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代皇陵-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道”石柱,但不是皇陵上用的。陵园内还种植了大量的柏树。

  (2)地宫建筑。东汉皇陵的地宫规制仍沿用“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的葬具体系。所不同的是,东汉皇陵地宫是“方石治黄肠题凑”,即用一定规格的长方形条石砌筑宫室。东汉皇陵的地宫尚未开启,但通过近年来在陵区内发掘的一些中型墓葬和河北定州市北庄中山简王刘焉的墓葬地宫判断,东汉皇陵地宫确实是以黄肠石代替了黄肠木。这一方面节省了材料,另一方面使地宫更加坚固。

  (3)丧葬礼仪。玉衣又称“玉匣”或“玉柙”,源于战国时期,到了西汉,玉衣形制已趋完备,它是皇帝和诸侯王及其后妃的一种特制葬服。到东汉时,玉衣的使用有了明确的等级规定: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始封的列侯、皇帝的宠妾和皇帝的女儿用银缕玉衣;前一代的姬妾、皇帝的姐妹用铜缕玉衣。这种严格的丧葬礼仪制度,汉律是任何人不得僭越的。玉衣丧服制度从西汉一直沿用到东汉末年。

  (4)东汉皇陵以帝后同穴合葬取代了西汉的同莹不同穴,这在皇陵制度上是一次改革。当时,合葬之风盛行,不仅皇帝、皇后同穴而葬,而且豪门大族也纷纷仿效,同穴而葬。并棺合椁还有一套严格的礼仪程续,据记载:“合葬羡道(墓道)开通,皇帝谒便房,太常导至羡道,去杖,中常侍授杖,升车归宫”。《后汉书》还记载了汉灵帝和何皇后同穴而葬的情况。

  (5)东汉皇陵最显著的特点是祭陵礼制的形成。这种礼制是汉明帝创造的,在他即位的第二年,首先在他父亲光武帝刘秀的原陵上举行了祭祀仪式。明帝以后移向陵园之中,因此,皇陵前的建筑也就增加了祭殿,因祭殿是用石头砌成的,故又称“石殿”。祭殿内供奉神主,祭祀礼就在这里进行。每当忌日,陵旁摆设悬挂着大钟的钟架,文武百官站立两侧,然后鸣钟开始祭祀。陵园内和寝殿相连的还新增设了“园省”,即“听政处”,实际上是寝殿的扩展。增加这个建筑是皇帝为了亲率文武百官上陵祭祀时随时可以布政,也是对祭祀建筑的完善。

  (6)东汉祭陵礼制不仅完善了皇陵的礼仪制度,逐步废除了每位皇帝各有一庙的制度,许多祖先神主都搬到同一庙内,接受同堂异室的供奉和祭祀。

  东汉皇陵诸陵地宫尚未开启,相信诸陵地宫内的随葬品,珍宝之类也是甚为可观的。

  【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园,又称光武帝陵。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约20公里的孟津县白鹤乡铁谢村。

  光武帝陵南距邙山1&;#8226;5公里,北距黄河350米。宋代即在陵西建了光武祠庙,元代广植翠柏,清代环陵筑墙。今陵坐北朝南,围墙南北长239米,东西宽208米,占地70余亩。陵冢位于陵园正中偏北处,为夯土圆丘,高18&;#8226;7米,直径161米。陵前竖有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河南知府张松孙所立“东汉中兴世祖光武帝之陵”巨碑一通。碑前神道直达山门,神道两旁原有象、马等石像生,现仅存卧养一只和历代皇帝遣使御祭所立石碑数通,神道两旁对称的巨柏28株,排列整齐,相传为光武帝的28位大臣所植,象征辅佐刘秀打天下的“云台二十八将”,寓意为“二十八宿”下凡。至今当地人仍称二十八株为二十八宿。北齐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在陵西侧建光武帝祠庙,祠殿左前方竖有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石碑数通,分别记载着原陵沿革和重修祠庙的史料,十分珍贵。长期以来,光武帝陵以“四绝”称奇天下:

  一、“枕河登山”。在我国,历代帝王选择陵寝葬所,皆寻好山好水之风水宝地,“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的地形,象征其襟怀之博大,驾驿万物之志。唯独光武帝陵一反常规,“枕河登山”,为两千多年封建史中唯一的一例,寓意何为,至今尚是一个谜。

