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在宽大正面上挺进到易北河,在那里同美英盟军会师。
苏军统帅部的企图规定在最短时间内达到目的。各方面军进行战役准备的时间只有12—14个昼夜,因为情况要求尽快占领柏林,以排除法西斯头目们的任何挑拨行为。
根据既定的战役企图,大本营用训令给各方面军下达了下列任务。
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诸部应该同时进行3 个突击,摧毁戈根措伦运河与奥得河—斯普里河运河之间90公里地段上的敌军防御,粉碎接近柏林的敌第9 集团军的主要兵力,以强攻方式夺取德国首都,然后向西发展进攻,在战役的第12一15日内推进到易北河。
该方面军用4 个合成集团军和2 个坦克集团军的兵力从属斯特林以西奥得河西岸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而且汁划用那两个坦克集团军发展胜利——从东北和北面迂回柏林。为了发展方面军主要突击集团所取得的胜利,还规定使用1 个编入方面军第2 梯队的合成集团军。
为了从北面和南面保障主要突击集团作战,还规定实施两个辅助性突击方向,各使用2 个集团军的兵力。第1 个突击方向从拜尔瓦尔德( 梅希科维策) 西北地域向埃伯斯瓦尔德、费尔贝林方向突击;第2 个突击方向从奥得河畔法兰克福以北和以南的奥得河登陆场向菲斯滕瓦尔德、波茨坦、勃兰登堡方向突击,从南面迂回柏林。通过这样突击,就把柏林同德军的法兰克福—古本集团分割开了,从而便于完成直接粉碎敌军柏林集团的任务。
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大主要突击集团的突贯力量,最高统帅部要求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的火炮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不少于250 门。
为了加强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大本营给他调了第3 合成集团军、8 个突破炮兵师和许多其他部队与兵团。
应该强调指出,是大本营让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在攻占柏林中起主要作用。为了使这个方面军的兵力能集中在柏林方向,就将其进攻地带缩小到175 公里,把科尔贝格至施韦特这一地段转交给白俄罗斯第2 方面军负责。同白俄罗斯第2 方面军的分界线划在施奈德米尔( 皮拉) 、伦斯瓦尔德、皮里茨、施韦特,安格明德,格兰泽,维滕贝格。
乌克兰第1 方面军的任务是迅速粉碎科特布斯地域内和柏林以南的敌军集团,即坦克第4 集团军的主力。该方面军完成这项任务后,向西和西北方向进攻,应该在战役的第10一—12日内占领贝利茨、维滕堡:地区,尔后沿易北河直到德累斯顿。
计划使用5 个合成集团军和2 个坦克集团军,从特里贝尔( 特谢贝尔) 地域向施普伦贝格、贝尔齐希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这个方面军应以其右翼部分兵力协助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攻占柏林。
乌克兰第1 方面军在攻克柏林后,负责向莱比锡进攻。
为了最大限度地加强这个方面军主要集团的突击能力,最高统帅部指示在这里也要建立每公里正面不少于250 门的火炮密度。为此,这个方面军得到了? 个突破炮兵师的加强。
为了从南面保障这个方面军主要突击集团,大本营规定用2 个合成集团军向德累斯顿方向突击。
这个方面军的左翼军队要转入防御,要特别注意布雷斯劳方向。
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和乌克兰第土方面军的分界线划在恩斯多费尔湖( 亚尼朔维茨克湖) 、大加斯特罗塞、吕本一线。
白俄罗斯第2 方面军司令员受领的指示是:接替科尔贝格,施韦特地段上的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的右翼军队;准备向什切青、罗斯托克方向进攻。白俄罗斯第2 方面军应在施韦特以北强渡奥得河,粉碎敌人坦克第3 集团军,不许这个集团军撤回柏林地域,从而在北面可靠地保障白俄斯罗第1 方面军的行动,尔后向西北和西发展进攻,在战役的第12一15日内挺进到安克拉姆、德明、瓦伦—普里茨瓦尔克、维滕贝格。
主要突击,计划使用3 个合成集团军、3 个坦克军、1 个机械化军,从施韦特以北地域向诺伊施特累利茨方向突击。
