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高层新智囊 作者:章晓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多家新闻媒体合作的 ’98“希望工程”救灾劝募行动,赢得捐助上亿元,救助3。9万名灾区儿童回到了校园,向灾区紧急提供2000多顶“帐篷希望小学”,资助灾区建设希望小学500多所,为灾毁学校迅速复课做出了突出贡献。1998年,全国“希望工程”实现筹资3.54亿元,其中中国青基会近2亿元,创下了10年来的最高记录。“希望工程”实施10年来,已经累计资助了200余万名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由于政府扶贫、普九力度的加强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失学儿童的绝对数和失学儿童的比例都在逐年下降,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对社会的资助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98年后,“希望工程”的战略重心开始转移:“希望工程”由救助失学儿童转向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希望小学由硬件建设为主转向并以教师培训、现代化教学设施配置等软件建设为主。  
  然而“希望工程”的建设过程也非一帆风顺,2002年3月《南方周末》用四个版面刊登该报驻京记者方进玉的调查报告《违规投资玷污“希望工程”·青基会负责人难辞其咎》,质疑基金会负责人徐永光在“希望工程”中的违规操作。“希望工程”遭遇信任危机。  
  “希望工程”信任危机引发的全社会对中国“第三部门”的信誉危机,使康晓光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因为中国需要“第三部门”,无论是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还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都需要市民社会的支撑。中国的NGO(非政府组织)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以,这场危机将给整个中国社会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2002年4月康晓光以《危机的根源与后果》一文对此次危机作出回应。他坦率地说,我对事件本身的“真相”和“背景”没有多大兴趣,我真正关心的是比它们更为深刻的东西,这就是此次危机的“根源”与“后果”。他说,“希望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中国的形象工程,它所取得的成就是其他机构望尘莫及的。“丧钟为谁而鸣?”不仅仅是为一个中国青基会而鸣,而且是为每一个NGO而鸣,为每一个中国人而鸣!  
  康晓光在担任中国青基会常务理事兼非营利组织研究委员会主任的同时,还被中国扶贫基金会聘为常务副秘书长。这是他反贫困路上的又一个领域。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农业部,接受民政部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2002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了“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资助项目”的教育扶贫的倡议。  
  康晓光有着在农村基层工作的经历,又有着在“希望工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他意识到,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和高校的扩招,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获得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 会;另一方面,日益增高的学费也给部分贫困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大学生贫困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于是他和扶贫基金会的负责人研究,决定搞一项旨在帮助特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又一个“希望工程”即“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资助项目”。该项目是一项理念先进、设计科学、管理规范的社会公益项目,不仅注重对特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而且通过学生自治组织——自强社的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公益道德文化建设,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扶贫与教育领域的具体实践,对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倡议得到了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2002年9月1日,“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资助项目”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扶贫基金会名誉会长、新长城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杨汝岱,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新长城工作委员会主任王郁昭为该项目揭幕。康晓光以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的身份在启动仪式上介绍了项目情况。  
  “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资助项目”的启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响应。截至2002年9月1日,已确认捐款人民币近300万元,已确定资助特困大学生300余人。今后中国扶贫基金会将根据工作的深入开展情况由北京周边地区向全国辐射,特别关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农业、林业、师范类学校。  
  康晓光认为,“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资助项目”是一项理念先进、设计科学、管理规范的社会公益项目,不仅注重对特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而且通过学生自治组织——自强社的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公益道德文化建设,这是最大特色。  
  另外按康晓光的设计,项目在后期管理上,将在受助学生中建立自治社团组织——自强社,通过自强社,学生自己管理资助款,并且有组织地开展自助、助他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尽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在贡献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将建立起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起自尊与自信,心理上得到健康的发展。因为在康晓光看来,贫困不是一个人的罪恶,每个人没有权力选择自己出生的家庭和环境,能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考入大学深造,本身就是值得大家尊敬的英雄。因此康晓光主张在工作过程中要把现代公益活动的理念,贯彻在所有的细节里,真正体现对人性本身的关怀。 
 
  国情研究队伍中的又一匹“黑马” 
 
  2000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宣布正式合作成立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由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教授担任中心主任。  
  胡鞍钢开始涉入中国国情研究是1985年,当时他还是中国科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二年,他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周立三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当时这个小组被称为专为政府高层提供国情研究报告的高级智囊组织。胡鞍钢为了完成课题,自己到基层进行调查,写出《人口与发展——中国人口—经济系统分析及人口系统控制对策研究》的著名论文,第一次运用包括人口学、经济学及现代对策论的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就人口与就业、人口与消费、人口与城市化、人口与环境资源等问题,对中国现代化人口转变特点和预测中国人口数量增长进行研究,提出了如何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建议,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被称为中国国情研究队伍中的一匹“黑马”。1988年,由他主笔的中国第一号国情报告《生存与发展》再次为他赢得声誉,奠定了在中国国情研究队伍中的地位。   
 
第五辑 康晓光 (4) 


 
   康晓光与胡鞍钢的合作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明显的标志是1996年康晓光与胡鞍钢、王绍光一起完成了中国社会现实的分析报告——《中国地区差距报告》。这实际上是康晓光反贫困行动的一部分。一年前,康晓光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的问世已使知识界意识到又一个知识精英的崛起。而当1998年康晓光的《地球村时代的粮食供给策略——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与粮食安全》的出版,则证实人们一度流行的猜测:在中国国情研究队伍中,康晓光是继胡鞍钢之后的又一匹“黑马”。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中国国情、经济、科技、教育、环境保护和经济安全的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研究背景和咨询建议,努力建设成为国家高层决策科学思想库。  
  中心成立后,康晓光成了中心的专业研究人员,除了继续研究中国反贫困的理论、分析中国各阶层的生存状态外,还对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以给中国高层制定政策提供智囊服务。  
  2002年,康晓光在中国著名的思想阵地《战略与管理》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未来3—5年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分析》的文章。在这篇中国政治国情解读文章中,他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和解析了中国大陆的社会状况及其“问题”,提出了关于政治稳定性的“三维分析法”,被专家认为“在理论建构与学术创新方面做出了贡献”。  
  早在1999年10月,康晓光就在他的那部具有轰动效应的国情读物《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中指出,自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在中国社会内部,正在经历一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