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自然”等等,都是代表着“这个”大道。它永远不会改变,不可磨灭,横竖三界,弥散六合。我们的祖先就将它称之为“道”。自混沌初开以来,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历劫无数,众甫皆迁流,唯有大道终古自若,无改无易,运化不息。虽有圣人出世,亦不能去其名。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以阅众甫(fǔ)”,“阅”者,禀也,即给与之意;又有检查、检阅之义。“众”即天下众生与万事万物。“甫”,即开始、起初。“众甫”就是天下的众生万物。“以阅众甫”的意思,是说大道主宰万象,常以道观物。在大道眼里,万物从禀受道气而始,受阴阳五行的制化而行,生息不止,循环往复,像住旅舍的过客一样,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天下万物万事的真善美与假丑恶,无不受道之检阅和审视,无不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故古有“头顶三尺有神明”之说。凡人的为善为恶,事物的清浊沉浮,皆难逃天眼的视线。即使诡密行窃、暗室欺心之类的事,也难以逃脱“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果报,此非虚言也。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众甫”之密义,就是甚真之真精,甚真之真信。真精与真信的出机与入机,变化无穷,深藏玄妙。始则出机化而为物,终则入机而归于道。圣人以观“甫”为始,观徼为后,阅众始则前际空,万物并作而观其复。以道观道,则难知众甫之理;若以物观道,则可以达本而穷源。那样,则众甫出入之机即可得知,众甫之流迁变化,亦可一目了然。既可知其所以,亦可知其所以然。天地万物皆是大道所生,万物都是大道物质的载体,因其所含道性物质层次的不同,才有万物万类之别异。但就其本体而言,都是道性的体现。就其生息流迁的变化而言,都是大道自然的应用变化。宇宙虽然至大无边,变化虽然高深莫测,但在大圣大智、以道莅天下的佛道圣祖们看来,皆如掌中观物。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这是说,等到证悟了真理之后,便能毫无障碍地观察一切众生相,了知一切众生的根性。“众甫”就是众生万物,“甫”也可作“父”解,代表男性。一个人得道之后,对芸芸众生的种种习性,种种因缘,以及千差万别的生命状态,皆可一目了然。太上这句话是说,我以什么了解人的根性,人的心理状态呢?就是“以此”而来。因为得了道,对这个至高无上、恍恍惚惚、通达变化的宇宙万有,照见无涯无际的生命现象,所以才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本章说解】
有道便有理,有理便有气,理气具而造化生,造化生而有万物。大道造化之生,有动静之机,有阴阳之妙。二气交感有时,万物变化有序。动不妄动,时至则动;生不妄生,时至则生。时至则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用,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造化之生,万物之有,太极之体用,皆在于此。道为生死之关键,本始之总持,复命之源头,造化之枢纽。道中之密义,不属有无,不落方所。天地之大本,万汇之大源,圣人全此实理,所以成圣,真人全此实理,所以为真。经中所言“阅众甫”,正是此义。
道包天地,细入无伦。孔德之德,亦如其然。道虽恍惚,无固定之形体,但恍惚中似有形象,实有物质。混沌窈冥之中,包涵着精炁神。精炁神这三种道性物质真实不虚,从古至今,常在不去,玄乎莫测,无所不容,无欲无为,无物不纳。与道融合而无间,由此可知大道之全神,孔德之妙用。如此体认大道,其旨可得。善观道者,必以物观之。善观物者,必以道观之。离开观道,则难以知见物的本质;离开观物,也难以观知道的运化。观物者,观物之入机;观道者,观道之出机。人若能在静定中观见杳冥(yǎomíng)恍惚之境,就可以领悟众甫之所以然,可知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孔德之容,皆可一以贯之。
