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怀念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三狼济王等九人逃到靖远,其中两人流落吴家窑,三狼等七人涉靖远县城现在的营儿门,一人隐居平川区小水村,娶了个姓张的老婆,就改张姓为姓。后来,家族大了,又从家族中分出两支改姓吴和赵,隐居平川区大坝沿和靖远的大、小芦子以及会宁黑虎岔。
  你太太还说靖远县城一带姓马的和她的祖先是一家人。这一带姓马的在元太祖的时候,本是前元国姓,兄弟二人名铁礼棉、铁礼秀,元末时由汴都北迁,在靖远北滩渡过黄河,来到靖远的营儿门驻扎,开始有了个立足的地方,随后便改铁姓为马姓了。
  路之焕又说,营儿门对在那里改铁姓为马姓的人来说,是一个庞大家族的发祥地。你太太说,直到现在这一带的马姓人都知道自己的祖先正是在这里改姓汉姓并指“马”为姓的。他们还把营儿门称作祖先在生死关头转危为安的地方。
  说到这里,路之焕给路生讲了一个“七人七马”的故事:
  明洪武三年,三狼济王在定西兵败,领着手下的六个人(有两个已经归隐当农民去了),由兰州的王保保城逃到今远县寺儿湾。寺儿湾是个黄河古渡口,在后有追兵、前有大河的紧急情况下,“七人七马”劈树成柴,踩着浪柴过河,甩掉了明军的追赶,来到了对面的营儿门。在营儿门这七人化整为零,分散隐蔽,改姓汉姓,实行汉化……
  “想当年你太太他们的先人都是元室的贵族啊!”路之焕慨叹道。
  路生说:“大伯,你是贵族又怎么了?”
  路之焕说:“你还是个娃娃,不懂这些,你再长大些就明白了……”说完,他的脸上分明流露出一种路生和雅洁娜都能看到的悲伤。这时,汽车进入了西格拉滩,路之焕望着窗外眼泪都快掉了下来。他说:“你奶奶当时领着我们在这滩里……不容易啊!”接着他擦了一把眼泪,很难过的样子。路生想安慰他些什么,但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安慰他。这个时候,路生的手被雅洁娜握得紧紧的,难道她从中听出些门道?
  很快,路之焕就变得欢愉了起来,他告诉路生西格拉滩里曾出过一个将军,是王平川的先人。
  路之焕说,平川区以前也是靖远的,只是后来被划了出去。王进宝是清朝的将军,就出生在平川区马营水小王庄,平定了吴三桂之乱,很多书里都收有这个人的事迹。这个人是王平川的先人,曾因在河西永固营单枪匹马击退敌军数千人而名扬京城,靖远的屈吴山之名也因他而得。
  路之焕又说,靖远农村的民房一般为土木结构,单檐,同在一个平面上的房子也高低不一,中间高的一般称为“上房”,两旁低的叫“耳房”,整个看上去就像古代一种文官的帽子。这样的造型一些外地人都说不甚美观,但靖远人总以此为荣,说这种房子的结构为“二鬼抬轿”,并将房檐称为“官檐”,还说之所以能住上这种有“官檐”的房子,都是因为王进宝。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在云南称帝叛乱,甘肃的清兵随机附和,趁机窃据兰州。朝廷命河西驻军前来征讨,王进宝为前锋。征讨大军到了兰州金城关,浮桥被叛军烧毁,无法渡河。王进宝收集了数百个羊、牛皮袋,并拆除了一些当地人家的住房,将木料与皮袋做成筏子,夜渡黄河,把兰州城给打下来了。随后,王进宝乘胜东进榆中,收复定西,一路连克多城,天水、陇西等地叛军也纷纷向他投诚。朝廷因此晋升王进宝为陕西提督兼西宁总兵,康熙爷还写了“龙飞”两个字赐给了他……这期间,吴三桂暗中派人给王进宝加官晋爵,让王进宝叛清,王进宝把吴三桂送来的金印和密信统统交给了朝廷。康熙爷对此大加赞赏,又晋升王进宝为平凉提督。接着,王进宝又攻克通渭、静宁、环县、固原等地,平定了甘肃的叛军。不久,他奉康熙爷的诏书移驻固原,又当上了固原总兵,被康熙爷授奋威将军后,进川平叛,与朝廷的军队一起平定了吴三桂之乱。
  平定吴三桂之乱后,康熙爷曾亲自诏王进宝进京,和他一起骑着马进了皇宫,给他赐茶赐酒。王进宝酒醉时,康熙爷还赐给了他轿子,给他穿上了“黄袍马褂”。当康熙爷得知王进宝非常喜欢宫廷中妃子们居住的“五凤楼”时,就派工匠来靖远为王进宝建造将军府,在将军府内也给王进宝修建了一座五凤楼,赐靖远人居住有官檐的房子。
