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可以说,沈伟光信息战理论对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迫使我们必须把国家安全的视野,由关注国家主权、领土不受外敌入侵,防止外来的政治干预、颠覆、经济封锁与制裁,扩展到关注国家“总体安全”与“综合安全”的大战略层次。
在沈伟光心中,信息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如果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那国家将是混乱一片。他说,信息战与武力战,犹如人的大脑、神经与四肢,缺一不可,应该是相互补充、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最佳效能。此外,信息战必须有武力战作后盾,否则只能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但他同时又强调,研究信息战,不是为了发展信息战,而是为了尽快建立信息战遏制战略,为了遏制新的战争恶魔肆虐人类,创造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安全环境。就像中国研制核武器并不是为了发动战争而是为了制止核战争一样。
“思维战”是沈伟光1993年就提出的一个概念,当时在中央军委引起不小震动。
对于战争,人们历来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认识,即把它作为一种有形事物来认识,来研究。比如战场上枪炮拉锯式的进攻、肉搏战、冲锋陷阵等,都是肉眼能够看得见的。而战争无形的特征却被人们忽略了。沈伟光的“思维战”就是一种无形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战争形态。他认为,任何战争的动机都源于人的大脑思维。要遏制战争、消灭战争,首先要研究铲除人的大脑思维的战争源和各种奢望。他在他的《思维战》一文中说:“思维战争是一个全新的战争概念,是具有信息、知识禀性的非武力的战争形态,它以科学思维的方式,对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危机、冲突和争端进行控制和协调。在与综合国力和威慑相结合的条件下,具有以不诉诸武力的思维方式缓解矛盾、消除威胁,以防止战争的爆发和蔓延,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标的机制。”国防专家王培安也认为,战争将是一种脑力思维战,将由硬打击转为软毁伤,由血与火的战场搏击转为精神、意志和智慧的角逐。
沈伟光根据思维战的理论,铸造出一个所谓“思维战特种旅”,它是军团群的核心旅,是未来战争中制造思维、创新思维,将思维转换为打击能量的生力军。他在著述中通过对思维战的形成、特征的研究,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对策的分析,将这种战争揭示了出来,其目的就是为人类研究战争、遏制战争,最终消灭战争提供一种契机。
在“思维战”的基础上,沈伟光又提出国家应培养“能回家打仗”的军事人才。他发现,信息技术的通用性能填补军与民的鸿沟,因为信息战模糊了战场与社会的界限。在类似的信息平台上,那些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专家,如果易地站在军事战略的高度上观察、思考,同时可能成为新的战争舞台上真正的英雄。因此,他向中央建议筹划建立我国第一个信息战研究所,建议国家成立信息战学院,其目的就是制定信息战遏制战略,完善信息战理论,培养信息战研究人才。另外他还有意在一些军内外高等院校开设相关课程,普及信息战知识,以造就一大批21世纪国防建设的急需人才。
中央有关部门对沈伟光的理论和设想给予了充分肯定。沈伟光的很多建议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有的进入了议事日程。2000年12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向全军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信息化正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要在加强军队机械化建设的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努力争取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在党的十六大上,江主席在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
“军事变革”的名词第一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引用,说明沈伟光的“信息战”及其衍生理论已经在国家和军队决策层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附录
21世纪战争畅想
沈伟光
战争是人类的伴生物,一部人类文明史,战争史是其最悲壮的画卷之一。在可预知的将来,我们还难以想像战争先于人类消亡,我们只能认真地研究它、认识它,把握它的发展趋势,顺应它的规律,降低它的发生几率,减少它的危害;倘若战争能够按照我们人类设计的轨迹运动,人类转移战争的视线,为自身全面利益而战,使战争进入理想的境地,我们的未来将更加灿烂。
遏制信息战
信息战是主导21世纪的战争形态。
信息战的崛起,它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在20世纪即将过去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已被人们认识得清清楚楚。
所谓信息战,广义地是指对垒的军事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战争,主要是指利用信息达成国家大战略目标的行动;狭义地是指武力战中交战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夺取制信息权。
战争理论,往往孕育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之中。但一种新的战争形态的出现,每每与人类的需求息息相关。信息战的崛起,也正是肇始于科学技术发展使人类对信息的认识产生的剧变和渴望。大凡战争都有一定的形状: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炮声轰隆,车马辗转。信息战的战场主要是在无形的信息空间,这种由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复合发展形成的“看不见的空间”,决定了信息战是一场“不流血”“非暴力”的无形战争,它能够慑止对手的战略或武力,亦能从精神上摧毁敌国的思想防线,精神上奴役别国的百姓,以期“不战而胜”,获得比武力侵略大万千倍的效益。这种无形的战争比血与火的有形战争更激烈、更丰富多彩,更能体现人的智慧和知识,是人类思维和精神的较量,是物质和能量等资源无法替代的。
信息战的崛起,不在于它用了什么样的名词,也不是战争名词上冠以“信息化”“信息”“信息时代”“数字化”这些时髦的词藻那么简单,它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带有革命性、划时代的意义。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把“数字化电视”与“数字电视”混淆一样,前者只是对电视进行了数字化处理,使电视图像更清晰,而后者才是我们想像中革命性的产物。当然,20世纪末出现的信息战,或者说我们已经认识的信息战,仅仅是局部的、有限的,体现在军事领域中,一旦世界网络化,地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村落,我们才能看到那种广义的、真正的信息战。至于从信息战派生出来,用于体现战争规模或形式的“信息战争”“信息作战”等,更不能与信息战这种战争形态混为一谈。
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战,不是单纯的作战样式、方式的改变,而是战争形态的改变。在世界战争发展史上,信息战将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甚至最终将引起军事哲学的革命,同时引起作战思想的巨大变化。战争战略目标的“软化”,信息威慑成为新的威慑手段,军队行动取决于制信息权,作战目标的选择以打乱敌方决策程序为主,火力运用从打覆盖面转为“点穴”,指挥体系趋于扁平化,特种部队和特种战的地位日益提高,在难以界定的战场上充分利用民间力量,孙子的“全胜策”成为现实,谋略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彩,等等。
信息高速公路把世界连成一体,网络的破坏可以使地球瞬间瘫痪。广义的信息战,攻击的首要目标是联结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设施和整个社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未来网络世界里,每个芯片都是一种潜在的武器,每台计算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作战平台,每一位平民都有可能编制出作战计划,利用网络发动一场特殊的战争……信息战的危害性不仅仅体现在物质领域,对精神世界的损害也是巨大的。目前研究或实施的信息战,多是从技术上、纯军事领域考虑的,我以为,信息战真正的意义是攻击人的思维和精神。精神的威力、信息的能量,正在击毁传统的国家,铸造一个个精神大国。我们至今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战的危害性,所以就世界范围而言,我们要遏制,而不是发展它,这也是信息战发展的必然规律。
信息战遏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