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谋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只剩下一条路,倒向苏联一边。刚刚站立起来的新中国,几乎谈不上有什么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军队技术装备落后,而且全是陆军,没有海军和空军,因为从零开始,国际地位也谈不上。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不承认政策,甚至孤立、封锁。只有苏联愿意授受中国这个社会主义的新伙伴。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又同姓个“社”字。要靠,当然只有靠在苏联一边。靠在苏联一边,可以很快赢得社会主义阵营中其他国家的承认和支持。在当时的两极世界中,若不倒向苏联,就得倒向美国。如果中国倒向美国,势必要失去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许多朋友。再说倒向美国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改姓“资”,并与蒋介石集团讲和,中国不能改姓“资”,如果又不倒向苏联一边,那就会完全孤立,一个国际朋友也没有。这于当时的中国不利。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谁也不靠、独当一面。这种想法最合毛泽东的性格以及他一贯的对外方针:独立自主。但是这样做不仅需要铁托式的勇气,而且需要一定的实力做筹码。实力不强而这样做,等于自行孤立,两边都不喜欢,都不理睬。中国当时第一位的问题是要尽快争取更多国家的承认,以打破美国方面的孤立政策。美国这边要孤立我们,如果我们再不倒向苏联,那就等于自行孤立。靠向苏联后,有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就不怕西方世界的孤立。毛泽东种豆得豆。“一边倒”战略很快有了收获。立国未久,美国即出兵朝鲜半岛,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中国不能不管,但管起来又有后顾之忧。这时中苏同盟起了作用。因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引起了苏联的不满。中苏有了共同的敌人,斯大林不便于直接出兵,但他愿意提供武器。毛泽东用苏联武器装备了志愿军,然后雄赳赳地开赴朝鲜战场。朝鲜战争实际是中美两国的较量,但美国始终不敢放手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原因之一就是有中苏同盟存在。中苏同盟规定任何一方受到第三国的侵犯将被视作对自己的侵犯。如果美国侵入中国本土,苏联就会介入。朝鲜停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发起日内瓦和谈,以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解决朝鲜问题不能没有中国参加,但当时中国尚未获得美、英、法三国的外交承认。于是三国通过苏联邀请中国参加。他们唯恐这是事实承认,特申明邀请参加”不得被认为会有任何未予以外交承认之情况下予以外交承认之意。”但邀请参加这一事实本身表明了中国在解决亚洲重大间题上的国际地位,陪同苏联参加日内瓦和谈并与苏、美、英、法四大国并列,标志着新中国第一次步入国际舞台。这是“一边倒”战略的重大胜利。苏联在中国过去的革命中帮了不少倒忙。毛泽东对此很有意见。但建国
之初的客观形势他不得不屈尊于苏联的保护。可以预见,如果中国的地位有所提高,毛泽东会很快走向独当一面的道路。不过,他似乎从来没有想过第三条道路,即站在两极之间左右逢源,两边都保持一定距离,同时两边都来往。建国之初他不可能这样做,一是美国不允许,它的目的是扼杀新中国而不是与之来往;二是新中国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平衡两极的程度,无人有求;三是“两大阵营”的外交框架限制了他的思维。要他两边都保持一定距离是可以的,但是要他两边都来往绝对不行。在他看来要么倒向美、苏两方中的一方,要么有骨气有能耐,独当一面自己干,谁也不靠。他的意识形态决定他不可能轻易倾向西方。因此在他面前只有两条路:靠向苏联或者谁也不靠。他长期认为与美帝国主义没有调和余地,而这又构成他倒向苏联的原因之一。所以一旦苏联靠不住了,他就只有独立支撑。如果他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同时,再保持一定的灵活性,那就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那样的话,他在一边倒向苏联的同时,就不会把通向西方的门封死,而应该留有余地,一旦条件成熟就能与西方进行交往。同样,他也就不会为国际共运战略同赫鲁晓夫彻底闹翻,即使闹翻,没有苏联,中国也不会孤立无援。

