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宏观经济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保证任一时期的投资=储蓄,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状态的均衡增长。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收入分配   
    索洛增长模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于任何给定的n和s,追求利润极大化的厂商总会选择一种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的每个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即人均资本(KL=k)可以保证实现稳定状态的均衡增长。均衡增长率总是等于给定的劳动力增长率(LFL=n)   
    ,更高的储蓄率并不改变国民收入增长率。只是提高人均资本,从而提高人均产出。按照新古典的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人均产出的增加意味着劳动边际生产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工资率,相应地较高的人均资本意味着较低的资本边际生产力,从而有较低的利润率。至于工资总额与利润总量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份额则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发生变化,取决于工资率与利润率的相对比率。   
    假设有两个国家,甲国的资本存量为100万美元,年产值20万美元,则KY=1020=5。假设甲国的人口(劳动力)为3万人,每人工资5元,则工资总额为15万美元。根据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一次齐次性假定,国民收入全部在工资与利润之间进行分配,故利润总量为(20万美元-15万美            547   
    现代西方经济学。   
    135。   
    元)5万美元,利润率为5%。   
    现在假设乙国的资本存量为200万美元,人口(劳动力)也是3万人,则乙国每人配备的资本比甲国多一倍,但因资本边际生产力递减,所以乙国的年产值与甲国比较,并不增加一倍,而是只增加(例如)   
    60%,即乙国年产值为32万美元(20万美元+12万美元)   
    ,如果假定(由于资本边际生产力递减)乙国的利润为4%,则乙国利润总量为8万美元,从而乙国的工资总额为24万美元(32万美元-8万美元)。   
    在这场合,甲乙两国的国民收入在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分配份额相同,即15万∶5万=24万∶8万=34∶14=0。   
    75P      P∶0。   
    25。当然,若假定乙国的资本边际生产力(利润率)大于4%,则乙国的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将大于14,即P工资所占份额小于34。   
    P以上论述图示如图34。   
    3:            548   
    。   
    235。现代西方经济学   
    图34。   
    3表示,对于给定的n和s,稳定状态均衡增长的均衡点为E,人均资本为kL    ,人均产出为=GkL=0B。过G点对人均产出曲线作一条切线与纵轴相交于A点,则AG斜率=BABG=利润率(P)   
    ,利润量π=P。   
    kL=BA,即人均资本   
    (KL)为kL    的利润量为BA,因而工资率(人均工资)   
    =OB-BA=OA。   
    故国民收入分配份额=工资总额:利润总额=OA∶BA。   
    同理,若n不变,储蓄率由s增为s1,则新的均衡点为E′,人均资本从kL    增为k1L     ,人均产量从G增为G′。   
    则国民收入分配份额=工资总额∶利润总额=OA1∶B1A1。   
    第四节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国民收入分配份额可以变动的增长模型   
    一、两个剑桥的“资本论争”   
    剑桥增长模型的主要倡导者为英国剑桥大学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   
    《资本积累》(1956)   
    ,卡尔多(N。   
    Kaldor,1908— )   
    《收入分配的另一种理论》载[英]《经济研究评论》第23卷,1956年和帕森奈蒂(I。   
    Pasineti)   
    《利润率和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载[英]《经济研究评论》第            549   
    现代西方经济学。   
    35。   
    29卷,1962年。   
    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作为凯恩斯的直传弟子,认为位于美国剑桥城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同行新古典综合派歪曲了“凯恩斯革命”的原意。后凯恩斯主义的这两个学派,论争的问题涉及诸如资本的性质,未来的不确性,以及制度、时代和历史的作用。就经济增长而论,两个剑桥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资本论争”   
    ,争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问题:总量生产函数中资本的加总问题,国民收入在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分配份额问题以及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动态历程中储蓄与投资的因果关系问题。   
    早在50年代初,琼。罗宾逊指出,总量生产函数中的资本代表完全异质的生产资料,要把这些不同的东西加总在一起,通常使用它们的货币表现的价值,并且用“资本化”方法来计算生产资料的价值,即用生产资料的未来的收益除以利息率(在西方经济学,利息率与利润率是一样东西,都是资本的收益率)来计算资本的货币价值。这样,在任一资本财未来的收益为已知条件下,要计算出该资本财的价值,必须先知道利息率,而按照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只有知道资本总量才能计算出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从而知道利息率。   
    就是说,只有先知道资本的价值,才能决定利息率,反过来,资本的价值要由利息率决定,所以资本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就资本总量而言,陷于逻辑推理中循环推理的谬误。   
    按照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工资率和利息率(利润率)取决于生产的技术状况,即劳动和资本这两种生产要素相互配合进行生产时各自的技术性生产能力,工资率随着人均资本            550   
    。   
    435。现代西方经济学   
    和人均产出的增加而增加,利润率则随着资本积累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减少而下降。按照李嘉图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的价值在工资与利润之间进行分配,实际工资决定于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所以工资与利润互为反方向变化。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随着劣等土地用于生产谷物,生产力递减,货币地租和实物地租相应提高,货币工资随谷物价值的提高而增加(实际工资固定不变)   
    ,因而利润率有递减的长期趋势。   
    (在马克思理论中,工资取决于劳动力这种商品的价值,利润来自劳动创造的价值扣除工资以后的剩余价值。在资本积累的历史过程中,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是假定剩余价值率既定不变,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推导出来的)。   
    为了批判边际生产力分配理论,复兴李嘉图代表的古典分配论,毕生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意大利经济学家斯拉法(Peiro   
    Srafa)   
    积20多年的潜心研究,于1960年出版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此书副标题为经济理论批判绪论)建立起一个社会资本再生产模型,发现了李嘉图晚年曾经力图找出的“不变的价值尺度”   
    (意指作为测度商品世界中所有各商品价值的尺度的商品本身的价值是不变的)   
    ,不可能是李嘉图所设想的一种商品,而是由一组商品构成的他称之为“标准商品”。   
    同时得出可以替代边际生产力分配论并与李嘉图和马克思一致的分配论:工资与利润此长彼消互为反方向变化(在斯拉法模型中,工资是作为给定的外生变量)。琼。罗宾逊则认为,工资作为外生变量,既取决于一国的历史传统,也取决于当前的例如阶级力量的对比。            551   
    现代西方经济学。   
    535。   
    二、卡尔多的分配理论与稳定状态均衡增长   
    卡尔多在1956年发表的论文,一开始是作为一种替代新古典分配理论的新凯恩斯主义分配理论,把它和哈罗德增长模型结合起来的剑桥增长模型,成为与上述哈罗德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鼎足三分各有千秋的另一种增长模型。   
    在卡尔多模型中,一个社会的储蓄,由资本家的储蓄与工人的储蓄共同构成。   
    令Y=实际国民收入,W=工资总额,π=利润总额,Sw=工人储蓄,sw=工资收入的平均(边际)   
    储   
    蓄倾向=SwW;Sπ=利润总额被储蓄起来的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