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找黄金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海军继续研制了〃海底悬崖号〃和〃甲鱼号〃,船身比〃爱尔文号〃较大,速度较快。接着又建造了〃比目鱼号〃和核子动能的NR-1 ;后者配有各种先进装备,可在海底停留数周,并且装有轮子,能在海床上行走。然后可以下潜6500英尺的深海搜救载具(DSRV) 也接着问世。原先估计DSRV每艘造价是300万美元,20世纪70年代出厂的两艘,造价却达2.2亿美元。 
  〃长尾鲛号〃沉没20年后,深水潜艇已经可以潜得更深,在水底停留更久。它们测量了墨西哥湾流、标出扇形海床位置、收回沉没的水雷和飞弹、探测锰矿矿层、研究地质、检查海底探勘装备。但是如果除去电脑导航系统。推进系统、空气再生系统、声纳和照相机,它们所能做的,几乎只是把挂物钧勾到物件上,再由上面水手用绞盘机绞上,或伸展臂膀笨拙地抓住东西而已。 
  打捞深海沉船,理论上只要在沉船地点放下蒸气爪钳,夹住残骸用力拉上即可。但是这么做,物件会破碎,减损其历史价值;宝物遭受破坏,价值锐减;浮水途中,物件可能丧失,有的从此无法寻获。何况残骸结构复杂,难以辨认;宝藏有时压在下方,埋得更深;这些都是难题。汤米从不考虑使用这种方法。他先要探勘、纪录,然后像积木一般逐片拆解,不让彼此互相影响。他要保持精致物件的原状,毫发无损。他还要利用摄影机和录影机拍摄全部过程。汤米说:〃我们要做得精致细腻,像是外科手术。〃 
  他预见未来水底的工作,应该是在海底几千英尺上方的自动化控制室中操控。只要费用不缺,假以时日,科学家和工程师必可制成机器人,在陆上执行这些任务。这些精密的仪器,其实还只是简单的部分。在海面操控深处的机器人,秘诀不在这些精密复杂的仪器,而在人的观念。这时,已经问世的海底仪器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但较诸哈雷的潜水钟,工作能力的增加实在有限。经过10年的努力,汤米总算分门别类,有了清楚的认识。 
  首先,从水面开始。如何把潜艇放进海中?10节的风速就可以产生3 英尺高的海浪,妨碍潜艇的置放,严重时甚至可以打坏艇壳。所以只要海浪达到3 英尺,就不可冒险置放潜艇;但海浪小于3 英尺的机会不多。 
  其次,小潜艇放进水中之后,母船在海面随着海浪起伏,此时联系两者的缆绳时紧时松。有时其力道大过小艇重量10倍以上,还可能扯断缆绳,使小艇沉入海中,消失不见。包裹的缆绳当中,还有许多传输讯号的电线,它们纵然没有因为上述情况而断裂,但每次通过滑车或绞盘时,时弯时直,力量时大时小,线路也容易疲乏受损。再制抽换,需时3 月;如果携带备份,人员和空间都要增加,所费不资,成本大为增加。 
  小艇降落海床既困难又危险,原因有二:其一,摇晃的母船震动小艇,使小艇不易控制,加上照相机的镜头时常被泥沙遮住,无法观测,不能确定小艇的确切位置;其二,缆绳下悬重物,突然释放时下端弹起,缆绳会在水中扭转打结。扯起重物时,母船的摇晃照样可以扯断缆绳,那么就只有鸣金收兵,把小艇留在海底了。 
  解决方法之一是,把动力装置装在小艇上,不需上下通讯,而由工作人员在小艇内驾控。但人员的生命安全难以保障。所以每个系统都需要后备的支援系统,结果累赘的备份不但消耗了工程人员大量的精力,也使小艇臃肿笨拙,效能减低。 
  汤米的计划非关国家安全,所以没有政府资助,资金有限;一切都必须以最简省的代价完成,设备、技术加上其他费用,不能超过1OOO万美元。 
  这时,发展无人载具渐成共识。因为这种载具不但轻省,且无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问题。美国海军虽已开始研制,但是法国拔得头筹,制成第一艘无人载具。这个载具缺点仍多,无法把握时效,例如海底摄影机拍摄的照片必须在上面冲洗,但海底情形瞬息万变,往往错过时机。汤米心中的载具必须能够停留够久、必须能够由海上操控。必须能够即时报告实况。这样他才能当机立断,做出正确决定。 