  二、一园千柏”。从三皇五帝、唐、宋、元、明、清,历代皇陵都植有柏树,但光武帝陵园古柏多达1458株,这些柏树挺拔参天,最高的达23米,郁郁苍苍,堪称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更为有趣的是,陵墓周围的古柏拔地参天,墓冢上的古柏则相对矮小,并与冢面成垂直生长。冢上的古柏林中,游人拍手,树梢会发出“啾啾”的鸟鸣声。林中多人拍手,林梢鸟叫声似百鸟朝风。其中,还有20多株古柏,游人用手或摸或拍,都会发出高低不同的鸟鸣声,人称“鸟柏”。

  三、“原陵晓烟”。原陵古柏是国内少有的古柏,柏体杏香且香味浓郁。每当清明前后,上午八、九点钟,多从陵园的西北侧开始,一个似烟若雾的大园球先从一株柏树上落下来,降至半空便扩散开来。紫气又向上回升,所遇柏树,又会有烟球坠落、升腾、坠落、周而复始,自西北向东南,使整个陵园变成一个烟雾缭绕的海洋。烟雾之中,古柏、短垣、墓冢、若隐若现,似真似切,再加上飘来的缕缕柏香和群鸟鸣唱,使人如临太虚幻景,时间持续近半小时。原陵晓烟的成因,至今没有科学的解释。

  四、“汉皇仰卧”。每逢秋来叶落,游人站在陵西300百米处东望原陵,整个陵园形如仰卧汉皇,刘秀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头枕黄河,脚登邙山。此景汉皇身长240余米,头部由陵北的古柏组成,高50米,脸部的凹凸部分分别由参差不等的柏枝组成,鼻、嘴、胡须清晰可见,微风吹动柏枝,似汉皇美髯飘拂。冢上的柏林构成了汉皇的腹部,高60米。神道两旁的苍柏恰似汉皇的两条腿。山门外的柏树正好是汉皇的两只脚。整个卧像显示出帝王的威仪和天子气派,令人叹为观止。

  【献陵】又称禅陵,是东汉王朝最后一个皇帝刘协的陵墓。在今河南省许昌市张潘乡古城村。公元200年,献帝禅位给魏文帝曹丕,曹丕封献帝为山阳(今河南省焦作市东南四公里的墙南村)公,食邑一万户。又过了十四年,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献帝病死,曹丕以天子礼仪葬献帝于此。献陵南面有张、潘二妃墓,陵北六公里处,有五冢巍然高耸,这是伏皇后五秭妹墓,俗称“五女冢”。

  东汉王朝世系表

  陵名皇帝姓名世 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

  原陵刘秀刘邦九世孙前16—公元5725—57世祖光武帝河南孟津白河乡

  显节陵刘庄刘秀第四子28—7558—75显宗孝明帝河南偃师东汉陵区

  敬陵刘靼刘庄第五子58—5576—88肃宗孝章帝河南偃师东汉陵区

  慎陵刘肇刘靼第四子79—10589—105穆宗孝和帝河南偃师东汉陵区

  康陵刘隆刘肇第二子105—106106殇帝河南偃师东汉陵区

  恭陵刘祜刘靼之孙94—125107—125恭宗孝安帝河南孟津三十里铺

  刘懿刘靼之孙?125北乡侯少帝?

  宪陵刘保刘祜之子115—114126—144敬宗孝顺帝河南孟津三十里铺

  怀陵刘炳刘保之子143—145145孝冲帝河南孟津三十里铺

  静陵刘瓒刘靼玄孙139—146146孝质帝河南孟津三十里铺

  宜陵刘志刘靼曾孙132—167147—167威宗孝恒帝河南孟津三十里铺

  文陵刘宏刘靼玄孙156—189168—188孝灵帝河南孟津护驾庄

  刘辯刘宏之子173—190189少帝河南孟津护驾庄

  禅陵刘协刘宏之子181—234190—220孝献帝河南许昌县张潘庄

  东汉王朝先祖世系表

  先祖姓名世 系爵 位谥号注

  刘邦

  刘盈刘邦之子

  刘恒刘邦第四子

  刘启刘恒之子

  刘发刘启第十子长沙王定王长沙:秦置郡,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市

  刘买刘发之子舂陵侯节侯舂陵:秦置县,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

  刘外刘买之子郁林太守郁林:西汉置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市郁林古城

  刘回刘外之子巨鹿郡都尉巨鹿:秦置县,治所在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

  刘钦刘回之子南顿县令南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省项城市城西

  

  起4D点4D中4D文4D网4D授权发布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第六章秦汉王朝(十五)烧当王朝

  (起3X点3X中3X文3X网更新时间:2007…5…1 20:21:00  本章字数:1362)

  烧当王朝是羌族祖先无戈爱剑(无戈爱剑原名袁剑,因在秦地为奴,羌语称奴隶为“无戈”)的后裔滇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