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部分。只要集中阅读这个部分,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基本内容。
阅读一本商业书籍所花费的标准时间是一小时。如果花四五个小时从头到尾全部阅读,不但无法掌握全书的内容,也让读后感显得凌乱。
如果阅读历史小说,最好以主人公作为选择标准。例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战国武将,以及坂本龙马、胜海舟、吉田松阴等明治维新的志士,这些都是很受欢迎的日本历史人物,可是我不认为这些书籍有什么实质的内容。
这些书籍的魅力在于通过历史人物的相关故事,阐释历史人物的影响力与人生观,以满足读者的求知欲望。大部分战国武将与明治维新的志士都是胜利者,因此阅读之后,会让人产生“我也要努力”的感觉。可是,这种兴奋之情往往只是短暂的。
事实上,失败者与非主流人士的故事,反而比较具有启示性与参考价值。我个人喜欢的代表人物,是德川幕府的家臣小栗忠顺。为了签署《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小栗忠顺担任赴美使节,后来也曾担任外国政务官与军舰政务官,最后因为反对大政奉还①,而被新政府军斩首。此外,在幕府政权末期,与政府军激烈对战,直到最后一刻仍坚守武士道精神的河合继之助等,也是很好的例子。司马辽太郎的《山岭》就是描写河合继之助的历史小说。
以上是阅读商业书籍与历史小说的秘诀。但是,我想诚挚地向沉迷于这些书籍的上班族推荐哲学与自然科学书籍。
在高中时代,我就阅读苏格拉底、柏拉图等西方哲学的古典书籍。在大学及研究生时代,我则阅读法拉第的《蜡烛的化学史》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等自然科学书籍。此外,量子力学、生命科学、原子核等相关的书籍,我也都阅读过。其中大多数的古典书籍都是以通俗的文字,来说明逻辑思考与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因此即使是外行的读者,也能够享受阅读的乐趣。
比如,柏拉图所写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一书描述了苏格拉底如何以对话、询问的方式,逐渐找出真实的答案。其他各类自然科学的书籍,也教导我们假设、实验、论证的重要性。
这样的逻辑思考与科学态度,正是我所提倡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在社会与企业环境剧烈变化的同时,我们真正最需要的,并不是追求各种不同的处世技巧或人生观,而是不变的生存态度。哲学与自然科学书籍,能诱导我们思考各种问题的本质。
事实上,欧美的商业人士在学生时代都受过哲学与自然科学古典书籍的熏陶,而这些书籍也成为他们的生存态度与修养的基础。古典书籍是培养基础生存能力最合适的工具。
如果周末能在家里专心读书,希望大家阅读哲学与自然科学方面的古典书籍,从中学习商业与人生的基本态度。
另一方面,对于杂志,只有随意地阅读,才能领会个中滋味。我会浏览书店的杂志或翻阅美发店里的杂志,发现里面有我喜欢的文章时才会购买。很多美食及旅游杂志,我都只是大略翻看而已。
从这些杂志中可以获得很多美食餐厅与旅游景点的信息。因此,为了享受充实的休闲生活,杂志的信息是不可或缺的。
击退“忧郁的星期一”(9)
杂志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让我们了解社会趋势。我也会翻阅书店里年轻人的杂志或女性杂志,借此了解跟自己年龄有差距的年轻人及女性的兴趣与想法,这也很有趣。
阅读这些书籍与杂志还可以丰富家人之间的沟通。
当孩子面临烦恼的时候,就可以与之分享阅读哲学与自然科学等古典书籍时所领悟的人生态度。在亲子谈话中,孩子也会询问父母人生观的问题。
从年轻人的杂志中所获得的信息,也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话题。当然不是用来炫耀“爸爸也知道某件事情”,而是当孩子询问“为什么某歌手这么受欢迎”、“PSX与PS2到底有什么差别”时,可以意外地让彼此之间的谈话升温。
有效利用个人时间的书房活用术
在日常生活中,你拥有多少个人时间呢?如果只有在洗澡、上厕所的时候你才有个人时间,那么最好重新调整你的生活方式,因为拥有个人时间非常重要。如何才能营造出自己一个人的时间与空间,并且创造自己的生活呢?
个人时间并不是指什么都不想,就自己一个人生活,而是不受打扰、可以尽情思考工作与生活的时间。
*“是否让孩子参加小学的入学考试呢?”
*“父母亲年老时,如何照顾呢?”
*“一直无法放松身心的周末假期,如何改善呢?”
*“如何计划自己年老后的生活呢?”
*“现在的工作,半年之后希望有什么改变呢?”
类似这样想要坐下来好好思考的问题应该不少。关于这些事情,如果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可能就会被眼前的问题所束缚,而被动地接受每天的生活。小的问题固然容易解决,大的问题可就困难了。
每当思考工作的方向、构想咨询案的建议、构思书籍与演讲的内容,以及调整今后人生的计划时,我一定是一个人思考。而且,我会停止跟任何人的谈话,以保证自己一个人充分思考的时间。
每个星期都应该有这样的个人时间。如果这样的时间没有事先安排,可能会被忽略。养成充分思考的习惯,即使每个月只有一次也好。
如何度过个人时间呢?
以前,我在蓼科的别墅二楼设了一个很大的阳台。原本以为在绿树掩映的阳台上思考,应该可以激发出更好的创意,结果是大错特错。如果天气好,阳光太强,即使戴上墨镜,也无法放松心情。而且,戴上墨镜之后,思考似乎也变迟钝了。
后来我在阳台的对面、没有阳光的地方,摆设了简单的桌椅,但是仍然无法集中精力,总是不由自主地抬头仰望美丽的云彩,或竖起耳朵聆听远处的虫鸣鸟叫。
从这个经验得知,原来放松身心与集中精力需要的空间是不一样的。看得到绿树的空间,虽然适合身心的调养,却不适合专注地思考。
从那个时候开始,对于“知性产生的场所”,如工作室以及家里的书房,我就非常钟爱。首先,是地点。“把书房营造成洞穴般的空间”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如果房间里的自然光太强,将会妨碍思考,也会很想出去散步。因此,我把工作室与书房的桌子都设在远离窗户的地方。
其次,是室内的摆设。工作室的桌子是“ㄇ”字形的排列,并且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思考与写作的空间、存放文件与资料的空间以及摆放电脑的空间。同时,桌上的时钟、笔筒,墙上的绘画、照片,以及窗边的小摆饰等,都有固定的位置。
虽然笔筒内的笔一次也没有用过,墙上的绘画也几乎没有用心欣赏过,但是这么做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营造一个固定的熟悉环境。每当坐在椅子上时,我总是能够看到整体上相同的环境。
事实上,我现在的工作室与担任麦肯锡东京分社社长时的办公室,几乎是相同的。换句话说,25年来,我一直使用着同样的工作空间。
每天我都是一边看着相同的景物,一边思考工作上的创意。只要我一坐在社长的椅子上,头脑自然就会进入思考的状态。所以,当我从麦肯锡退休时,我就把当时的桌子、椅子、文件资料夹等,重新布置在我的工作室之中。
击退“忧郁的星期一”(10)
此外,笔筒与绘画也都是麦肯锡时期的物品。虽然家里书房的细微之处有一点不同,但是工作室却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到目前为止,我虽然搬过几次家,但是这十几年来,书房的空间规划完全没有改变。正因为如此,我总是能够专心地思考。
如果能够注意到以下三点,将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个人时间充分地思考:
1。将个人时间列入计划,并且形成习惯。
2。将休息的空间与思考的空间分开使用。
3。营造可以集中精力进行思考的场所,并且将它标准化。
对于第三点,如果能够在家里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