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要培养将股票价格的变动与世界经济形势联系在一起观察的习惯。换句话说,也就是时刻紧跟全球的资金走向。
而在这种学习会中,如果有一个能够为大家答疑解惑的老师当然最好,但是如果想要依附权威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绝大多数情况下,股市权威的意见背后往往隐藏着其他目的,所以轻信某一权威人士(或是公司),最终只会“损己利人”。因此,想要找老师的话,最好还是从身边值得信赖的人中挑选。如果实在没有,那就只能靠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了。
三、放眼世界。
在“无国界经济”时代,日本的市场显然已经不可能仅仅受到国内因素左右。故此,一定要培养将股票价格的变动与世界经济形势联系在一起观察的习惯。换句话说,也就是时刻紧跟全球的资金走向。
特别要注意的是,操控着世界富豪的资金的英国基金经理们,以及世界最大的政府背景投资基金——加利福尼亚公务员退休年金基金的动向。
股票投资的一个大前提是,没有永远通行的方程式。
其次,对金钱一向敏感的美国人,对于哪里最能赚钱总是先知先觉,因此,他们的一举一动也能够成为你的投资方向或是离场时机的判断标准。2005年投资埃及股市的人在一年间获得了10倍的收益(1000%)。而在世界上的基金经理闻风而动的时候,这些人却及早撤离了。故此,想要在股市中获得收益,必须培养这样的先知先觉。
例如,在看到CNN报道“乌克兰的输油管道发生事故”的时候,你马上就应想到“欧洲天燃气的价格将会波动。与此相关的公司的股价将会上涨”。
实际上,被日本人视为单纯的新闻频道的CNN及CNBC,在美国人眼中则是股市晴雨表。这是因为他们只将俄罗斯的普京或是日本的小泉看做是自己钱包的敌人或朋友。
想成为高手就不要怕受伤
如果各位读者认为遵循上述这“大前三原则”,就会在股市这个激烈的战场上永保安康的话,那就错了。因为股票投资的一个大前提是,没有永远通行的方程式。
但是,如果因害怕而只会四下观望的话,是永远不能获利的。同样的,仅仅依靠模拟炒股这种纸上谈兵的方式奢谈盈亏,无法培养征战股市的实力。
高手一定是在摔断一两根骨头后才练成的。
重要的是,投资者应为了避免遭挫折后难以恢复元气而尽量做到小额分散投资。对于那些无法承受风险的人,我只能说他们无可救药,赶紧断了成为专业人士这个念头。
而我最为担心的是,在日本逐渐摆脱通货紧缩影响,景气貌似有所恢复,个人收入增加的情况下,认为过去的好日子又回来了的人正在不断增加。
还请各位冷静地想想,日本的经济到底有什么理由能够复苏呢?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绝大多数国民都超过50岁的国家,能够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产业或是跨国公司。因此,不要把钱全部投入日本股市,要进行国际分散投资。
头脑精明却不擅理财(4)
时下,日本的经济状况有了些许好转,完全有赖于中国市场发展的需要,而靠矿冶、造船和海运等行业拉动的。而且,作为日本经济重心的仍然只是如丰田汽车或是佳能这样的老公司,这与雅虎、谷歌等新公司牵引着美国经济的发展态势是大不相同的。况且,随着少子化及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能够像它们那样在未来支撑日本经济的企业恐怕是很难出现了。
如果你想摆脱这样的状况,那就只有培养高超的理财能力,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自己的财富。
重要的是,投资者应为了避免遭挫折后难以恢复元气而尽量做到小额分散投资。
举个例子,有不少日本人习惯于和邮政储蓄打交道。但是,邮政储蓄本身却在利用上存在限制,只能靠购买一些金融信托产品或是国债进行投资。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自己去买金融信托产品或国债呢?无论将多少钱存入邮政公社,都会被公社职员的工资和豪华的总部大楼所蚕食,而存款者得到的回报甚至不足01%。即便如此,日本邮政储蓄加上银行定期存款的总额也突破了450万亿日元。我看这可以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了。
所以,为了防止国家掠夺国民的个人财富,今后惟有靠自己来很好地运用属于自己的资产。
也许到今天为止,日本人对通过投资使自己的资产增值这一手段还不很习惯。然而,美国人曾经也并非投资的高手。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401k”美国政府于1978年制定的养老金投资方案。——译者注年金政策的实行,美国人才不得不为了能够活用自己的年金而开始拼命地学习投资的知识。
就算是在此前和日本一样国民存款比例较高、投资比例较低的德国,如今人们普遍也会用个人资产的20%来购买股票。故此,这一趋势是无法抵挡的。如果进入股市是必然的,那么不是越早越好吗?在临近退休的时候,才想到“必须利用70岁到来前这10年”而匆忙地进入股市,那不是太晚了吗?
什么是战略思考(1)
日本人经常说“抬轿子”、“由多人负责等于不负责任”这样的话,但是无论表达得如何准确,不愿理解并深入解决问题,也提不出任何具体的方案,与空谈“珠穆朗玛峰有多么高”、“喜马拉雅山有多么远”毫无区别。“我们尝试去登一下珠穆朗玛峰吧。”只提出这样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这里所说的“日本人”指的是“在日本很多社会组织中的人”,“轿子”指的是“很重,无法独自承担的事物”,“抬”指的是“用力过大或力气不足都会带来麻烦”,用来比喻必须平衡用力。“轿子”终究比不上汽车以及行驶在轨道上的火车,只不过用于烘托节日的气氛。在战后鼓吹国民生产总值的气氛中,“轿子”的作用逐年增加,型号也越来越大,它那摇摇晃晃的样子令人瞩目。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机会主义与多人负责制。为了纠正此类错误,又出现了所谓的“集体无责任制”。上述这些只不过涉及个人以及少数人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思考事物、制定方案并付诸实施的方法,而要攀登高峰则需要周密并且具体的计划,以及实施计划的毅力。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此类看似顺理成章的事。在拙著《恶魔的循环》中,我重点考察了日本人思考问题时潜意识中的依赖性,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不少朋友谈了他们的感想,其中共同的批评意见是“关于如何改进的部分有些薄弱”。我也没有找到摆脱“恶魔的循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对于此类意见也只能回答说:“目前正在思考。”
引言幸运的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置身于困境之中——当事人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却于事无补,必须借助外部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会怎样做、欧美人会怎样做——这种泛泛而谈是不起作用的,需要找到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法。然而现有的方法均不适用,所以必须找到符合某种具体情况的解决方法。此类实战经验日积月累,我开始发现了摆脱“恶魔的循环”的办法,至少以企业为单位是有可能实现的。这就是战略思考团队形成的过程。
战略思考团队存在于组织之中,同时又具有外部的客观性与独立性,是高层管理者的参谋小组。它掌握着企业的命运,它所做的不是简单地从事员工的工作,而是贯彻高层管理者的精神,作为企业的中枢部门制定战略行动方针,并以一种独特的力量促使企业一线实施该战略方针。有的企业已经设立了此类战略小组,但大多数企业的总经理办公室或企划部都在处理一些琐碎的事物,形同虚设。然而,大型企业所面临的客观形势是不允许这种情况存在的。大型企业与作为高级动物的人一样,必须有大脑,而且只进行简单的思考远远不够,还要时刻应对变幻莫测的形势,也就是说,必须要进行战略思考。
日立、索尼、松下、本田等企业战后发展迅速,这些优秀的企业如果停滞不前,一定会滋生出得过且过主义与享乐主义,以往优于其他企业的“控制变化的能力”也会减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