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代皇陵-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与桓玄手下的骁将吴甫之在江乘(今江苏句容县境)相遇,刘裕身先士卒,冲入敌阵,士兵见状,人人奋勇,以一当十,只一战便斩了吴甫之。刘裕乘胜追击,在罗落桥(今句容境)遇到了桓玄的右卫将军皇甫敷的阻击。刘裕同建武将军檀凭之各带一支人马与皇甫敷决战,,檀凭之战败阵亡,只剩下刘裕孤军作战,刘裕被敌军团团围住。面对强敌,刘裕面无惧色,背倚一棵大树与敌厮杀。危急时刻,援军赶到,皇甫敷面部中箭,应弦倒地,刘裕来到皇甫敷面前,皇甫敷挣扎着说:“君有天命,我死后,求君能照顾我的子孙”。刘裕答应,斩其首,后对皇甫敷的后代厚加抚慰。刘裕这两仗打出了威风。桓玄听到两将战死的消息大惊,一面继续派兵出战,一面悄悄预备舟船,准备形势紧急就溜之大吉。桓玄的堂兄,扬州刺史桓谦率军迎战刘裕,无奈他的部下多为北府人,他们都畏惧刘裕,没有斗志。刚一交战,桓谦就溃不成军。桓玄闻讯,率亲信数千人,诈称出战,坐船逃奔江陵。刘裕率军进入建康,派刘毅、何无忌追击桓玄,两军在峥嵘洲(今湖北鄂城)展开一场大战,结果桓玄数万之众被北府兵击溃,桓玄败逃,不久被杀。当月,白痴皇帝司马德宗被迎回建康。4月,刘裕以“再造晋室”之功被封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南徐、南青二州刺史,镇守京口。后来又改南青州刺史为南兖州刺史。至此,北府兵的军权全部落到刘裕之手。408年正月,尚书右丞皮沈来到京口,首先面晤了刘裕的主簿刘穆之,对他说:“朝中计议以中将军谢混(孝武帝女婿)为扬州刺史,还有人建议让刘裕在丹徒领扬州刺史一职,朝中事情交给尚书仆射孟昶处理,特命他来征求刘裕的意见。刘穆之一面听着,一面想,本应由刘裕入京继任扬州刺史,而如今却提出这么两条建议来,分明是在京的刘毅等人不愿让刘裕入京辅政而定的计谋。想到这里,他对皮沈说要去厕所,就急急的走了。在外面,他匆匆写了一张纸条:“皮沈之言不可从”。派人送给刘裕,这时,刘裕正在与皮沈谈话,从来人手中接过条子看后,就让皮沈出去休息,将刘穆之召进来问:“卿讲皮沈之言不可从是什么意思”?刘穆之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陈述:“公兴复晋室国祚,勋高万古。既有大功,就应有大位。只是仁大勋高,难以持久。公观今之形势,岂能居谦自弱,甘心作一守藩志将呢?刘毅、孟昶诸公虽然当初一时推功,却并不是注定的君臣之分,永远听从你的。公与他们势均力敌,最终必然要互相吞并。扬州为朝廷根本,不可交给别人。一旦失去权柄,就再难得了”。刘裕听了这一番话,早就动了心,他何尝不想入京辅政,掌握朝中大权呢,只是自己位高权重,若伸手要扬州刺史一职,怕引起朝廷的疑心,影响自己的形象。刘穆之看出了刘裕的意思,便对他说:“公功高勋重,不能直接要求任扬州刺史,不然,朝听疑畏交加,异端四起,还会引出大祸。现在朝廷既然已经说出来让你去丹徒领扬州刺史,你可暂时应酬一下,但最好的办法是先回京城共议此事,公一旦入京,扬州刺史一职他们决不敢越过你而授予他人”。刘裕听了连连点头。刘裕进京后,朝廷果然以他为扬州刺史、录尚书事、总掌政事。

