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类:一是“属于阶级斗争性质的”矛盾,二是“属于先进落后性质”的矛
盾。于是人民内部共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矛盾。
第二种即“属于阶级斗争的”矛盾包括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绝对平均
主义、官僚主义以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封建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按
毛的观点,这些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因为反映了私有制,所以要挂在资产阶
级的帐上。无产阶级同这些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的斗争,也带有阶级斗争性质。
由于它带有阶级斗争性质,所以与人民内部的第一种矛盾也没有多少区别。
第三种即“属于先进落后性质”的矛盾,毛指的是认识问题,如主观主
义、左一点与右一点,唯心论与唯物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等等。但是按照
毛泽东的一贯看法,这些认识问题同样也属于思想问题,同样也有其阶级根
源,因此同样也要带上阶级斗争性质。
人民内部的三种矛盾都或多或少地带有阶级斗争性质,即都是程度不同
的阶级矛盾。那么敌我之间的矛盾属于什么性质的矛盾呢?无疑也属于阶级
矛盾,不可能属于其他什么性质的矛盾。再说,阶级矛盾、阶级斗争都是你
死我活的,这不正是敌我矛盾的特征吗?
敌我矛盾是阶级矛盾,人民内部的三种矛盾或多或少也是阶级矛盾。于
是,通过“阶级矛盾”这个中介,“人民内部的矛盾”都可以一步一步地过
渡到“敌我矛盾”中去。
这就是毛泽东的灵活性。
因为有了这种灵活性,他前面把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区分开,后面
又把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联系起来,以便相互转化。
因为有了这种灵活性,在他那里,不仅有“敌人”和“人民”两种人,
还有几分之几的敌人和几分之几的人民。例如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曾说,
他们有的是一半敌人、一半朋友,有的三分之一或多一些是敌人。右派也是
这样,毛泽东一面说资产阶级右派和人民的矛盾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另
一方面又主张把他们都放在人民内部,不抓不杀,也不剥夺选举权。毛泽东
一方面把某些人卡在敌人和人民中间,另一方面又坚持除了敌人就是人民,
不是人民就是敌人的两分法。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有什么好处呢?好
处在于告诉那些亦敌亦友的人,在你面前只有两条路:非敌即友,非友即敌,
如果你不想做敌人,那就得跟我们一条心,做我们的朋友;如果你不够朋友,
不做朋友,那么就成了敌人。一切在政治之外游疑不定的动摇派、中间派,
都必须作出这样的选择,要么做我们的朋友,要么做我们的敌人。做敌人是
要专政的,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只有做人民。但是在人民内部也不能掉
以轻心。因为人民内部还有许多矛盾。有矛盾总可以找出阶级根源。既是阶
级斗争的反映,就有可能发展成你死我活、你输我赢的敌对矛盾。因此,要
做一个人民,就必须真心实意的拥护,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这样,毛泽
东就可以实现全国人民的空前团结和统一,直到没有一个捣乱分子。毛泽东
规定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解决,而不能用专政的方法、压服的方
法解决。所谓民主的方法,就是说服教育批评自我批评这一套办法。不过,
由于人民内部矛盾多多少少都是阶级斗争的反映,所以矛盾双方总要有个
“死”,有个“活”,有一方输,有一方赢。如果我认为某人有资产阶级思
想,而他则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既不作自我批评,又不接受别人的批评,怎
么说也不服,那么,是否要用专政的手段使他服呢?毛泽东认为在这种情况
下也不能使用专政的手段。但可以把他放在敌人和人民中间卡着,等待他不
愿做敌人而开始转变的时候,再放在人民内部。毛泽东对没有触动刑律的阶
级敌人始终是比较宽厚的,一不抓,二不杀,有时还保留公民权,只把他放
在敌人和人民之间,让他自己慢慢转变到人民内部来。
