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史 作者:张廷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勇之人,以时勉学,俟开举之岁,充贡京师。洪武三年,诏曰:“汉、唐及宋,取士各
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前元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每纳奔竞之人,夤
缘阿附,辄窃仕禄。其怀材抱道者,耻与并进,甘隐山林而不出。风俗之弊,一至于此。
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朕将亲策于廷,第
其高下而任之以官。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于是京师行省各
举乡试:直隶贡额百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平、福建、江西、浙江、湖广皆
四十人,广西、广东皆二十五人,才多或不及者,不拘额数。高丽、安南、占城,诏许
其国士子于本国乡试,贡赴京师。明年会试,取中一百二十名。帝亲制策问,试于奉天
殿,擢吴伯宗第一。午门外张挂黄榜,奉天殿宣谕,赐宴中书省。授伯宗为礼部员外郎,
馀以次授官有差。时以天下初定,令各行省连试三年,且以官多缺员,举人俱免会试,
赴京听选。又擢其年少俊异者张唯、王辉等为翰林院编修,萧韶为秘书监直长,令入禁
中文华堂肄业,太子赞善大夫宋濂等为之师。帝听政之暇,辄幸堂中,评其文字优劣,
日给光禄酒馔。每食,皇太子、亲王迭为之主,赐白金、弓矢、鞍马及冬夏衣,宠遇之
甚厚。既而谓所取多后生少年,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寡,乃但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
举不用。至十五年,复设。十七年始定科举之式,命礼部颁行各省,后遂以为永制,而
荐举渐轻,久且废不用矣。十八年廷试,擢一甲进士丁显等为翰林院修撰,二甲马京等
为编修,吴文为检讨。进士之入翰林,自此始也。使进士观政于诸司,其在翰林、承敕
监等衙门者,曰庶吉士。进士之为庶吉士,亦自此始也。其在六部、都察院、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者仍称进士,观政进士之名亦自此始也。其后试额有增减,条例有变更,
考官有内外轻重,闱事有是非得失。其细者勿论,其有关于国是者不可无述也。
    乡试之额,洪武十七年诏不拘额数,从实充贡。洪熙元年始有定额。其后渐增。至
正统间,南北直隶定以百名,江西六十五名,他省又自五而杀,至云南二十名为最少。
嘉靖间,增至四十,而贵州亦二十名。庆、历、启、祯间,两直隶益增至一百三十馀名,
他省渐增,无出百名者。交阯初开以十名为额,迨弃其地乃止。会试之额,国初无定,
少至三十二人,其多者,若洪武乙丑、永乐丙戌,至四百七十二人。其后或百名,或二
百名,或二百五十名,或三百五十名,增损不一,皆临期奏请定夺。至成化乙未而后,
率取三百名,有因题请及恩诏而广五十名或百名者,非恒制也。
    初制,礼闱取士,不分南北。自洪武丁丑,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宋琮等五十二
人,皆南士。三月,廷试,擢陈安阝为第一。帝怒所取之偏,命侍读张信等十二人覆阅,
安阝亦与焉。帝犹怒不已,悉诛信蹈及信、安阝等,戍三吾于边,亲自阅卷,取任伯安
等六十一人。六月复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皆北士也。然讫永乐间,未尝分地而取。
洪熙元年,仁宗命杨士奇等定取士之额,南人十六,北人十四。宣德、正统间,分为南、
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则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景泰初,诏书遵
永乐间例。二年辛未,礼部方奉行,而给事中李侃争之,言:“部臣欲专以文词,多取
南人。”刑部侍郎罗绮亦助侃言。事下礼部,覆奏:“臣等奉诏书,非私请也。”景帝
