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空抛的感伤之情的外化形式。最后词人以“萧萧风雨寒”之景再度点染凄苦悲凉的残春环境:风雨萧萧,袭来阵阵寒意。绾束一句以凄风苦雨的氛围笼罩全篇,进一步烘托思妇倚楼相思的孤寂与悲凉之情。词人以情驭物、情境妙合,笔力凄婉,从而形成一种苍凉深秀的幽艳之美。(沈立东)
浣溪沙
  方千里   
  杨柳依依窣地垂,曲尘波影渐平池。霏微细雨出鱼儿。 先自别来容易瘦,那堪春去不胜悲。腰肢宽尽缕金衣。
  方千里与周美成为同代人。并有酬美成词《和清真词》一卷传世。今存九十三首词作,大抵皆留连风月、念远怀旧之作。风格纤弱浓丽,香软虚浮。情调低迴婉曲,温情款款。在“熏香掬艳”的道路上虽不如周美成走得远,但其词亦未能跳出“玉艳珠鲜”“柳欹花嚲”的艳科藩篱。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首《浣溪沙》即属这类作品。
  词的上片全为景语,为下片抒怀铺设环境。
  首句“杨柳依依窣地垂”既着景又交待时令。那参差拂地、婀娜多姿的杨柳枝条在春风中轻柔地摇摆。依依,语出《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句,这里状柳枝轻柔貌。窣(sū苏),拂地。“曲尘波影渐平池。”.曲尘,本指曲上所生之菌色淡黄如尘,这里状初绽芽叶的鹅黄色的春柳。渐,浸也,引伸为倒映水中。此句紧承首句,写淡黄色的杨柳倒映在平静澄澈的池塘水面上。一个“渐”字用得鲜活灵动,使静景中又有了动势。令人仿佛如见池塘水面阵阵涟漪,柳影倒映,摇曳多姿。第三句“霏微细雨出鱼儿。”霏微,朦胧貌。写迷朦的连绵细雨中鱼儿跃出水面。上片由池边杨柳披拂写到池面水波映柳,再写到池中游鱼出水,视点由外而内,依次写来,条理分明。同时,杨柳依依,淫雨霏霏,很自然令人联想到《诗·小雅·采薇》中描述的那久戌归来的士卒所遭遇的凄苦悲凉的处境,为下片思妇伤春怀人安排了适当的氛围。
  过片“先自别来容易瘦,那堪春去不胜悲”二句用递进句式,强调思妇因怀念远人而憔悴劳损。本来离别就最易令人容颜憔悴,更何况又逢春归花落这令人不胜悲愁的季节。惜春伤春本是古典诗词中渲染闺妇凄苦情感的传统手法,词人袭用这一手法目的是突出一个“瘦”字,以便使煞尾句“腰肢宽尽缕金衣”顺势而出。“腰肢宽尽”四字翻用柳永“衣带渐宽”成句,言思妇因伤春怀人而日渐消瘦,乃至饰以金缕的舞衣腰围变得十分宽松肥大。“宽尽”二字极言消瘦得十分厉害,比之柳氏“渐宽”要更进一层表现出思妇为离别之苦所折磨的情状。
  全词上片写景,下片传情,基本上做到情景交融。但这首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皆无个性特征,充其量只是一首极其普通的闺思闺怨类的学舌之作。倒是上片是景物描写稍有清新之气,笔墨组织不乏井然之序。(沈立东)
上西平
  送陈舍人   
  吴泳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这是一首送友人赴任的词。题目中的陈舍人,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舍人,官名。
  上片三句,直写陈舍人赴襄阳上任。值得注意的是,把“跨征鞍,横战槊”放在开头,醒目突出。用以形容陈舍人,不难看出这是一副“横槊立马”的出征形象。尤其两句中各用“征”、“战”分别形容“鞍”和“槊”,制造了十分强烈的战斗气氛。这是因为陈舍人所去的襄州,即今湖北襄樊市,宋时为襄阳府,在当时临近宋、金边界。陈舍人赴襄阳任,就带有上前线出征的意味。这也是作者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因此,接下二句预祝对方在秋高气爽、草长马肥之时驰骋疆场,打击敌人。看来陈舍人动身是在秋天,所以作者才这样祝愿、鼓励他。“蹴(C︱)踏”,是踩踏的意思。这把陈舍人驰骋疆场的英姿描绘得十分鲜明、突出。“芙容”二句,进一步说明陈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励他的原因,就是敌人骚扰,边塞吃紧。据《宋史纪事本末》载:宋宁宗嘉定十年夏四月,金人分道入寇。五月,侵扰襄阳、枣阳。这里用“芙蓉未折”点明时间。夏日五、六月间,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故说“未折”。“笛声”,指军营中号角之类的声音,借指发生战争,如同说“战争打响了”。“塞云”,就是“战云”,指战争的局势。“塞云”是不会愁的,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战局的紧张,敌人骚扰带来的危急。