4?3  搞联合舰队,是政治问题,讲政治条件,半个指头也不行中苏闹翻实际上是在1958年。这一年发生了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之争。毛泽东认为这两件事表明苏联企图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涉及到国家主权和尊严,所以坚持不让步。1957年10月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内容包括建立中国原子能工业、生产原子武器、原子武器运载工具即导弹、建立军事航空工业及舰艇建造工业。这些条款给中国很大希望, 没想到反而成为中苏不和的祸根。赫鲁晓夫不改其大国沙文主义传统,把这些合作项目当作插足中国的机会。1958年4月,苏方提出要在中国建立用于潜艇舰队海上通讯联络的长波电台,苏联出资7000万卢布,中国出3000万卢布,建后归苏联控制。中国答复:电台可以建,一切费用由中国负担,可以共同使用,但所有权归中国。苏方再夏:全部费用由苏联负担,所有权归苏联。因为此事涉及主权问题,毛泽东决不听从。不久,苏方又提出要搞中苏联合舰队,建在中国的海岸线上,所有权各半,毛泽东当即拒绝,并生气地说:打起仗来,苏联军队可以过来,中国的军队也可以到苏联去,我们是同盟国,可是搞联合舰队,就是要控制,要租借权。提出所有权各半,是政治问题。要讲政治条件,半个指头也不行。你们可以说我们是民族主义,又出现了第二个铁托。如果你们这样讲,我也可以讲,你们要把俄国的民族主义扩大到中国的海岸。毛泽东要尤金大使把他的话如实转告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急忙跑到中国与毛泽东面谈。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要搞,你们给技术资料,派专家帮助我们搞。搞联合舰队,是政治问题,讲政治条件,我们不干,赫提出对等条件,可以让中国的潜艇以摩尔曼斯克作基地。毛泽东说:“不要,我们不想在摩尔曼斯克干什么,也不希望你们在我们这儿干什么。英国人和别的外国人已经在我们国土上呆了很多年,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①赫还要争辩,毛泽东火了,拍了桌子,对赫说:你把整个中国都拿去算了!赫鲁晓夫的大国沙文主义在毛泽东面前碰了硬钉子。翻脸无情,次年 6月,苏方提出中断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再过一年,赫鲁晓夫使出他最毒的一手:撤走专家,撕毁合同。至此,中苏分裂已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赫鲁晓夫的作法大大伤害了毛泽东的民族自尊心,它不仅彻底打破了中国人依赖外国建设的幻想,而且更坚定了毛泽东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决心。尔后,依靠自力更生精神,中国的“两弹”如期上天。1964年10月16日,即赫鲁晓夫下台后的第二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毛泽东兴奋之余作诗抒怀:原子弹说爆就爆,其乐无穷。他还风趣地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意思是说,赫鲁晓夫的无情无义不仅没有卡住中国人的脖子,而且做了一件大好事,激发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结出了“两弹”成功的硕果。 毛泽东希望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援助,特别是国防新技术的援助,必须是完全无条件的。这在苏联是不能做到的。他们为什么要无条件地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竞争对手呢?毛泽东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尊严,不得不同苏联闹翻,使中国走上了完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①《我眼中的毛泽东》第171页。

4?4  帝国主义有个头,我们也要有个头。一旦有了事,总得有个人召集一下毛泽东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从外交战略上说,主要是为了团结社会主义阵营共同对付他的主要国际敌人美帝国主义。1957年十月革命40周年之际,毛泽东出席莫斯科13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和61个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会议期间,波兰统一工人党领袖哥穆尔卡邀请毛泽东到他的住处作客。哥主张“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不赞成“以苏联为首”,怕受苏联控制。这一点与毛泽东有相通之处。但毛泽东还是做了他的工作。毛泽东说:“要不要有人为首,这不是我们单方面的事。帝国主义有个头,我们也要有个头,一旦有了事,总得有个人召集一下,就拿这次开会来说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