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的斗争都是围绕这种贫富的出身而进行的。小到李思城高中时同学之间的划派:有钱的孩子总是互相掏钱请客,操着时尚的语言讨论时装、电影和父母的职业,而无钱的孩子只能低着头,在同龄人的鄙薄中承受一种无法说清的重压;大到战争:古时一些小国兵力薄弱,大国便吞并了它,小国的子民便同时被奴役。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也就是为了减少这种等级的落差而产生的。可是,成功的战争结束后,曾经经受苦难的领袖们仍然重复了先前的那种模式,其实只不过换了一下角色而已。生与死,固然没有区别,但这中间却有着巨大的生存差别。这种差别伴随着衰退也伴随着发展。
日期:2006…8…11 18:38:21
第九十章姐姐长大了
李思城胡乱地想着。妈妈死了,永远地离开了自己。而自己的生命还在继续着,未来,就像这朦胧的夜一样让人抓不住它。活着,就是让生命在延续的过程中体现它的价值。而我的价值在哪里呢?十九个春秋过去了,除了满身的创伤,自己仍一无所有。
秋风在黑夜里疯狂着。李思城搂着掩盖着母亲遗体的黄土,心被这土这风冻结着。
他闭上眼,他想忘记一切。他只想陪着妈妈安安静静地呆一会儿。
迷迷糊糊中,他看见妈妈正在为他做早饭,正在给他收拾书包。妈妈的脸很年轻,妈妈的笑充满爱意,妈妈用她粗糙而瘦的手抚摸他的额头。“妈妈……”李思城一把就抓住了妈妈的手,他害怕失去这只手。
手,仍然抓在他的手中。李思城一惊,他醒了。星光下黑沉沉的山野,惟有野风无尽地吹。李思城以为是妈妈显灵了。他跳起来,一眼就看见是姐姐。
姐姐静静地站在面前。昏月下姐姐的脸柔和而平静。李思城放开了姐姐的手,说:“姐,你咋来了?”
李思城萍说:“我怕你在山上受凉。爸说叫我来看看你。”
李思城担心地问:“你不怕,这山里……”
“都习惯了。”李思萍说,“妈妈刚埋下的那一晚,我也像你一样一个人在这里坐了一夜。人到了悲伤的时候,有什么害怕的呢?其实,人还不是害怕自己!你见过那些要饭的人害怕过什么吗?一个人到了连死都不怕的时候,还会害怕什么?”
李思城望着姐姐。姐姐长大了。他想。
李思萍坐了下来,把一件衣服搭在弟弟的身上。李思萍望着天边,轻轻地说:“你走了以后,我们一连两天都没开过锅。妈妈几乎每天傍晚都在村里那棵老黄桷树下向锁命崖那边的路上望,看你回来了没有。妈妈的眼睛后来看啥都是模模糊糊的。我们劝不住,村里的人劝不住。无论刮风下雨妈妈都要去等你回来。好不容易你的信来了,妈妈简直高兴地快要疯了。妈妈第二天亲自到双河邮局拍电报。妈妈以后天天往镇上跑。可是,电报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上写‘查无此人’。于是妈妈又天天跑到黄桷树下去看。第二次你来信,妈妈一连写了好几封信,都是‘查无此人’。妈妈的病越来越重了。每次她做梦都在喊你的名字。妈妈给你写的信至少有十封,但都被退回了。你寄回来的钱,妈妈不让花。最后住院没办法只得瞒着她花了,但没有效果。后来要输血,我和爸爸都抽了两次。妈妈知道后拒绝输血。后来她死活也不住院了,说要再住院她就自杀。医生悄悄地告诉我们,妈妈的病已到了晚期,没治了。没法子只得回来,躺在家里。妈妈每次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催我到村头去看看你回来了没有……妈妈临死时拉着我的手说,小小,我死了,你一定要帮我把思城找回来,以后妈妈不能照顾他了,你和你爸不要怪他,要给他找出路,让他将来能回到城里去发展……思城,妈妈天天都在想你回来。妈妈一想到你就哭。可是,妈妈死之前也没有能见你一面……”
李思萍的眼泪又流出来。李思城的心又开始绞痛。他把手指深深的插进泥土里。
“姐姐,”李思城哑着嗓子说,“我对不起妈妈,对不起爸爸和你。但请你相信,思城不会再离开你们了。思城不会再犯那种错误了。思城以后一定听你们的话……”李思城只觉得喉头干得厉害。他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能让姐姐止住哭声。
