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说排行榜:/top。aspx
最新更新小说:/news。aspx
《道德经》讲义 作者:空净师
引 言
《道德经》又名《老子》,系太上圣祖所著,成书於春秋末期。全经共五千言,因而后人又称之为《五千言》。《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三十七章,主要论述道,故名为“道经”,下篇四十四章,主要论述德,故名为“德经”,全书合称为《道德经》。
《道德经》问世两千多年,被尊为“天书”、“哲学诗”、“万经之王”。她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科学宝库。她包含着无比宏大的宇宙真理,蕴藏着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以及政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修真学、养生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广大领域,表现出中华民族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思维,可以说是一部 “百科全书”。在中国历史上许多闪耀着光辉灿烂的东西,都可以在《道德经》中找到它的渊源。
《道德经》像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镶嵌在中华大地上;她又像滚滚黄河、长江,经流数千年而不息;她像阳光雨露,滋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道德的光明,朗照神州,亘贯古今,通透着炎黄子孙的心灵,流淌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由此可知,道德是中华之根,华夏之魂,我们民族之灵根深植於道德的基石之上。
《道德经》是一部奇书,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名著,历代注释者甚多,自古至今各种注释千种以上。仅《八史经籍志》著录的就有230部。不仅学者志士精心作解,历史上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等皇帝,都曾专门为之作过注。毛泽东主席亦曾研读《道德经》,在他的著作里多处引用此经中的意境,尤其是《矛盾论》和《实践论》,无不闪耀着《道德经》的哲理光辉。
《道德经》的光辉不仅撒播在中华神州,而且光照全球。(美)威尔·杜兰在《世界文明史》一书中盛赞道:“在人类思想史中,它(指《道德经》)的确可称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他称赞“老子是孔子之前最伟大的哲学家。”英国李约瑟博士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科技史专家,他非常尊崇老子,并因此起中文名字为“李约瑟”,以与老子李聃同姓为荣。国外翻译出版《道德经》的各种译本已多达140余种,新译新注还在不断出现。其译本之多,不仅居世界之冠,仅英译本已多达40余种,已经超过了除《圣经》之外的任何其它书籍。由此可见《道德经》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巨大影响力,而且她必将在未来的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道德又是治国之本。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这无疑将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史,谱写出新的篇章。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对炎黄子孙的道德素质,必将注入新的动力。可以坚信:道德宏扬于中华大地之时,将是我们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之日。
《道德经》乃太上圣祖立于无极大道,隐显同观,微著共探,千比万喻,类比推理,由浅入深,辩证地阐述自然大道之理。太上开宗明义,讲述大道与万物,有与无、名与实的微妙变化,揭示自然大道“无为无不为”之妙,阐述大宇宙的基本法则。他告诉人们:道在天,亦在人;在人身,更在人心。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天地赋予人以性命而存,故天理在人心。人性本善,惟进入后天以后,被七情六欲所迷,失道丧德,坠入苦海。圣祖悲悯众生迷茫,教导世人明道重德,遵从自然大道规律。指明了修德返道,归根复命,返本还源,回归道乡的光明之路。此乃圣祖作此五千言的良苦用心矣!
大道本无言,但太上恐我等后人执著于后天,迷恋于红尘,陷入我执我欲迷痴而不能自拔,故作此五千珍言以为训。经中高度概括的自然妙理,既在言中,又在言外;远在天穹,近在身边。平常心就是道。生活中无处不有道,无事不有道;悟与不悟,得与不得,惟在人心。故太上有“观心得道”之旨,这是正道大法与傍门邪道的分水岭,是一切上乘正法必须贯彻始终的大前提。
《道德经》义深境邃,非语言文字所能概全。其论所含内容,显密结合,深奥宽广;其理一气含三,非后天主观意识所能诠解。太上往往将道的“体”、“相” 、“用”三者,融合在一起论述。在应用方面,又将“出世”修道与“入世”行道,相互结合,应用无方,妙用无穷,甚至是妙不可言。正如《孙子兵法》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所以要将《道德经》的全部内涵完全表达出来,是很难之事。尤其是在入世的应用之道方面,常常牵涉到许多历史背景,哲学史观,宇宙真理,天道规律,人事伦理,价值取向等等。因此需要超越所论事物的表层,在其深层内核,去寻求接近形而上之道的真谛。
自古以来,注释《道德经》者甚多,著作车载船装。但所著都是各人站在自己理解的角度上,有就文解文者,有就理释义者,有从养生角度作解者。各有侧重,各有所说,各有其理。因经文系古典文字,多有难解之处。其论具有立体型,其义含有多面性,而且负载着大道的全息性信息。故千解万注,都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抛砖引玉,互相启发而已。其根本还在于读经者自己认真体悟经文的内核,走进去再走出来,才能真正明悟大道的内核本质。
为了与一切有志学道者共同学习,同参此经,编者参照许多前辈和今人所作注解,并依据青龙山人、空净师尊所创立的修真理法学体系,撰写编辑成此讲义,以供参考。
由於编者心修水平所限,德性不足,悟性欠缺,对经文本意理解粗浅。故“讲义”中难免有偏差、错误之处。敬请众师尊、诸学友批评指正,并提出修改意见。
对修真人来说,《道德经》是做人、修德必读的基础教科书,是观心得道,性命双修,得道成真的珍宝。当正心诚意,心怀恭敬,以心去读,逐句深悟,心领神会,自有所得。
愿一切有志者皆能从此经中汲取不尽之营养,以滋补心身,各有所得,各收其果!
2001(辛已)年3月25日初稿
编撰者 2002(壬午)年4月21日二稿
2002年8月19日(七、十一)终稿
观妙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
“道”,即无极大道。“道”之一字,其义最极最大,最细最微,其变化奥妙无穷,其理高深莫测。道,无名无象,不可见,不可触;其大不可量,其小不可指;变化无穷,至玄至妙。大道之理,就是“无极生太极”,“有生于无”。无极就是“无”,太极即是“有”。无极与太极二者是纵向的派生关系;太极中的阴与阳,是横向的对待关系。无极是本,太极是末;无极是母,太极是子;无极是源,太极是流;无极是总体,太极是分枝;无极是定静,太极是变动,等等。无极顺而生太极,太极顺而生万物;无极动而生太极,太极静而返无极。无极本体为〇,动生太极为一;太极一本散为万殊,万殊返归于一本。这些都是无极与太极的辩证之理。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无极,“可道”是太极;道是无,太极阴阳则是有。宇宙万物皆由阴阳二气合和而成,阴阳是万物一体两面的总合。万物无不有阴阳,无阴阳就无万物;阴阳就是矛盾,没有阴阳矛盾的相生、相化、相搏,就没有世界。大道无形,可生天地;大道无名,可长养万物,可为天下母;大道无情,可运行日月。
“道”,至尊至圣,它是宇宙之本源,天地之本始,万物之根蒂,造化之枢机。它虽然无形无象,无色无臭;但又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充塞宇宙,遍满十方;不增不减,永恒常存。
“道”字,富有多层涵义。“道”字的结构,一个“首”字坐在车上行走。“首”即人的头部,首上两点代表天地阴阳;两点下之“一”,代表人为阴阳合一之体。一横下的“自”字,就是每个人各自的性命实体,坐车行进在人生旅途上,谱写着自己的人生交响曲。朱子(朱熹)云:“道犹路也,人之所共同也。”《说文解字》曰:“道者,路径也。”也就是人生所走的道路之意。“古道西风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