本章反复形容道体之妙。物即象也,真即精也,信即真也,变文协韵,反复模拟。太上圣祖殷殷教诲后世之情,跃然于字里行间。以道观众生万物之本始,可知天地万物皆自道而出,众甫皆变化迁流,而道则终古自若。能知众甫为道所阅者,才是真正体悟了道的至真至信,万古不坏。道是万象的主宰,站在道的高度上,以道检阅万物,万物皆如旅店中的寄宿过客一般,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万物皆顺道而行,故有终有始,有盛有衰,而大道却永恒不坏。人若能明白大道既有顺生,又有逆返之理,颠倒阴阳,反夺天地的精华,即可复命归根,与道同体,长生而久视。
太上在本章所讲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或“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等话,是指心光广大,盖天盖地的境象。况且是对“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勉强形容。古道书经典中常形容道为“圆陀陀,光灼灼”,这是对道境的一种形容而已,与“恍惚”二字的意思相同。它是修道者长期修炼中的一个阶段。只要收心止念,万缘放下,不执不着,顺其自然,心身就会一步步变化,境界就会一层层提升。“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它是在光质能量聚积到相当程度之后,才能出现这种光明灿烂的境界。也就是那种“一轮明月挂眉梢”的圆明之境。
抱一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曲则全”,“曲”者,隐曲、圆曲之义。曲与直相对待。道曰“玄窍”,佛曰“那个”,儒曰“端倪(事情的头绪迹象)”。“曲则全”是我们先祖早就发现的宇宙真理。《易经·系传》说:“曲成万物而不遗。”宇宙都是曲线的,是圆周形的,而不是直线所构成。观察物理世界,没有一件事物是完全的直线所构成。银河星系呈圆形旋转,太阳系有八卦九宫之形,北极就有各类不同曲线光形。树木有年轮,果实多圆体,万物无不由曲线构成,圆即是曲。所谓“直”,是把圆切断分割,或将它拉成直线。故曰“曲成万物”。人体这个小天地,与宇宙大天体结构相同,气象的变化与太阳月亮密切相关。《阴符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是说观察天地的自然法则,把握自身的阴阳变化规律,修炼功夫即可信手得来。
“曲则全”,也是讲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外圆内方,运用巧妙的曲线,往往随机一转,就能转忧为喜,转凶为吉,这是做人的方法艺术,也就是画家所讲的曲线美。俗话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讲的就是“曲则全”之理。别人有错误,如果直来直去,往往对方接受不了,如果转个弯子,话从正面说,委婉柔和,旁敲侧击,既可达到目的,又能彼此不伤和气。这就是善于言词的“曲则全”。不过在“曲则全”中,还要坚持直的原则,老是转弯抹角,就会滑到不讲原则的“大滑头”里去。所以,曲直之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外圆内方,执两用中,才是“曲则全”的正确途径。
太上所云“曲则全”,就修行而言,是指在人身的隐微之间,在那个独知独觉之地,有一个浑沦完全、活泼灵通之机,由此存之养之,采取烹炼,即可至于丹成仙就。此处即古人所喻的冬至一线微阳,以至于生生不已。又如初三一弯新月,渐至十五月圆,无非都是“曲而全”之理。“曲”是隐的意思,隐微之处,其机甚微,其成则大。一曲之内,无非是理气之一元。全体之间,亦是太极之精粹,这就是“曲则全”。修真人得此“曲全”之理,回环抱伏,如鸡温卵,一心内守。久则一股清刚之气,挺然直上。
“枉则直”,“枉”是纠正,将歪的东西纠正过来,就是枉。“枉则直”就是将偏离中心的事物,修正到事物的中心点上,使它围绕核心,而不至于偏离方向。我们的祖先早就知道宇宙间的万物,没有一件是直的,直是人为的、暂时的、勉强的,因此便有“矫枉过正”的成语。矫正太过了,又会变成弯曲。一件事物,太偏左了,将它拉到中间居中即可。如果矫正太过,又偏到右边,那就不是中道。中是心,中是一,唯心是道,偏左偏右都是“枉”,都是差错,都不符合道性。“中”道是一门极为广泛而高深的学问,涉及到哲学、物理、人伦、生理、修真等各个领域。宇宙万事万物无处不含中道,合中者存,失中者亡,这是宇宙的一条基本法则。夷险祸辱之来,逆来顺受,不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