他不敢看姐姐。姐姐的肩头抖得厉害。
他抬起头。天空的浮云被风吹得如浓烟一样涌动着。
日期:2006…8…14 17:48:07
第九十二章乡野传说
李思城回村的消息震动了清泉村乃至整个双河镇。
认识和不认识的,都登门拜访来了。这些登门者年轻人居多。他们都是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子,遇到一点小事就和对手分个阴阳。这其中免不了动手动脚,身手差点的自然免不得要受皮肉之苦。虽然他们也看过不少武打电影,平时嘴里配着音嘿嘿哈哈地凭自我感觉练上几下,但毕竟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一对一还勉强应付,要是碰上三五几个,就只有躺在地上作“兔子蹬鹰”。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 第62节 易读
《草根青春励志成长小说:梦想在远方》 第62节
作者: 怀旧船长
李思城回乡无疑给这些闲人带来了无限希望。沈华在李思城来了第一封信后就郑重地向村里的妇女们发布了儿子在少林寺习武的消息。那些喜欢谈论嫁闺女娶媳妇的女人们当然不感兴趣,不过却让这些后生小子们肃然起敬。最为佩服的刘小三甚至向支书老爹要路费去找李思城,被老爹两个嘴巴扇灭了希望之火。刘支书懂得怎样花钱才是正道。去年冬季,刘支书在镇上送了礼在县里请了客,硬是把儿子托付给了前来接兵的干部带走了。刘小三一时成了村人谈论的热门话题。村人对成才的观念有两种定势:一是能考上包分配的学校吃皇粮,二是想办法当兵吃皇粮。刘小三在当兵以前,本来在竹林村定了一门亲事,但刘支书害怕对方拖了儿子的后腿,干脆连送了两年的彩礼也不过问,就算吹了灯。刘小三戴着大红花走的那天,刘家的30挂鞭炮共计3000响,震得整个清泉村地皮都快要翻转过来。
李思城亡母之痛尚未减弱,又有何兴趣来和这些登门求教者鬼扯?他每日总是扛了锄头,像对这片土地有什么深仇大恨一样狠命地挖。前来拜访的青年们对他的拒绝非但没有感到懊恼,反而学得他深不可测。甚至在双河镇街头巷尾,这些闲散人员各自眉飞眼色地讲述自己亲眼看见李思城一抬手就劈断了五块红砖。不过很快就有人反驳,说是六块。
甚至还有人说某天夜里,李思城在练功时一脚就震裂了一块石板。反正大家对李思城的争论已经进入高潮,甚至大打出手。后来有人出了点子,说你们这样胡闹是没有结果的,干脆团一班人,请李思城出来当教师,每人掏100块钱。大家欣然接受,便做了请帖,请李思城到双河镇最有名的馆子“翠竹居”吃饭。
李思城被大伙儿弄得哭笑不得。他不止一次对来访者讲,自己真的不会什么武功。可是谁会相信呢?一天清晨,从镇上开来了一辆吉普车。这些有本事的哥们儿居然把派出所的公车都借出来了。大家首先把李青山推上车,但却没有人敢来拉李思城,害怕被李思城弄倒了。李思城无奈,便跟车而去。
正逢赶集。“翠竹居”自开业以来从未有那么多人。里里外外都有人伸长脖子看一看这个早已灌满他们耳朵的李思城。结果有些人失望地发现,李思城虽然也算粗壮,但离他们想像中的“大侠”相去甚远。不过既然来了,也要看个究竟才好。
酒菜已经摆好。大家把李青山让在上座。点烟,倒茶,斟酒,夹菜,比侍奉亲爹老娘还要周到。李青山含笑给儿子使眼色,意思是说大家既然这样对你,你就答应了吧。
李思城坐在父亲身旁,等大家都已落座,才站起身来,朗声说道:“各位兄长小弟,李思城在此感谢你们的盛情。但我向大家声明:我并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会什么武功,只不过曾练过一些粗浅的动作。诸位要是真的想学,我李思城是愿意和大家一起锻炼的。练武很苦,而且,练武不是为了打人的。如果大家练了半天,就出去生事,那就不如不学,迟早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