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00人的百富榜(2005年)2005年,黄光裕蝉联首富;上榜富豪400位,门槛为5亿元。他们的总财富相当于2004年中国GDP的4%,10月12日,榜单发布,同一天“神六”发射。高涨的油价已成为最热门的经济问题,我们首创了能源富豪榜;随着上榜富豪的大幅增加,我们看到了上金融富豪榜的人。
500人的百富榜(2006年)2006年,张茵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她也是全球最富有的女白手起家者。500位上榜富豪的总财富相当于2005年中国GDP的6%,35位女性上榜,这一现象直接催生了女富豪榜。钢铁富豪榜直观显示民营钢铁企业发展的两种模式:产业链一体化和并购重组。房地产业造就了最多的富豪,房地产富豪榜是所有行业子榜单里门槛最高的。
800人的百富榜(2007年)2007年,26岁的杨惠妍以财富1300亿元成为首富。75位富豪身价突破100亿元,800位上榜富豪的总财富相当于2006年中国GDP的16%。今年增加了四个子榜:医药富豪榜,因为人们更关注健康了;套现富豪榜是看谁的现金多;中国菜很好吃,餐饮富豪榜首富潘慰卖的竟然是日本面条;2008年北京开奥运会,服装富豪榜,李宁以财富110亿元排名第3。2007年中国股市“全民狂欢”。
1000人的百富榜(2008年)2008年,将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富榜了,而是“千富榜”。首富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富豪的财富相比去年有大幅缩水。
除百富榜及系列子榜外,2004年5月,我们又首创了慈善榜,创制它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查询慈善捐赠是制作第一份百富榜的方法之一。其二,2000年,我在国外进行百富榜的路演时,经常被问到中国企业家的慈善行为。其三,我们发现2003年百富榜企业家的平均年龄是445岁,而比尔R26;盖茨正是从445岁开始其慈善事业的。这一有趣的发现让我们相信,做一个慈善榜的时机应该成熟了。
慈善榜(2004~2008年)2004~2005年,上榜慈善家有50位,黄如论最慷慨。2006~2008年,上榜慈善家100位,余彭年连续三年是最慷慨的慈善家。2006年,我们在清华大学发布慈善榜,并邀请了余彭年、吴征、清华教授、慈善机构代表等与清华学生进行了交流。2007年,竞争对手彻底退出了,我们不会放弃,因为这些慈善家们正在改变着中国的财富形象。2008年,14位慈善家拥有基金会。另外,我们也制作了浙商、苏商、粤商等商帮慈善榜。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发布了《5R26;12抗震救灾民营企业捐赠报告》,让我们看到民营企业家们承担社会责任时代的到来。慈善榜5岁了,慈善的春天来了。
我眼中的中国富豪
我很幸运,这十年来每年都能用百富榜给企业家们拍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从50人扩大到了1000人,随着持续关注时间的增长,上榜人数的增多,我们能够看到的也就越多。如果以百富榜来归类,中国的主流企业家是一个平均年龄47岁的广东人或浙江人,他可能做制造业或者房地产生意,他的孩子约20岁,在读大学,他是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商人。他的第二次创业基本上已经结束,产业链已经完成,他开始考虑企业第二代的交接传承问题,选择做资本投资或者考虑更新管理模式;当然,也开始有闲暇关注慈善事业。
中国这30年是飞速变化的30年,国外企业几百年变迁的历程,在中国30年就浓缩完成了很大部分。因此在中国这块地域广博、地形复杂而人口众多的土地上,各个年代各种类型的企业家标本都存在。我们找得到白手起家、倒买倒卖挣钱的第一代“土”商人,或者满脑子MBA模式思维、靠资本运作来挣钱的“洋”商人……多样化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最大特征,很难说中国企业家的特质是什么样。我更接受细分的说法,比如浙江企业家、上海企业家、西部企业家或者说第一代企业家、第二代企业家。
拿中国与欧美国家相比,我认为中国企业主要是第一代人;而在欧美,企业往往属于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人了。中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产业的集中点在房地产;而欧美国家已经进入后城市化时代了,行业增长点都围绕着城市生活所产生的机会。中国有层出不穷的新公司和创业者出现;欧美国家普遍缺乏创业精神,在这个规范的商业系统之中,大多数人能找到自己合适而自由的职业位置,他们必须放弃一个好工作才能去创业,因此很多人难以迈出这一步。在中国,企业家群体全面崛起,大城市的人们也许有品牌意识和品牌选择;在欧美国家,个人英雄创业的年代已经过去,品牌时代已经来临……
中国企业家群体的全面崛起,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于创业激情的关注,正是中国当前的一个鲜明特征。在中国,创业是激动而令人兴奋的事情,企业家成为明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财富形象总体比较正面。中国企业家们开始在社会责任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他们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承载着一个国家新腾飞的希望。他们成了写就传奇的英雄,各类媒体争相报道他们,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命运、他们的审时度势占据着我们的视线……因为好奇,我曾在中文里寻找“企业家”的定义,但即使是在《辞海》里也一无所获。因为“企业家”的涵义还未被设定,今天,我已经确信当今中国的企业家们会用行动去赋予它一个积极的涵义。
在本文要结束时,我忽然想到了18年前与我的一位中国同学的故事。那是1990年的一天,我和他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忽然看到路边停着一辆非常惹眼的奔驰车。我就和他开玩笑说,你以后也能开上这样威风的“大奔”。没想到,他的表情立刻变得十分严肃,很郑重地对我说:“首先,我的工作是国家分配的,如果不是红(红顶商人)、绿(军方)、蓝(海关)、黑(走私)、白(贩毒),我肯定做不到。”这番话和他的神态对我触动很大。而现在同样的话题在中国的展开已经完全不同,在大学校园里,你会听到:“我肯定要开奔驰,我肯定要创业,我肯定怎么怎么……”中国人已经有了自己的野心,对财富的野心……我和朋友的这个故事将成为越来越久远的往事。
在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时刻到来之际,我们总结过去,同时也在展望未来。最后我想借用一句话,送给民营企业家们:“他们是中国的骄傲,他们是中国的英雄,让我们为他们欢呼,为他们加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998年,经济学泰斗吴敬琏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时,引用狄更斯《双城记》开篇的话称,“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希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
一晃又是十年。
这十年间,我们坚持做了一件事——每年制作并发布一份中国富豪榜单(“胡润百富榜”)。前四届榜单(1999~2002年)我们是在《福布斯》上发布的,2003年开始我们脱离《福布斯》,自己独立发布。
榜单上的人数也在不断递增,1999~2000年上榜人数均为50人,2001~2004年上榜人数为100人,2005年则扩充至400人,2006年为500人,2007年增加到800人,2008年则是1000人。
除百富榜这一主榜单外,2003年起我们每年陆续发布强势榜、IT富豪榜、金融富豪榜、零售富豪榜、能源富豪榜、女富豪榜等子榜单,以便同时从纵向和横向角度对各行业的富豪进行梳理与透视。
尽管书中不少资料和数据不可多得,但本书并不是研究报告。
直观来看,本书呈现的是数十位代表性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前后的一些幕后故事;而事实上,我们试图通过对这些企业家财富历程的浓缩性回顾,来还原十年间中国经济和政商环境的变迁,以及社会财富观的演进过程。
二
将本书十个章节的标题连起来,便可大体勾勒出一幅起伏跌宕的财富画卷。如“财富度量衡”展现的是1999年“因富而豪”理念初现但又有所畏惧甚至刻意收敛的年代;“悲壮向前行”则描绘出2002年一段风声鹤唳的岁月;“幸运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