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大学问加小窃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曾说过:“如果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你就不能说你已改变了世界。” 
现年74岁的高清愿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在过去30年中,我与统一企业的伙伴们,静静地推动了一次台湾生活方式的革命。” 
这个“革命”的发源地是台南;这个“革命”的对像是传统的生活;这位“革命”领袖,不属于一个政党,而属于全体的消费者;“革命”的事业是统一的各种“产品”,它们包括了各类饮料、食品。每天有两百万人次进出遍布全省的两千家7-ELEVEN便利商店。它们的年营业额419亿元,比台积电的502亿元相去不远。另外还有16家家乐福批发超市、14家咖啡店、66家康是美、统一证券、统一产险,以及在中国大陆的几百家工厂…… 
在台湾,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像统一集团一样,和2,300万人民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结,统一集团的各种产品已经遍及每一个年龄层、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生活面。而这些应该归功于高清愿的成就。 
也许人们会问,一个只有小学学历的人,怎么就能够一手撑起庞大事业王国,高清愿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让旗下事业体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说穿了,就是无私的精神。高清愿认为,有私心就会有偏心,偏心就会有人产生不满,有不满就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与成长,所以一个人若无私心,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标准可循,好的人就会留在公司,为公司而努力。 
高清愿对待公司的人十分尊重,从来不摆老板的架子,是出了名的“笑眯眯先生”,统一的员工,即使是基层的工厂作业员,都散发出一种以统一人为荣的骄傲,因为老板对每个人的重视。一位干部级的女职员说,只要是高清愿亲自面试过的员工,往后再见面他几乎都能叫出此人的名字。 
1989年,高清愿把统一企业总经理的棒子交给林苍生这个职业经理人,而不是自己   
的后代子孙。这就是他常说的“无私”,所以当他为“公”着想时,自然就要替公司的未来找一个年轻的领导人。高清愿说,我把棒子交给他,我很心安。他认为林苍生的操守经得起考验,他会很放心把大事业交给他。 
正如高清愿对林苍生的放心,林苍生也十分了解这个伟大的创始人,他是这样评价高清愿的:“他在统一的第一个10年是个生意人,第二个10年是个企业家,第三个10年则是个宗教家,因为什么样的心量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成功秘诀 
朴实、仁厚的人格魅力。 
高瞻远瞩的胸怀、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 
 
 

 
第173节:投资之神(1) 
康丽
投资之神——沃伦·巴菲特 
财富档案 
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家。1999年末,美国《纽约时报》评出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巴菲特依然名列榜首。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最受尊重的企业家中,1999年巴   
菲特名列第六。2001年《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以323亿美元资产位居第二,仅次于比尔·盖茨。 
企业类型 
投资。 
成长记录 
1997年,海南出版社的一本传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最初,它在美国的首版也是轰动一时的新闻,因为作者是《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财经记者罗杰·洛文斯坦,传主则是著名的世界富豪——沃伦·巴菲特,篇首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一篇短文。盖茨是这样写的:“他的笑话令人捧腹,他的饮食——一大堆汉堡和可乐——妙不可言。简而言之,我是个巴菲特迷。”事实上,巴菲特不仅让盖茨为之着迷,他几乎风靡了整个美国、整个世界。 
他被喻为“当代(也许永远是)最成功的投资者”。这位喝着百事可乐却投资可口可乐的奥马哈乡下佬,举手投足都牵动着华尔街——他的健康状况甚至都会直接影响到股市行情的涨落。他就好像希腊神话中的迈达斯神,有点石成金术。人们对他的追随和关注,形成奇特的“巴菲特现象”。 
天生的生意人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华达州的奥马哈市,他出生的时候,正是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最严重的时候,巴菲特刚满周岁时,银行证券销售商父亲就失业了。贫穷的家境使巴菲特从小就对钱产生了极大的渴望。 
还是小孩子时,巴菲特就对数字特别敏感,他对数字的喜好超过了一切。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帮助他在进入投资领域后比别人更能精确计算投资的风险和回报。当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金钱。5岁时,巴菲特在自家门前向路人兜售从祖父杂货店里批出来的口香糖和柠檬汁。6岁时,在与家人去郊外度假时,他用25美分买了6听可乐,然后在湖边以5美分一听的价格卖给游人。9岁时,他就知道通过收集瓶盖来了解哪一种品牌的软饮料生意最红火。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0年,10岁的巴菲特随父亲去了纽约。在这个世界金融中心,他被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的景象迷住了。一年后,这个少年第一次进行股票投资,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买进了一种公用事业股票,不久,这只股票的价格上升到了40美元,巴菲特将股票抛出。首次投资虽然赚得不多,但却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喜悦。 
1943年,巴菲特的父亲当选为国会议员,全家要迁到华盛顿。虽然华盛顿是个大都市,但巴菲特却异常留恋奥马哈,他想以出走的方式抗议,但最后还是听从了父亲的意见,因为华盛顿的机会更多。在这里,巴菲特成为《华盛顿邮报》的报童。这年,才13岁的巴菲特,煞有介事地登记了自己的收入,提交了纳税清单,并拒绝父母为他代交税款。 
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在巴菲特没有确定自己的投资体系之前,他和绝大部分投资者一样做技术分析、听内幕消息。这就是真实的巴菲特,他不是一生下来就是个投资天才。 
如果巴菲特当时继续像其他人一样,研究走势图和打听内幕消息,现在或许已经破产。但是巴菲特从来就不是个盲从的人,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成了著名投资专家、证券分析学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弟子。 
格雷厄姆是个不同寻常的人。他告诉巴菲特,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老是放在行情显示屏幕上,而应放到发行股票的公司那里。投资者应该了解的是公司的赢利、资产负债和未来前景,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或计算出一只股票的“真正价值”或“内在价值”。他告诫巴菲特对华尔街要当心,不要听信传闻。 
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格雷厄姆“严禁损失”的投资哲学,更成为日后巴菲特奉行的最高规则。巴菲特进而将其概括为自己恪守的法则:第一条法则是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是,永远记住第一条法则。 
然而,以“A+”成绩毕业的巴菲特在找工作时,却多次碰壁。1956年,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乡,决心自己一试身手。当时,他身无分文,但是巴菲特坚信,老师教的那些原则是他发财的钥匙。在一次聚会里,他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 
 
 

 
第174节:投资之神(2) 
康丽
投资之神 
1956年巴菲特建立了一个合伙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亲朋好友凑了10.5万美元,其中有他的100美元。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职业投资生涯。 
巴菲特并不跑出去,听最新的消息,他只是呆在奥马哈的家中,埋头在资料堆里。他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秘诀。这些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的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格雷厄姆的“点金术”百试百验。 
他的巴菲特公司第一年就集资50万美元。合作者们分享3/4的利润,巴菲特自己保留余下的25%。第二年的时候,巴菲特已经管理着5间小规模的公司,总资产有50万美元,但投资收益率高达10%。1958年回报率更高达41%,到1959年末,由巴菲特管理的资产已经比原来的合伙人的投资翻了一倍。 
在1962年~1966年的5年中,他公司的业绩高出了道·琼斯工业指数20~4   
7个百分点,巴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