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开了家小小的米店。
  虽然是小地方,但竞争也很激烈,并且王永庆是外来户,而当地的顾客在此之前都已有50年代初,台湾急需发展的几大行业,是纺织、水泥、塑胶等工业。由此台湾“工业局”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塑胶粉,王永庆看到这一领域的潜力,就和创业伙伴一起去找政府主管,申请这个项目。可是由于他对塑胶一无所知,不但没有申请到项目,还被大大地奚落了一番。为此,王永庆花了1年的时间学习塑胶知识,而这些知识为他以后的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当时台湾的化学工业中有地位有影响的企业家是何义,政府也愿意将这个项目交给他来办。可是何义到国外考察后,认为台湾的塑胶产品无论如何也竞争不过日本的产品,所以不愿向台湾的塑胶工业投资。于是无奈之下,这个风险大、利润不高的项目还是落到了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商人王永庆身上!
  消息传出,王永庆的朋友都认为王永庆是想发财想昏了头,纷纷劝他放弃这种异想天开的决定。当地一个有名的化学家,公然嘲笑王永庆根本不知道塑胶为何物,开办塑胶厂肯定要倾家荡产!
  其实,王永庆做出这个大胆的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铤而走险。他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分析研究,虽然他对塑胶工业还是外行,但他向许多专家、学者去讨教,还拜访了不少有名的实业家,对市场情况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已私下去日本考察过!他认为,烧碱生产地遍布台湾,每年有70%的氯气可以回收利用来制造PVC塑胶粉。这是发展塑胶工业的一个大好条件。
  1954年3月,台湾第一家塑胶工业有限公司登记设立了,自有资金约50万美元,美国援助有67万美元。3年的筹建工作之后,改名为台湾塑胶工业公司,王永庆自任董事长,正式生产PVC塑胶粉,从此,他走上了事业的起飞点。
  万事开头难,正如何义所说,塑胶粉粒生产出来了,但首期月产仅100吨,可谓世界上规模最小的。付出的成本根本无法收回,而当时的日本同类产品物美价廉,充斥了台湾市场,王永庆的都积压在仓库,公司面临倒闭的危险。
  就在这种时候,许多股东都没有了信心,纷纷退股,而王永庆却表现出一个远见卓识的企业家的眼光和胆量,他决定“破釜沉舟,在此一举”,毅然变卖了但在强大的压力下,是丰厚的回报,在这一点上,王永庆从不吝啬,压力与激励相结合,产生的是强大的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台塑成为许多热血青年创业学东西的最好去处吧。
  在生活上,虽然王永庆已经成为亿万富翁,但他却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他可能是世界上最节俭的亿万富翁了!他公司的一位职员,花了1000美元为王永庆的办公室更换新地毯,结果惹得王永庆很不高兴,差点大发雷霆!在吃的方面更是“简便”,家常的卤肉饭就足够了;穿的原则是“整洁”,每天早上跑步穿的运动鞋,一双总要穿上好几年,而一条运动时用的毛巾用了近30年!他几乎每周都要给子女们写信。为省邮资,他常用一种很薄的信纸,每封信都是密密麻麻好几张。



华人经营之神(2)



  对于他近于怪癖的节俭,许多人为之不解,但王永庆自有回答。1975年1月9日,王永庆在美国圣若望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的典礼上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的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自身的不足。而且,出身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生活的困苦,才产生了我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贫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
  的确,正是在这种刻苦耐劳的精神之下,王永庆才建立起今日的辉煌,成就了其台塑帝王的梦想。因为知道回首过去,才明白现在的不易,所以才会充满压力,倍加珍惜。这就是台塑的精神!
  成功秘诀
  有敢于用身家性命做“赌资”的抉择魄力。
  信守“人是企业之魂”的定律。



美国报业第一夫人(1)



