霸,卒以存鲁。观其言,迹其事,乃与 
夫仪、秦、轸、代无以异也。嗟乎,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以 
坟墓之国而欲全之,则齐、吴之人岂无是心哉,奈何使之乱欤?吾所以知传 
者之妄,一也。于史考之,当是时,孔子、子贡穷为匹夫,非有卿相之位、 
万钟之禄也,何以忧患为哉?然则异于颜回之道矣。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 
二也。坟墓之国,虽君子之所重,然岂有忧患为谋之义哉?借使有忧患为谋 
之义,则可以变诈之说亡人之国而求自存哉?吾所以知其传者之妄,三也。 
贡之行虽不能尽当于义,然孔子之贤弟子也。孔子之贤弟子之所为固不宜至 
于此,矧曰孔子使之也。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誉者或过其实,毁者或损其真。” 
子贡虽好辩,讵至于此邪?亦所谓毁损其真者哉! 

… 页面 34…

                                   杨 孟 

     贤之所以贤,不肖之所以不肖,莫非性也;贤而尊荣寿考,不肖而厄穷 
死丧,莫非命也。论者曰:“人之性善,不肖之所以不肖者,岂性也哉?” 
此学乎孟子之言性,而不知孟子之指也。又曰:“人为不为命也,不肖而厄 
穷死丧,岂命也哉?”此学乎杨子之言命,而不知杨子之指者也。孟子之言 
性,人之性善;杨子之言性,人之性善恶混。孟子言命,莫非命也;杨子之 
言命,人为不为命也。孟、杨之道未尝不同,二子之说非有异也,其所以异 
者,其所指者异耳。此孔子所谓言岂一端而已,各有所当者也。故孟子之所 
谓性者,独正性也;杨子之所谓性者,兼性之不正者言之也。杨子之所谓命 
者,独正命也;孟子之所谓命者,兼命之不正者言之也。 
     夫人之生,莫不有羞恶之性,且以羞恶之一端以明之。有人于此,羞善 
行之不修,恶善名之不立,尽力乎善,以充其羞恶之性,则其为贤也孰御哉? 
此得乎性之正者,而孟子之所谓性也。有人于此,羞利之不厚,恶利之不多, 
尽力乎利,以充羞恶之性,则其为不肖也孰御哉?此得乎性之不正,而杨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