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忠臣多逆子,唯有宝黛入神州。”
毛泽东自然不可能超越时空生活,他明明知道将来的人会做出他不希望
的事来,但是他又不希望他们那样作,他不希望他的毕生努力在后代人的心
目中显得可笑。如果那样的话,他毕生的努力终究还是白费;如果那样的话,
那些智叟们真的要笑掉大牙了。
他不能让智叟们的预言得逞,可是他又面临着另一个难题:将来的事他
怎么管得了呢?他在世的时候可以管住一切,包括像“文革”那样的荒唐闹
剧他也可以扳住不让人否定它。但是身后的事,将来的事就不同了。因为将
来的事要取决于将来的人怎么判断,而不是由他去判断。
于是毛泽东在他晚年又多了一重忧虑:他既要解决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那
一代人在掌握政权以后忘本变质的问题,又要解决将来的一代人怎么去判断
的问题。他必须在他有生之年把这两件事解决好。否则,他几十年的革命终
究等于白革,他所开创的千秋大业就会后继无人。
他知道将来的事他管不着,但是他确信将来的人怎么判断(行事的方式)
与现在的人的判断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的桥梁就是文化。如果能造成一种
世代绵延不绝的文化结构,现在的人就可以有效地影响将来的人,规定他们
按这种方式去判断而不是按另一种方式去判断。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文革”的中心
是要解决人的灵魂、人的世界观、人的判断思维方式问题。毛泽东在“文化
革命”的总题目下,做了许多篇文章,例如意识形态各个领域的革命,把全
国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斗私批修、反修防修、防止和平演变、教育革
命、五七道路、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号召青年上山下乡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让青年一代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等等,归根到底
是为了解决后代问题,为了造就一代共产主义新人,使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
绝种,既不能存在,又不能产生。
但是他的这一文化战略并不成功。他把“将来的事取决于将来的人怎么
判断”这个问题变成“将来的人怎么判断取决于我们现在怎么培养教育”。
于是他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存在决定意识。将来的人怎么判
断要由将来的人根据将来的情况去决定。既然将来的人肯定会比现在的人聪
明,那么“将来的人该怎么判断”这件事本身也得靠将来的人去判断。人类
不能穿过时空历史局限,将来的事现在的人管不了,将来的人怎么想问题,
现在的人同样管不了。毛泽东过分执着于未来,花了那么大的气力去解决将
来的人怎么判断的问题,结果反而忽视了现在的人怎么生活的问题,即忽略
了发展生产力这个首要的问题。
第八编 宣传谋略
8?1 不要称毛泽东主义
毛泽东好几次反对称“毛泽东主义”。1948年8月,吴玉章准备在华北
大学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把”毛泽东思想”改成“毛泽东主义”,打电报请示
毛泽东。毛泽东回电说:“那说法是很不适当的……必须号召学生学习马恩
列斯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 1956年全国知识分子会议上,又有人提
出把“毛泽东思想”改成”毛泽东主义”。毛泽东还是不同意,他说:“马
列主义是主干,我是枝叶。”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还重申了七届二
中全会未写进决议中的几条规定,其中有一条是“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
列、斯平列”。他解释说“这是学生和先生的关系,应当如此。”毛泽东是
个有主义的人。凭心而论,称“主义”一点也不过分。国外称“毛主义”的
很多。1959年,毛泽东还对王任重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超过就是发展,列宁有不少地方超过、发展了马克思,所以人称列宁思想为
列宁主义”。毛泽东无疑有许多地方超过、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但他却反
对称毛泽东主义,反对将他与马、恩、列、斯并列,这是什么原因?
保持谦虚是一个方面。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智慧。
老子有“不敢为天下先”的处世教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出于众,人
必毁之。毛泽东从1940年起,一连四五年经常提到邓小平1938年说的一句
话:一切都是辩证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他从这句格言中得到的体会是
要时时警惕争取事物不向坏的方向发展。按照辩证法,一件事物如果达到极
点就容易走向反面。相反,保持在次要地位这个危险就小一些。毛泽东“不
称霸”的思想也是这个道理。其实“霸’,与“不霸”不是称不称的问题。
中国不论多么强大,不称霸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不称霸,而称第三世界、
发展中国家,其结果,团结了广大的第三世界。
8?2 毛认为最好是举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旗子
在政治角逐中,同样的宣传口号,有的只对敌对两方中的一方有利,而
对另一方不利;有的则是两方都可以接受,都可拿来做文章的。高明的宣传
家不仅要精于选择有利于己而不利敌人的口号,而且要善于巧妙地利用敌人
也能接受的口号来为自己服务。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要对付日本帝国主义,另一方面又要
对付反共顽固派;一方面要坚持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又不能完全放弃本
阶级的利益。该打什么旗号才好呢?毛泽东认为最好是举孙中山三民主义的
旗子。为此他列出了五条宣传纲领:
(1)实行《总理遗嘱》,唤起民众,一致抗日。
(2)实行民族主义,坚决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3)实行民权主义,人民有抗日救国的绝对自由,通过民选,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各级民主政府。
(4)实行民生主义,废除苛捐杂税,减租减息,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发
展农工商业,改良人民生活。
(5)实行蒋介石的“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
之责任”的宣言。
又是”总理遗瞩”,又是“总统宣言”名正言顺,合理合法。蒋介石天
天把”总理遗瞩”、“三民主义”挂在嘴边上,共产党如今也在实行,你还
有什么话可说呢?
毛泽东抱怨:“这些都是国民党自己宣布的纲领”,“但是许多共产党
员还不知利用它们作为动员民众孤立顽固派的武器”。
①
为什么国民党的纲领可以用来对付国民党中的反共顽固派?这当然不只
是国民党和反共顽固派不是一回事,当时(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的反
共情绪正处在“高潮”之中。
“总理遗嘱”、“总统宣言”和“民族主义”三条都是抗日的内容。共
产党也要抗日,也在抗日,而且抗日的愿望和决心胜过国民党。如果你抗了
日,而不大加宣传,不扩大影响,这不是有利于反共顽固派吗?或者,你抗
了日,也在宣传,但用了另外的语言,而不是使用“官方”许可的语言,使
人听了认为你的抗日宗旨是另一回事,这不是自己给自己造成被动吗?
毛泽东知道,除了抗日这一点外,其他的,国民党都不能实行,都不会
允可。但是事在人为,话由人说。民权主义中自由和民主两个东西,是国民
党不想要的,但是它们都可以与抗日联系起来,以抗日的名义出现。废除苛
捐杂税、减租减息、改善人民生活诸项,也是国民党不愿意听到、不愿意见
到的,但这属于总理民生主义。国民党是总理开创的,现在还挂着总理的肖
像,总不能禁止宣传总理遗嘱吧。
在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口号下谋取共产党想得到而国民党不肯给的民
主自由和劳农利益,这样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剥夺了反对者攻击的口实,
何乐而不为?正如毛泽东所说:“根据这些纲领去做,我们是合法的,顽固
派反对我们实行这些纲领,他们就是非法的了。”
②
被动变成了主动,非法
变成了合法,这就是政治斗争中宣传谋略的功能。
①②《毛泽东选集》第710页。
8?3 宣传舆论阵地,虽看不见硝烟烽火,
但同样充满战略策略
宣传舆论阵地,虽然看不见战场上的硝烟烽火,但仍然充满着战略策略,
因为这是一场争夺合法性、争取主动性的战斗,选择能够征服民心、左右舆
论的口号,至关重要。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