  美国报业第一夫人——凯瑟琳·格雷厄姆
  财富档案
  1963年正式接管了《华盛顿邮报》,挽救了濒临倒闭的《华盛顿邮报》,把它办成了融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于一体的庞大的媒体王国,在财富500家大公司中曾排行271位,她以一份报纸扳倒了美国总统尼克松,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传奇人物,她是《财富》杂志500家公司中第一个女性的“一把手”,是美联社第一个女董事,是美国新闻界传奇人物,被称作“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
  企业类型
  媒体。
  成长记录
  她曾经是个异常羞涩的小女孩,是男人背后的家庭妇女,是4个孩子的母亲,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这一切,事实证明,女性拥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她机会。
  在由男人主宰的华盛顿新闻圈、政治圈,凯瑟琳·格雷厄姆光彩夺目,备受尊敬。美联储前主席保尔·沃尔克说:“一位如此害羞的女人成为华盛顿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实在令人惊异。”乔治·W·布什的评价极富代表性:“她是一位真领袖、真淑女,是一代传奇。”人们之所以给她如此崇高的评价,不仅因为她是世上最富权势的女人,更因为这个女人代表了一个已经逝去的时代。在那个时代中,人性中最为高贵的品质——勇气与正直,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如此灿烂……
  男人背后的女人
  1917年6月16日,凯瑟琳·格雷厄姆出生在美国纽约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亲尤金·梅厄在美国胡佛总统任内曾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在杜鲁门总统任内担任世界银行第一任行长,整天事务繁忙,母亲是上流社会出名的交际家,所以,当格雷厄姆出生没多久,她只是说了句:“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丑”,就继续进行她的应酬了。
  尽管生在一个衣食不愁的家庭,但凯瑟琳却没享受到多少来自父母亲的关爱,因为相貌一般,她还很自卑。在上大学时,她的同学怎样也无法理解,这个全美最富有家庭之一的孩子,怎么只有两条裙子与两件毛衣,而她自己因为长时间的忽略,并不是很在意。
  1933年,在一次破产拍卖会上,梅厄通过中间人以82.5万美元购下了《华盛顿邮报》,从此,这家当时影响并不大的报纸便成为梅厄家族的资产。当时华盛顿邮报的日发行量只有5万份,一年亏损100万美元,是当年华盛顿5份报纸中,质量最差、亏本最多、读者最少的一份,谁也没有想到它以后会变成美国的媒体帝国。
  尽管性格内向,胆小怕羞,但凯瑟琳从小就勤奋好学,爱好写作。她曾就读于瓦萨女子学院,两年后转入芝加哥大学。1938年从芝大毕业后,凯瑟琳曾任旧金山新闻报记者,翌年加入华盛顿邮报,担任读者来信版主编,月薪只有25美元。
  在这个时候,凯瑟琳遇到了一位年轻、迷人的律师,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菲利普·格雷厄姆。当菲利普向她求婚时,她简直惊呆了,她几乎不相信这样一个从哈佛大学毕业、风度翩翩的精英人士会喜欢自己的羞涩和胆小。
  1940年6月,两人结婚了,1945年,凯瑟琳的父亲将华盛顿邮报大权交给了菲利普·格雷厄姆,甚至把股权的大部分都给了菲利普,因为他认为女子根本不适合做新闻,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而她没有怨言,甘愿在家做全职家庭妇女,养育4个孩子,很少在公共场合露面。
  菲利普·格雷厄姆很快成了《华盛顿邮报》的发行人。他更加引人注目了,野心勃勃地想要将这家地方报纸变成一份小型《纽约时报》。他在1961年购买了声誉不错的《新闻周刊》,指望凭此与不可一世的《时代》一争高下。而凯瑟琳依旧羞怯,乖乖躲在丈夫后面。就这样,在宴会上,她总是被主人安排在不显眼的位置上,甚至连自己的家人也对她过于忽视。
  但就在此时,菲利普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开始对妻子日渐不满,并一度同手下的一名女记者打得火热,引起不少风言风语。1963年8月,他在自家农场的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