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龙变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2002年8月开始,科龙电器内部掀起文化整合运动。据介绍,人人过关的文化整合运动,首先从科龙空调公司开始,此后迅速波及开去。白天自我揭发、互相揭发不说,晚上还得写检讨和自我反省,第二天再拿到会议上评议,通不过的得继续写。
    经过一轮文化整合运动后,科龙电器员工的面貌发生了变化。除王康平外,科龙电器副总裁兼冰箱生产业务主管蔡拾贰、科龙空调公司总经理陈少民、科龙空调公司营销本部总监张铸、科龙空调公司生产经营副总经理郑碧林、科龙电器技术副总裁黄小池等众多高管相继离职。而一些在评议大会上痛哭流涕的人员得到了重新任用……①
    对于这次是非争议很大的整风运动,许多曾经身处其中的科龙人都有着非常难忘的感受。很明显,这是一次烙上了很深的顾氏风格的整风。身处科龙庞大的利益体系之外的顾雏军,对全科龙存在的种种灰色、裙带利益关系是深恶痛绝的,在还不是完全了解科龙内部利益“山头”的情况下,在对家电行业的员工深感不放心的前提下,采取了这一矫枉过正的做法。这种矫枉过正,不可避免的伤害了一些好员工,导致了一些优秀员工的出走。
    但正是这种顾氏革命的雷厉风行,也唤醒了许多老员工的灵魂。当时的科龙队伍,已经呈现出了一种很重的病态。许多老科龙不关心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不关心市场的优胜劣汰,却热衷于相互之间结成一种较为复杂的非正式的帮派团体,互相通气、互相依存。顾雏军的整风运动,就是要将那些已经没有了发展动力的、富足的老员工驱动起来,让科龙上下保持一种虎虎生气,让营销队伍成为一支善于攻城拔寨的虎狼之师;就是要将营销队伍中失去的冲劲和创新精神找回来,将不思进取的风气扭转过来,让那些曾经有过赫赫战功,但现在已经给企业发展拉后腿的“功臣兵”警醒过来!
    那次整风运动,就是要让所有的员工明白,科龙从今天开始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无论是反对官僚作风、懒散应付等的七个反对,还是提倡勤奋敬业等的七个提倡,都是为了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做事的主动性。
    “很多员工用工作之便捞取好处,觉得是正确的,现在告诉他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的东西,现在在科龙要重申这个问题,所以讲究企业文化需要很多的课程要补,科龙创造这样的企业文化,我相信每一个企业都不会拒绝它的。科龙进行两年的文化重构。很多事情小学生都知道,但有些员工就不知道。这个活动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们原来的文化有多么的糟糕,因为这样的糟糕文化使科龙亏损,由于这样的糟糕文化和文化背景,很多国有企业效益低下,企业的改制也好、改造也好,文化最难!”人力资源部的一位领导在一次公开场合这样讲。
    而从顾雏军的性格解读那场整风运动,也可以说,是顾雏军借整风来确立个人威仪的一大举措。虽然带有个人唯我独尊的意味,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在科龙处于两年巨亏的巨大压力下,如果不能镇住下面的兵,让大家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那么,旨在拯救科龙的一场战役怎么能打好呢?
    在开会或其他场合下,身为科龙的董事局主席,居然有小部分人明里暗里表现出对自己的不够尊重,在那样敏感的时刻,以顾雏军那样倔强而又极度自尊的性格,肯定是难以容忍的!
    也就是在整风运动开展的那个时候,科龙上下两万名员工开始流传顾老板的一句名言:“你们每花一块钱,其中就有我的两毛钱。”这种让人听起来有些不爽的话,却也可以看作是顾雏军对科龙员工的提醒,是对不好好干活的人的警诫,是资本意志赤裸化的反映。
    就像《再造科龙》这部一直被认为是由顾雏军御用枪手操刀的书籍中,后来被外界广为引用的一句话:“当真正的科龙革命开始以后,身陷变革之局的每一个人,不管他愿意抑或不愿意,他都只能按照革命者设计的步骤化作局中一枚或轻或重的棋子。如果反对,他的结果只会有一个,就是出局。……而这个局,完全掌握在顾氏手中。”
    经过一番整风,科龙的面貌给人的感觉也确实是焕然一新了。每个人的工作面貌不同了,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中,捞取个人好处的情况大大减少,违法的或者违纪的行为也随之减少。过去许多员工习惯于抱怨、习惯于将自身的问题推卸给公司,现在有了问题,都是首先从自身找缺陷。


