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饮食温软,不令太饱”

    、“渴宜饮粟米温饮豆蔻熟水,生冷肥腻尤宜减之”

    ;秋季,要求“其饮食之味,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

    、“其新登五谷,不宜与食,动人宿疾”

    ;冬季,要求“其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炙煿煎炉之物,尤宜少食”。另外,书中还以动物及其脏器用于食养,并载有一百六十九个食疗方。

    陈、邹二氏继承和发展了饮膳养生法,完善了养生学的内容。

    金元时期,朱震亨、忽思慧对食养学派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朱震亨强调了以滋阴养生。他在《格致余论·养老论》中说:“至于饮食,尤当谨节。夫老人内虚脾弱,阴亏性急。”在《茹淡论》中说:“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入补阴之功”他们指出老人易阴亏,以食养补阴为要。

    忽思慧在其所著的食养专书《饮膳正要》中提出了食养的四时所宜,及食养与气候、季节的关系等,书中还列举了多种养生食物和食养方。

    明清时期,饮膳养生学派主要处于充实、整理、完善阶段,医家、养生家多继承孙、陈二氏学说,并给予补充论证。

    明代高谦所著《遵生八笺》也强调了饮食养生中节制饮食的重要性。

    书中记载了食养汤类三十二种,粥类三十五种,多为中、老年食养所设。

 609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195

    清代曹庭栋在其《老老恒言》中,针对老人脾胃虚弱的生理特点,创制了近百种养生粥谱,可谓集食养保健粥之大成,完善了食养学内容。

    2.食养的方法

    (1)饮食顺应自然、四时变化,宜调节饮食的五味和食量以养生。不同的季节、气候皆有不同的宜忌,陈直的《养老奉亲书》中专列此项。

    (2)节制饮食。节制饮食的内容较多,皆从饮食的量和质加以节制。节制的重点在于“简少”

    、“忌杂”。要求不可过饱、过饮,要五味协调,清淡为主;不要过杂,不可过食油腻、厚味,特别强调“每食不用重肉,常须少食肉”等。

    (3)以食代药。根据“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原则,老年疾病的防治,先以饮食调养。食饵疗法,易于坚持,利于久服。

    (4)讲究饮食卫生、饮食时间。古人强调早食宜早,晚食不宜迟;进食要慢,要细嚼;老人要以温软食物为宜等。

    总之,食养学始于商周,《内经》总结了前人的食养经验。

    后世主张食养的养生家在《内经》的启发下,又各有发挥。

    孙思邈提出了食疗对老年保健的重要作用;陈直、邹铉将食养学发展为延年益寿的专门学科;明清养生家充实、完善了陈、邹之说,使食养学成为养生学中的一大流派。

 610

    29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六)药饵学派

    药饵养生学派是利用药物,平调阴阳,补益脏腑、气血,以达抗衰延寿的养生学派。

    我国利用药物延寿,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现在探讨药饵养生,仍有其现实意义。

    1.药饵养生的源流

    我国利用药物养生,最早见于《山海经》,其中记载了一些抗衰延寿的药物。该书中说:“有草焉,其名曰,服之不夭”

    ,“有木焉……名柏蓟,服者不塞”等。

    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书《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65种有延年益寿作用的药物。如人参、沙参、地黄、天冬、黄芪、何首乌、百合、女贞子、枸杞子、五味子等,至今沿用,效果可靠。

    从秦至唐,药饵养生误入炼丹服石以求长生的歧途。

    唐代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药饵养生法,提出“药能恬神养性,以资四气”

    、“四时勿阙补药,如此可以延年”。孙氏还创立了四时不同养生方,促进了药饵养生学的发展,使药饵养生步入了新阶段。

    宋元时期,陈直、邹铉提出了药饵养生的原则、方法、药物、方剂等。强调了药饵以扶持为主,原则在于“中和”

    ,只可用温平、顺气、进食、补虚、中和之药。他们首次提出了

 611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395

    使用药饵养生的关键在于温养肾气、健脾理气的观点。他们还提出了四时通用药饵方,男女同用方及四时男女不同药饵方。陈、邹二氏为药饵学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中兴的作用。

    明代以后,药饵养生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全面继承了明以前药饵养生的成就,充实了方药运用的法则,使药饵养生成为比较完整的单独养生体系。

    明代万密斋(万全)继承了陈、邹之说,以阴阳平衡、五味既济的观点,阐述了老年制方的“中和”之法。万氏提出了中年以后,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药饵养生法,强调了老年用药禁忌。他在《养生四要》中指明老人便秘,“切不可用攻下之剂,愈攻愈秘,转下转虚,虽取一时之快,遂贻终身之害”

    ;对中年以后泄泻之疾,他指出“人中年以后,多脾泄之病,前健脾散乃圣方也,切不可用劫涩之药。”

    李时珍推崇李东垣脾胃之说,主张调理脾胃,培补元气,升发清阳,多用温养之剂,以养生延寿。

    张介宾提出了“阳非有余”的观点,尤重温补命门之火。

    他在《景岳全书·传忠录》中说:“观天年篇曰人生百岁,五脏皆虚,神气去而形犹存,此正阳常不足结局。”他创制了右归丸、右归饮两方,用以温养命火,张氏的这一学术思想,对老年药饵养生学有着重要影响。

    李杲在药饵养生方面,反对贪补、峻补、唯补的偏弊,强调了“量体选药”的重要法则。李氏指出:“中年以后,必须药饵扶持者,亦须量体,宁从缓治,不可责效目前,反致奇疾。”

    李氏的这一量体施以中和药饵的法则,在药饵学中很具指导意义。

 612

    49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清代养生家继承历代药饵养生的经验,并予以补充,使药饵学派更趋完善。如徐大椿强调了当审体质盛衰,阴阳消长,择和平纯粹之品,“稍为资助”的药饵原则。他在《慎疾刍言·老人》中说:“能长年者,必有独盛之处,阳盛者,当益其阴。然阴盛者,十之一二,阳盛者,十之八九,而阳之太盛者,不独当补阴,并宜清火,以保其阴”

    ,“无病而调养,则审其阴阳之偏胜,而损益使平”。

    2.药饵养生的方法和原则

    (1)立方平和:药饵方,必取“中和”之法,无偏热、偏寒,不偏不倚,忌大吐、汗、下,忌峻补,要以平和之方缓培、缓补。

    (2)量体选药:须要药饵时,必须审查、辨别体质盛衰,阴阳消长,量体选药,以缓增补。

    (3)重在脾肾:药饵养生,重在补益脾肾。人从中年开始,就应未老先防。四十岁后肾气开始衰弱,故应填精补髓;老年易致脾虚,故应健脾理气。

    (4)药饵用法:服用药饵的方法很多,可煎汤、做丸常服,亦可泡酒少量常饮,但以药食并用,把药饵馔治成药膳,根据四时、男女的差异,做成各种适宜的药膳,则更易长期服用。

    总之,药饵学派萌发于《山海经》。

    《神农本草经》对后世养生家有所启发。宋元时期,陈直、邹铉提出了运用药饵养生的基本法则。明代养生家充实、完善了药饵养生学的内容,使之成为完整的养生体系。清代徐大椿充实了药饵养生

 613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595

    的内容,为药饵养生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614

    695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十三、养生寿老歌诀

    (一)三 叟 诗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岁余,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长寿?

    上叟前致词,内中妪貌丑。

    中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

    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按:本诗系三国时魏文学家应璩所作。应氏重养生长寿之道,作《三叟》诗以广其传。

    (二)十二少与十二多

    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