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年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
②毛泽东在 1958 年 1 月的杭州会议上又把人民内部矛盾划分为三个层
次。
7?5 能不能作个规定,说只准放香花,
不准放毒草呢?毛说不能
1949年革命的胜利,使毛泽东在历史上的角色地位发生了变化:由原来
被统治者地位上的反抗者变成了统治者地位上的领导者。于是他面临着一个
从未遇到的难题:他不可能再站在被统治者的地位上向统治者造反了,但是
他又不能站在统治者的地位上去压迫被统治的人民。因此他需要考虑一种能
够把统治者和反抗者两种角色综合起来的治国方针或曰领导方法。他说:“领
导我们的国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办法,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方针,这就是放
和收。”
①
“放”,就是放手让大家讲意见,使人们敢于说话,敢于批评,敢于争
论;不怕错误的议论,不怕有毒素的东西;发展各种意见之间的相互争论和
相互批评,既容许批评的自由,也容许批评批评者的自由;对于错误的意见,
不是压服,而是说服,以理服人。
“收”,就是不许人家说不同的意见,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
了就一棍子打死。
“两种方针:放还是收呢?二者必须取其一。”毛泽东毫不犹豫地选择
了第一种方针:“我们采取放的方针”。
②
两个方针的问题是毛泽东1957年3月12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
来的。至于为什么要采用放的方针,毛泽东在同年7月上海干部会议和青岛
会议上作了解释: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
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③
“两
方面都有,不只是一方面,不是只有纪律,只有集中,把人家的嘴巴都封住,
不准人家讲话,本来不对的也不准批评。应当提倡讲话,应当提倡生动活泼。”
站在当权者地位上,同时又允许被领导者提出批评,发表不同意见,这就是
一种能够结合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方面意志的办法,毛泽东认为,用这种方
法领导国家,便能形成一种理想的政治局面,既生动活泼,又能长治久安,
不会走到历代统治者的老路上去。
收的方针,把人家的嘴巴封住,不准讲话,不准批评,不准发表不同意
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种方法是历代统治者采用的方法。历代统治者
都不让放,不敢放,因为放意味着向自己的统治权威提问和挑战。但是他们
这样作并不利于自己的统治。因为这样作不能及时发现矛盾并解决矛盾,而
是把矛盾捂住,不让它出现。结果,终有一天来个总爆发,这时再也无法解
决矛盾,统治也要完蛋。
毛泽东认为共产党的领导,“放”比“收”好。
放有利于科学发展,艺术繁荣,历史上凡属正确的东西。好的东西,开
始总是很弱小,如哥白尼的太阳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开始都是少数派。如
果下一个禁令,什么花也不让放,那么首先受害的就是这些稚嫩的新生事物,
它们要么被扼杀在摇篮中,要么长期受压抑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放的方法可
以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壮大开避道路。
百花齐放,在放出香花的同时,肯定也会放出一些不好的花甚至毒草,
这正是一些人所担心的,毛泽东认为放出毒草也是好事。如果你不放,它就
会隐匿起来,使你无法抓到它。你一放,它就冒出来了,出来了就可以把它
锄掉,这比你到处打着灯笼寻找坏东西不是更好、更省事吗?
能不能作个规定,说只准放香花,不准放毒草呢?毛泽东认为不能。花
还没有开出你怎么知道哪是香的哪是臭的。只有先让它开放,不管是什么花,
统统放出来。放出来后,再去嗅一嗅,加以鉴别,区分出好坏来。好的加以
保护发展,有毒的将它锄掉。锄掉的毒草可以用来肥田,即做反面教员教育
人民。这样做既便于除去毒草,又能提高人民的辨别能力,增加政治免疫力,
还可以从反面把香花衬托得更加鲜艳夺目,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情。
有些花,虽然没有毒,但是有刺,很扎手。这种花放出来好不好呢?也
有好处,这种花相当于毛泽东所说的“正确的批评”。因为它有刺,刺到了
某些领导者的痛处,所以听起来不舒服。但这正好可以刺一下这些领导者身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