郎顾之争:糟糕的危机公关郎顾之争:糟糕的危机公关

    2004年,顾雏军被笼罩在是非不断的口水战当中。他在疲于应付之际,连连感叹“流年不利”,对记者诉苦“要买本《易经》好好研究研究”。
    顾雏军是自我解嘲还是真的买了《易经》去研究?这并不重要。但顾雏军的这种心情,折射出了国内许多企业家面对突如其来的类似事件时烦闷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态。但是,在被郎咸平指责为使用“七板斧”伎俩,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的国有“大盗”的时候,是流年不利吗?是买本《易经》研究就能明白的吗?另外,在陷入“郎顾之争”的舆论漩涡当中之时,也不是仔细研究《易经》的时候,毕竟参悟《易经》这样的学问要的是平时的功夫。


郎顾之争:糟糕的危机公关在郎咸平演讲后的反应:不能知彼知己

    2004年8月9日,香港知名学者郎咸平教授在复旦大学一次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中,指责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使用“七板斧”伎俩,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
    8月10日,《东方早报》和《香港商报》对其发言刊出采访摘要,此发言立刻受到内地媒体关注。
    8月11日,新浪等网站对郎咸平的演讲及其相关文章进行了转载。
    8月13日,郎咸平接到由顾雏军委托的香港齐伯礼律师行的律师函,指控经媒体刊出的郎咸平演讲摘要文章对顾雏军造成了诽谤。
    从时间上看,郎咸平发表演讲的第二天,沪、港两地的许多媒体就对其发言刊登了采访摘要,第三天,就引发了国内门户网站的纷纷转载,可见,其选择演讲的时间、地点、将引发的舆论关注,均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当时,德隆系刚刚崩溃,相关人物及账务还在审查中,另一神秘富豪——健力宝前董事长张海被刑事拘留。此前,牟其中案、仰融案、周正毅案、杨斌案……一次次地刺激着公众敏感的神经,人们对上市公司的信誉、信息披露普遍存在强烈的不满情绪。而且,刚刚经历过一场关于企业家“原罪”、民众“仇富”心理的宏大的争论,在诸多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经济学家,郎咸平选择在这个时候发表这样的炮轰式的演讲,可谓正迎合了广大民众的胃口,最容易激起民众的心理共鸣。
    从地点上看,郎咸平作为一名从国外归来的学者,在香港的大学任职,没有选择在本校进行演讲,而是将这一极具轰动效应的演讲放在了全国的商业中心——上海,选择了内地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复旦大学,此举本身就是非常吸引眼球的。
    从舆论关注程度看,仅仅一天的时间,不仅得到了演讲所在地——上海媒体的关注,而且也受到遥远的香港媒体极为快捷的关注,这或者是事先就打过招呼,或者郎咸平本身就是一个新闻亮点,所讲的内容也极其敏感。而紧接着一天后,新浪等门户网站也纷纷转载郎咸平的文章,这使事情更显得极不寻常。在网络社会,新闻被放大的倍数远远高于传统媒体,而且其受众也多数是标新立异、关注社会现状的青年人。
    而对这些因素,顾雏军显然并未考虑周全,对个中因素蕴含着的诸多意味也没有做过设想。在新浪等刊登转载文章的两天后,就不假思索地将内心的愤怒发泄出去。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应该想到所做每一件事的后果,步子一迈出去,便不可能收回。对于顾雏军来讲,在受到对方刺激性的“挑衅”那一刻,触发的愤怒程度是可以想见的,但愈是愤怒,愈要善于制怒。身为一名著名的企业家,顾雏军却没有将自身的角色、定位摆正,表现出了不理智,使事件呈爆炸性的放大,直至酿成更大的危机。
    开始时,顾雏军以及格林柯尔本来还有充裕的时间思考对策,将危机遏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