如果条件有利,白俄罗斯第2 方面军应该利用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的战果,压缩德军沿奥得河的防御,即以部分兵力在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的右翼外侧作战。
总之,根据最高统帅部的企图,粉碎德国法西斯军队在柏林方向作战的战略集团的方法是3 个方面军协同作战,进行6 次强大的突击。结果,敌军防御的宽大正面被摧毁,敌军集团被分割并被各个歼灭。
直接合围德军柏林集团( 坦克第9 和第4 集团军) 的战法是: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主要突击集团的右翼各兵团应以机动方式从正北和西北迂回柏林,乌克兰第1 方面军的右翼各兵团应以机动方式从正南和东南迂回柏林。
预定把全部被合围的柏林集团同时切割成两部分,其战法是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左翼各兵团向柏林的南部和勃兰登堡方向突击。
由于最后顺利地完成了机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夺取柏林的伤亡,因为在直接夺取柏林的决战阶段,敌军的大部分兵力( 第9 集团军的主力) 未能参加战斗。
粉碎柏林以北的德军( 坦克第3 集团军) 的方法是白俄罗斯第2 方面军突击集团的左翼各集团军向西和西南方向发展进攻。通过这样的机动作战,把部署在戈根措伦运河和菲诺运河以北的德军集团同柏林隔离开,把他们逼到波罗的海沿岸地域,逐步消灭光。从而切断了坦克第3 集团军同柏林的联系,而且不让它向西撤往易北河对岸。
第二节 各方面军司令员的决心与战役计划
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司令员是苏联元帅Г·K ·朱可夫,军事委员是中将K ·Ф·捷列金,参谋长是上将M ·C ·马利宁。这个方面军的战役总企图是对从东面掩护柏林的敌军集团实施强大的突击,从北面和南面迂回柏林,向柏林发展进攻,尔后挺进到易北河。
方面军司令员决定使用4 个合成集团军和2 个坦克集团军的兵力从屈斯特林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粉碎从东面掩护柏林方向的敌军集团,占领德国首都。
这个方面军中路的突击第3 和第5 集团军与近卫第8 集团军在屈斯特林登陆场展开,负责突破德军防御并保障坦克集团军进入突破口,尔后从东面向柏林进攻,占领柏林后,在战役的第6 日挺进到哈韦尔湖东岸根尼格斯多夫、加托一带。第47集团军受领的任务是从西北面迂回柏林,尔后向瑙恩,拉特诺方向进攻,并于战役的第11日挺进到易北河的申豪森地域。
编入方面军突击集团的各坦克集团军计划用于发展进攻,从北面和南面迂回柏林。因此,近卫.坦克第1 集团军受领的任务不是按大本营预先设想的同近工坦克第2 集团军共同从北面迂回柏林,而是从南面迂回柏林,以期占领城市的南部。这个决策受到某些苏联研究人员的批评。他们认为,这个决策大大地削弱了从北面迂回柏林的突击集团的能力。但是,这个针对白俄罗斯第1 方面军领导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从北面迂回柏林的突击集团就是没有近卫坦克第1 集团军也仍然是非常强大的( 第61集团军和波军第1 集团军,第47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2 集团军,坦克第9 军,近卫骑兵第7 军) 。后来的事态证明,这些兵力同乌克兰第1 方面军的各坦克集团军协同作战,顺利地完成了他们担负的合围柏林集团的任务。但是,如果近卫坦克第1 集团军不调去进攻柏林的东南郊,那就未必能把柏林集团分割成两部分,并拦住敌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撤回柏林。不采用这样的机动作战,就可能使夺取柏林的战斗时间拖长。而这是不允许的,因为战役的任何一点拖延都有利于法西斯德军。
为了从北面和南面保障主要突击集团的行动,根据方面军首长的企图,计划实施两个辅助突击。
第1 个突击的目的是从北面保障主要突击集团的行动,由第61集团军和波军第1集团军从尼珀尔维泽、居斯特比泽(戈兹多维策) 一线向利本瓦尔德、武尔考方向实施突击。
在战役的第u 日,这两个集团军应该挺进到易北河的尼措,克利茨一线。
第2 个突击的目的是从南面保障主要突击集团,由第69和第33集团军在波德尔齐希、布里斯科一线向菲斯滕瓦尔德、波茨坦,勃兰登堡方向实施突击。这两个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