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文认为,从目前的国情看,“纵深发展”是现阶段必须做也能够做的。这些工作做了既有利于本系统的信用活动与信用管理,又为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还是职责范围内、份内的事。“横向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从长期看必须做,但目前还有一定难度,主要难在国家重视的程度、是否指定和成立主管机构以及该机构的协调能力。而且,以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用需求水平,“横向发展”的矛盾尚不突出,市场尚未形成,暂不具备大力发展的条件,可以试点,总结经验,但不能拔苗助长。
(三)建立并有效运行不良信用惩罚机制
一个健全、有效的不良信用惩罚机制是由直接惩罚和间接惩罚共同作用完成的。直接惩罚主要来自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公会,例如,工商管理部门直接公告黑名单,银行业公会通告贷款违约企业等。直接信用惩罚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有针对性、公告性较强、处罚明确。间接惩罚主要源自专业化、社会化的信用数据库,例如,企业信用数据库通过向社会开放,提供查询与评价,向查询人展示被查询人的综合信用状况,供查询人参考。间接惩罚的主要特点是日常性、有弹性、随时能够满足需求,更加贴近市场。从长远来看,要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间接信用惩罚体系。
现状: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应该重视直接信用惩罚:
操作建议:
——鼓励各主管部门、行业公会与协会管理和约束各自系统内的信用与信用活动;
——建立公告制度、惩罚制度、公开惩罚细则。
(四)重视银行信用管理,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齐头并进内部评级指银行内部用自己的评估系统对信贷客户进行的信用评级,评级结果直接用于信贷活动,在银行内部有效。外部评级指社会专业评估公司的信用评级。2001年1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新资本协议草案。该草案吸收了《巴塞尔协议》、《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的重要内容,并在许多方面有突破和创新,重视信用评估就是其中之一。在该草案中,
——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采用内部评级系统;
——确定资产风险权重和最低资本充足要求;
——监管当局要评估银行内部评级体系是否科学可靠;
——银行应当向社会及时披露内部评级系统及风险资产计量法等。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安排,新资本协议将于2004实施。届时内部评级将成为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中央银行监管的约定内容。
现状:我国银行大都有自己的信贷评估系统,都是自己开发的,有些并不规范,在银行信用管理与防范信贷风险和降低不良资产等活动中,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早已承诺执行巴塞尔协议的基本要求,目前已是WTO成员,按国际惯例与约定办事是情理之中,全面准备实施新资本协议尽管困难很大,但势在必行。各个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改革与调整应该从现在开始着手进行。
操作建议:
——银行在对内部评级系统进行改造的时候,应注意和外部评级合理结合;
——考虑到成本、资料来源的限制等问题,对有些客户的调查与评级可以交给社会专业评估公司去运作;
——从市场的结构来看,内部评级与社会化的外部评级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有各自的市场,合理的结合点就是规模与效益。
(五)发展企业授信活动,鼓励企业开展信用管理
原理:企业的授信活动主要是企业对客户授予信任并采取赊销、分期收款等信用方式进行商品销售的信用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信用销售。常见的信用销售形式有两种,即银行信贷支持的信用销售和生产厂商直接赊销方式,主要包括对企业客户或消费者个人进行的赊帐销售,委托给代理商的销售,通过信用卡和银行信贷进行的零售商品的信贷销售。信用销售包含资金运作,与金融活动直接相连,蕴含一定风险,不能等同于一般的销售活动,需要专门部门进行专业管理。
国际经验:一般规模较大的企业,都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与范围主要包括调查客户的资信状况,做有关内部评估;授信,跟踪管理,对应收账款的监控,收账与催收。
意义:信用销售是现代企业信用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市场销售发展的最高形式。信用销售方式在国际上被征信国家广泛采用。可以说,信用销售的普遍发展是现代信用活动发达的标志。
——从市场角度看,信用销售需要社会信用环境与有序的信用活动的支撑,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但同时,这种活动也为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具体的实践形式。
——通过信用销售与信用管理,授信企业提高了自我信用意识,受信企业与消费者在约束中增强了信用观念。
——对目前的中国企业来说,发展授信活动,鼓励信用销售,还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竞争力,尤其是在WTO后,毕竟信用销售是国际流行的销售形式,岂能人有我无?
——对目前的中国经济形式来说,信用销售可以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经济增长。
(六)重视并多渠道发展信用管理教育
现状与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我国信用管理与服务行业迅速发展,人才需求剧增。特别是在加入WTO后,银行、企业信用管理越来越国际化、规范化,人才奇缺,发展与加强信用教育应立即着手。
建议:专业教育与职业、在岗培训相结合首先,应大力发展专业信用教育,应将信用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和系统化的学科,在经济学下设信用管理专业二级学科,与金融学、工商管理等并列;或在工商管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内设立信用管理专业课程;在经济、金融、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成熟专业上,增设“信用管理”双学士;在有条件的院校及专业上,允许增设“信用管理MBA”。其次,要加快发展信用管理的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主要对象是银行与企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信用调查评估与咨询等的从业人员。现阶段,发展职业教育是首当其冲的。(完) 吴晶妹博士
中国的利率体系:现状及其改革
近年来,中国利率体系的改革及利率政策问题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利率调控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利率还难以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既归因于我们的利率体系本身还很不完善,也归因于利率赖以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尚未完全具备。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市场化进程,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市场化水平,加速我国利率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具有相当的紧迫性。
经过长达20余年的调整和改革,我国的多数利率均已实现了市场化。具体而言,根据市场化程度的高低,我国的利率可以分为三类:(1)被严格管制的利率,主要是针对居民和企业的人民币存款利率、美元小额存款利率:(2)正在市场化的利率,主要是银行的贷款利率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3)已经基本市场化的利率,包括除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以外的各种金融市场利率、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以美元为主的外币大额存款利率和外币贷款利率等。除此之外,央行还掌控着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利率,即: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和央行票据利率等。按照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央行利率依然存在非市场化的特征。
虽然从利率的品种来看,我国的绝大多数利率都已经实现了或正在进行市场化,但是,由于管制利率与市场化利率并存,由于它们的形成机制以及所对应的融资活动各异,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利率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便给那些可能同时参与多种融资活动的机构提供了大量的套利机会。加之,我国仍然是以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以及事实上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这就使得目前这种双轨制利率体系产生了诸多弊端,已经市场化的利率在形成機制和经济效果上也存在极大的扭曲,央行在制定利率政策时便常感有掣肘之患,其利率政策效力也不免大打折扣。
银行存款利率与存款期限结构的短期化
人民币存款利率可以分为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利率以及协议存款利率两类。按照1999年10月18日及2002年2月8日的央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