结二句与开头呼应,用直接语气,鼓励陈舍人:国家危难之际,正是男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下片头四个三字短句,叙写襄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凤雏”,即庞统,汉末襄阳人,其叔德公称之为“凤雏”,善知人的司马徽称他为“南州士之冠冕”“龙”,指诸葛亮,曾在襄阳居住,司马徽称之为“卧龙”。“蛟渚”,晋邓遐斩蛟的地方。《晋书·邓遐传》载:襄阳城北沔水中月蛟,常为人害,邓遐拔剑入水截蛟数段。“鹿门”,在今襄樊市东南,唐代诗人孟浩然曾隐居在此。这四句,一方面表明襄阳是大有作为的去处,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一方面表明那已成为历史陈迹。庞统、诸葛亮久已去世,尸骨已朽;蛟渚、鹿门等遗迹也已破败衰颓,不似当年了。对四位历史人物的写法,前两人直写名字,后两人以遗迹指代,笔法错杂多变。“阅人物”二句,轻轻一结。“阅”,是数、计算,带有归结的意思。总之,历史人物已成为过去,象水泡一样地消逝了。“渺渺如沤”,比喻新颖生动。言外之意: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棋头”二句,遥接上片“芙蓉未折”二句,是说既是战争已开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数,去对付敌人,使之不得乱动。“棋头”,有双重意思,一即“旗头”,旗的顶端,队前掌旗的人,措指军队;一指弈棋,也就是指战事。“高著”,意为高明的招数。“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本指棋艺而言,后用以比喻技高一等,使对方不能施展本领。结句,语重心长,谆谆叮嘱:不要学那些靠巧言利舌爬上高位的人。言外之意,讽刺那些鼓吹和议、苟且偷安者。“广长舌”,巧言利舌,语出《诗·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词中抒写的并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而是一种男子汉气概的壮别。结合当时宋、金对峙、金人侵扰的严重局势;结合襄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对友人作了一番勉励。希望他努力向前,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当然,这也是诗人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全词没有离别的伤感,而是洋溢着一种男子汉干生番事业的豪气和壮志;风格遒劲,语言恳切、朴实,尤其下片结构,是有意义的警句。 (张文潜)
水调歌头
  岳甫   
  编修公易镇武昌,安阳岳浦作歌头一片,奉祖行色。甫再拜。
  鲁口天下壮,襟楚带三吴。山川表里营垒。屯列拱神都。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 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寂寥霸气,应笑当日阿瞒疏。收拾周黄策略,成就孙刘基业,未信赏音无。我醉君起舞,明日隔江湖。
  此词作者为岳飞之孙岳甫。据《全宋词》其名下简介推知,岳甫主要活动在孝宗、光宗年间,南宋覆亡前宋金对峙之际。胡尘未已,烽烟时烈。送人移镇武昌,从国难时艰的大局需要着眼,语多劝勉和激励,弹拨的是那个时代的爱国主调。
  词中所谓“神都”,即京都临安。封建官员向来看重在京城供职,接近权力中心,享受优渥;而不愿外放,尤其视任所偏远者为畏途。行者身份是编修,参与国史实录的编纂者,也可能在国防机关枢密院掌文字,均清要之职,而武昌则西距杭城千里。现在编修楼某要易地任职,驻镇武昌了,看来他显出了一些不痛快。词上片歇拍处说得颇明白──“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莫诵”是清楚的劝止、勉慰。三国时吴统治者孙皓一度从建业迁都武昌,上层人士反对迁都,造作歌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现在词人对行人说,不要讲“不食武昌鱼”,而是应该到武昌去。劝止之语放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