  不论载不载人、系不系缆,每个系统的主要问题都在于未能克服潜水载具的不稳定性,从而无法进行海底的主要工作。为使它们能在水下浮动前进,浮力重心必须狭长且固定,不能变动;操控仪器必须短小,过长会使浮力重心变动,船身倾斜,稍微使力,小艇就会翻覆。 
  汤米早就决定放弃在海底使用工作人员的方式,因为这既昂贵又危险,且功能有限。〃我认为秘诀在于建造稳定的无人载具,它具备各种机械功能,而且必须能在海底连续工作数天。〃他心目中的理想工具是〃水下遥控载具〃(ROV )。1982年,全世界共有10艘这种载具;但释放、回收和降落海底时的缆绳问题依旧,仍然无法有效地在海底进行工作。汤米认为只要整合水下工作的各种技术问题,应该不难解决。关键所在应该是整个系统背后的观念和次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汤米的禀赋正足以将这些难题逐一分解,详尽检验、了解之后,再进行旁人所谓的不可能之事。 
  打捞沉船的第一步是确定打捞对象。确定几千英尺深水中的沉船状况,是技术上的第一个难题。根据文献记载,只能知道大概的沉船地点,误差可能高达50海里以上。首先必须搜寻广大的海面,如果利用传统的声纳,必须耗时几百个工作日。幸而,哥伦比亚大学为了研究深海采矿,在1980年研制了〃西马克一号〃高速探勘系统。但〃西马克一号〃的工作契约已经排到两年以后,而且利用〃西马克一号〃探勘所得的资料,依法均需公诸大众。 
  1983年,汤米结识了曾经参与这种探勘工作的地球物理学家麦克·威廉森(Mike Williamson )。麦克认为利用探勘用的摄影系统探测海底山脉易如反掌,就连搜寻沉船、飞机或飞行纪录器、炸弹、飞弹零件等也非难事,唯一的难题是缺乏资金。 
  1983年,麦克成立一家海洋技术公司,卖掉之后,重新成立一家,可是欠缺的仍然是价值百万美元的新式声纳。他说:〃如果有100 万资金制造声纳,我就可以大展宏图了。〃汤米鼓励他继续进行,甚至答应帮忙募集资金。但是麦克认为汤米只是寻宝客,而麦克自命清高,与自己来往的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当时不屑于与汤米合作。 
  几经联系和当面讨论,汤米认为麦克改进〃西马克〃系统的观点正确可行;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新一代科技。这时他突然感到所有琐碎的问题,全部浮现出了解决的曙光。只要人选恰当,加上努力,事情必能成功。汤米心想:我终于决定,是时候了。 
  于是汤米一下班,就埋头研究著名的沉船,如〃泰坦尼克号〃、〃共和号〃、〃安德里亚多利亚号〃和〃圣荷西号〃。他研究的重点在于:有无足够的文献确定它们沉没时,确实装载着大量财物?沉船地点是否可以大致确定?然后研究沉船地点的海域情况。如果海底冲积物过多,不但沉船会遭掩埋,将来打捞所挖掘的深洞,将在瞬间遭流沙掩埋。如果海流速度太快,沉船地点必将难以仔细观测,也难以放置带有摄影装备的ROV。经过逐一筛检之后,才能确定最有可能打捞成功的沉船。 
  汤米研究过的船只,包括传说中沉没于海特拉斯角外10英尺深海中的〃中美洲〃号。寻宝客无不使尽手段宣扬这个传说,以维持资金的来源。汤米仔细研究1857年的报纸,根据报上的官员叙述整理资料。汤米的结论是:〃中美洲〃号失去动力,应该沉没于卡罗莱纳州罗门岬东方或北方大约100海里处。 
  如果〃中美洲〃号真的沉在罗门岬外100 海里处,当地应该是所谓的〃布莱克地脊〃的特殊地形。他要鲍伯代查相关资料,结果令他喜出望外。〃汤米,〃鲍伯迫不及待地在上班时间打电话给汤米,〃一点问题都没有。〃原来布莱克地脊上方的洋流速度只有1/10节,海床坚硬,而且1000年才累积1公分的沉积物。 
  此后汤米和鲍伯经常会面,敲定他们所谓的〃著名沉船选择程序〃。他们首先区分内在和外在的风险。内在风险主要跟沉船地点有关:一是已被打捞的可能性,二是文献记载的正确性,三是沉船地点的环境。所有深海沉船都在第一项取得高分,多数在第二项的评分也不低,但只有少数在第三项得到高分。 
  其次就是评估外在风险:有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