  自晋室南迁,偏安江南以来,祖狄、庾亮、殷浩、桓温等都曾经北伐,以统一南北,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在东晋衰乱之时,占据山东及苏北与东晋接壤的南燕政权,不断派兵侵扰东晋边境。409年2月,南燕国主慕容超派兵攻破东晋宿豫(今江苏宿迁),大肆掳掠而去,不久,又派兵攻占济南(今山东)掠走千余人。南燕的侵扰,对东晋政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要求讨伐南燕的呼声甚高。刘裕经过分析权衡,认为征讨南燕一来可以满足人民的抗敌要求,二来如果征讨成功,自己的功业和声望就可以完全压倒刘毅等人,因此,立即下令北伐南燕。刘裕讨伐南燕的决定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豫州刺史刘毅就竭力阻止刘裕亲自带兵北伐,他说:“宰相远出,易动根本”。刘裕不听,决意亲自出征。409年4月,刘裕率水军自建康出发,沿淮河、泗水到达下邳,又沿陆路进发,6月进围广固,慕容超急忙向后秦求救,姚兴不敢轻举妄动。刘裕于410年2月攻下广固,灭了南燕。在讨伐南燕的过程中,刘裕得到了南燕汉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他们或者直接参加灭燕的战争,或者为晋军送粮送水,提供军需。同时,刘裕还对燕军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大批南燕将军和重臣投降东晋,其中包括前往后秦求援的南燕尚书张纲。此人足智多谋,后来正是他为刘裕设计了飞楼木幔等攻城器具,使晋军避开了城上的火石弓箭,迅速攻入燕都。这次北伐的胜利,淮北、河南的大片土地被收复,大批汉族民众从民族压迫中被解放出来,东晋王朝的实力增强了,朝廷内外无不称赞刘裕的功德,因此刘裕也成了东晋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朝廷中再没有人能与它抗衡了。

  刚刚灭掉南燕,刘裕接到报告,广州刺史卢循和始兴(今广东韶关)相徐道覆(卢循是孙恩的妹夫,孙恩死后,起义军推卢循为主。404年,卢循带领义军攻占了广州番禺,俘虏了广州刺史吴隐之,自称平南将军。405年,朝廷因刚平定桓玄之乱,便任卢循为广州刺史,卢循的姐夫徐道覆为始兴相)。乘刘裕北伐,朝廷空虚之机反晋,现已攻下长沙、巴陵(今湖南岳阳)、南康(今江西赣州)等城,兵锋直指建康。江州刺史何无忌自寻阳(今江西九江)南下抵御徐道覆,战死于豫章(今江西南昌)。刘裕听到这一消息,大惊失色,慌忙班师南归,把大队人马甩在后面,只带了几十人,于4月赶到建康。坐镇安徽寿县的豫州刺史刘毅听说卢循、徐道覆反晋南下,决心出兵与义军决战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刘裕知道后,写信劝阻,并派刘毅的族弟刘藩前往劝止,刘毅见信后大怒,他对刘藩说:“当年我们只是一时推功而已,你就认为我真的不如刘裕吗”?说完,把信狠狠丢在地上,率舟师3万,由姑孰(今安徽当徒)溯江而上,阻击卢、徐。5月,两军大战于桑落州(今江西九江市东北长江中),结果刘毅大败,丢掉了全部船只和辎重,只带几百人逃回姑孰。卢循击败刘毅后,从被俘的士兵口中得知刘裕已经赶回建康,心中害怕起来,欲退回寻阳,攻取江陵,占据江、荆二州以抗朝廷。徐道覆力主乘胜追击,卢循犹豫多日,才勉强同意进军建康。但是由于卢循的犹豫不决,给了刘裕周密部署的时间。当卢循大军兵临建康城下时,刘裕已经完全做好了防卫准备。经过近两个月的相持,卢循毫无进展,只好退回寻阳,准备西取荆州。刘裕在卢循撤兵之机,亲率大军出击,在破冢(今湖北江陵)、大雷(今安徽望江县)等地大破卢循义军。411年2月,晋军攻克始兴,徐道覆战死,4月,卢循在交州(今越南茲山地区)兵败投水自尽。这场历时11年的农民大起义,终以失败告终。刘裕在平定了卢循、徐道覆以后,威望进一步提高,势力空前强大,官至太尉。

  刘毅在桑落州惨败以后,被降为后将军、江州都督,镇姑孰,威信扫地。为了挽回声誉,竭力要求追击卢循,刘裕接受了长吏王延的建议,不让刘毅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自己亲率大军征讨卢循,让刘毅监太尉留守,总管后方事宜。北府名将刘毅曾与刘裕共同起兵,灭桓玄,兴复晋室,自认为功劳不让刘裕,因而不甘屈居刘裕之下。桑落州惨败,刘裕灭掉卢循。不久,刘裕又迁刘毅为荆州刺史,刘毅见刘裕居中掌权,自己只是镇守一方的藩将,心中不服,便凭借长江上游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军事力量,四处招纳亲党,扩张势力,决心与刘裕决一雌雄。一天,刘裕接到刘毅的请求,要兼督交、广二州。刘裕虽知其有野心,但仍然很痛快的答应了。不久,刘毅又提出新的要求,请以丹阳尹毛修之为南郡太守。刘裕压住心中的不快,又一次答应了刘毅的请求。接着,刘毅又请求到京口为先人扫墓,然后再西下赴任。刘裕欣然答应,并亲自赶往仉塘与刘毅会面。刘毅在江陵赴任后,独断专行,随意变换地方官吏,安插亲信,擅割豫州文武,江州兵力达万人自随。对此刘裕都假作不知。412年9月,刘毅又上表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