  路之焕又说,王进宝深明大义,平定吴三桂之乱收复半壁山河,张勇等人居功自傲,王进宝功劳虽在张勇之上,但从不摆架子。王进宝治军严明,被百姓称做“仁义将军”,河西、陇西等地至今还有王进宝的“将军祠”,四川的一些地方志中也有他的事迹记载。关于他的民间传说,在靖远一带的农村非常多。
  路之焕告诉路生和雅洁娜,王进宝没出生时,榆中县境内的一条沟里长着一株很大的枸杞,根有碗口粗。有人想挖掉这株枸杞,但铁锹刚砍破枸杞时,却见枸杞流出了血,地下似有闷雷声朝着东南方向的靖远走了,靖远这才出了个王进宝。老人们说,那枸杞成了精,地下响过的声音是“龙脉”。
  路之焕还对路生和雅洁娜说,王进宝是“白虎转世”,曾在陕甘总督府里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只东北虎……他年幼时,家境贫寒,十多岁时被当地赌徒引诱,参与赌博,致使债台高筑。同族人认为他的行为有辱门庭,损坏族风,想要处置他。为帮他逃过族人的处置,他的嫂子连夜为他准备盘缠,让他离开马营水,去靖远县城内打零工糊口。
  王进宝来到靖远县城后,因为食量过人(据说他一顿饭可吃一升米),无人雇佣,他走街串巷,形同乞丐。有天晚上,因为无处可去,他就地睡在了县城南关一户财主的门外。没想到的是财主的儿子在第二天结婚,而财主又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事先占卜儿子迎亲之日将有“贵人挡道之兆”,不但让他饱餐了一顿,还送了他三千文钱。带着这些钱,王进宝离开靖远去了兰州。
  到了兰州,王进宝举目无亲,三千文铜钱很快被他花光了,再次沦落街头的他不知该去何处。几经周折,他才来到一家豆腐坊做了一名佣工,每天担着两只木桶从黄河边往豆腐坊里挑水,因为水桶很大,常人难以挑动,他很快就被众人称为“大力士”。但他一顿要吃好几斤米面,主人每天的收入还不够他伙食的开销。无奈之下,他只好去当兵,而后成了陕甘总督府的更夫。
  有一天早晨总督升堂,远远模糊看见一只白蹄黑虎,卧在堂前廊下,鼾声如雷。总督惊恐不已,便命下人前去观看,原来是上衣带白袖头、脚穿一双白靴底的王进宝,因打更困倦在堂前睡熟了。和财主一样迷信的总督见王进宝相貌不凡,便让他去河西永固营大草滩做了那里的一个小头目。
  王进宝来到永固营时值秋末,大草滩举目黄沙。有天晚上,狂风呼号,飞沙走石,敌骑千人,扬尘拥来。进宝手持百余斤重的钢鞭冲入敌骑之中,左右挥击,使敌阵大乱,人仰马翻,死伤大半。王进宝以寡敌众,消息传到朝廷后,康熙爷以为是将才,御赐他弓马,不久又升他为西宁总兵。当地人为了纪念王进宝“鞭扫大草滩”的功劳,给他建立了将军祠,叫他“黑将军”……
  当晚,路生他们在西格滩小王庄的一家小旅店住了下来。这里就是王进宝的老家了。雅洁娜非得要路生领着她去看一下王进宝的后人不可,路生只好答应。
  小王庄在屈吴山下的一个山窝里,远远看上去有些孤单。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村民们的土地大多是旱地,生活相对较为贫穷。据说,当年这一带曾经是王进宝的牧马场,森林茂密、郁郁葱葱的屈吴山曾将那些用于军队作战的马儿养得膘肥体壮,可现在却被人为破坏早已不见了当年的繁荣,而今,居住在这里的一些人家吃水也得去附近的村子里拉。屈吴山仍然如同一道瓦蓝色的屏障横亘于村子的西南边,当年的沙河(季节河)如今已经干涸,被人们当成了路。沙河两边昔日流水冲刷出的痕迹,裸露在阳光下默默无言。
  进了村,问起将军的后裔,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告诉路生和雅洁娜,村里大多数人都是。在他的帮助下,路生和雅洁娜来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王姓老人家,老人说自己是将军的第十四代后人,还拿出了一些翻拍下来的将军的画像给路生和雅洁娜看。但照片很模糊。路生和雅洁娜问老人,他家是不是还有原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