命遵诏书,不从侃议。未几,给事中徐廷章复请依正统间例。五年甲戌,会试,礼部奏
请裁定,于是复从廷章言,分南、北、中卷:南卷,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
福建、湖广、广东;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中卷,四川、广西、云南、
贵州及凤阳、庐州二府,滁、徐、和三州也。成化二十二年,万安当国,周洪谟为礼部
尚书,皆四川人,乃因布政使潘稹之请,南北各减二名,以益于中。弘治二年,复从旧
制。嗣后相沿不改。惟正德三年,给事中赵鐸承刘瑾指,请广河南、陕西、山东、西乡
试之额。乃增陕西为百,河南为九十五,山东、西俱九十。而以会试分南、北、中卷为
不均,乃增四川额十名,并入南卷,其馀并入北卷,南北均取一百五十名。盖瑾陕西人,
而阁臣焦芳河南人,票旨相附和,各徇其私。瑾、芳败,旋复其旧。
    初制,两京乡试,主考皆用翰林。而各省考官,先期于儒官、儒士内聘明经公正者
为之,故有不在朝列累秉文衡者。景泰三年,令布、按二司同巡按御史,推举见任教官
年五十以下、三十以上、文学廉谨者,聘充考官。于是教官主试,遂为定例。其后有司
徇私,聘取或非其人,监临官又往往侵夺其职掌。成化十五年,御史许进请各省俱视两
京例,特命翰林主考。帝谕礼部严饬私弊,而不从其请。屡戒外帘官毋夺主考权,考官
不当,则举主连坐。又令提学考定教官等第,以备聘取。然相沿既久,积习难移。弘治
十四年,掌国子监谢鐸言:“考官皆御史方面所辟召,职分即卑,听其指使,以外帘官
预定去取,名为防闲,实则关节,而科举之法坏矣。乞敕两京大臣,各举部属等官素有
文望者,每省差二员主考,庶几前弊可革。”时未能从。嘉靖七年,用兵部侍郎张璁言,
各省主试皆遣京官或进士,每省二人驰往。初,两京房考亦皆取教职,至是命各加科部
官一员,阅两科、两京房考,复罢科部勿遣,而各省主考亦不遣京官。至万历十一年,
诏定科场事宜。部议复举张璁之说,言:“彼时因主考与监临官礼节小嫌,故行止二科
而罢,今宜仍遣廷臣。”由是浙江、江西、福建、湖广皆用编修、检讨,他省用科部官,
而同考亦多用甲科,教职仅取一二而已。盖自嘉靖二十五年从给事中万虞恺言,各省乡
试精聘教官,不足则聘外省推官、知县以益之。四十三年,又从南京御史奏,两京同考
用京官进士,《易》、《诗》、《书》各二人,《春秋》、《礼记》各一人,其馀乃参
用教官。万历四年,复议两京同考、教官衰老者遣回,北京取足于观政进士、候补甲科,
南京于附近知县、推官取用。至是教官益绌。
    初制,会试同考八人,三人用翰林,五人用教职。景泰五年,从礼部尚书胡濙请,
俱用翰林、部曹。其后房考渐增。至正德六年,命用十七人,翰林十一人,科部各三人。
分《诗经》房五,《易经》、《书经》各四,《春秋》、《礼记》各二。嘉靖十一年,
礼部尚书夏言论科场三事,其一言会试同考,例用讲读十一人,今讲读止十一人,当尽
入场,方足供事。乞于部科再简三四人,以补翰林不足之数。世宗命如所请。然偶一行
之,辄如其旧。万历十一年,以《易》卷多,减《书》之一以增于《易》。十四年,
《书》卷复多,乃增翰林一人,以补《书》之缺。至四十四年,用给事中余懋孳奏,
《诗》、《易》各增一房,共为二十房,翰林十二人,科部各四人,至明末不变。
    洪武初,赐诸进士宴于中书省。宣德五年,赐宴于中军都督府。八年,赐宴于礼部,
自是遂著为令。
    庶吉士之选,自洪武乙丑择进士为之,不专属于翰林也。永乐二年,既授一甲三人
曾棨、周述、周孟简等官,复命于第二甲择文学优等杨相等五十人,及善书者汤流等十
人,俱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遂专属翰林矣。复命学士解缙等选才资英敏者,就学文
渊阁。缙等选修撰棨,编修述、孟简,庶吉士相等共二十八人,以应二十八宿之数。庶
吉士周忱自陈少年愿学。帝喜而俞之,增忱为二十九人。司礼监月给笔墨纸,光禄给朝
暮馔,礼部月给膏烛钞,人三锭,工部择近第宅居之。帝时至馆召试。五日一休沐,必
使内臣随行,且给校尉驺从。是年所选王英、王直、段民、周忱、陈敬宗、李时勉等,
名传后世者,不下十馀人。其后每科所选,多寡无定额。永乐十三年乙未选六十二人,
而宣德二年丁未止邢恭一人,以其在翰林院习四夷译书久,他人俱不得与也。弘治四年,
给事中涂旦以累科不选庶吉士,请循祖制行之。大学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