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货币银行学
(第二版)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货币与经济
现代经济实质上是货币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货币。可以说货币是我们最常见的事物之一,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它,都能完整地回答诸如:货币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货币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把货币看作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等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从讨论货币的概念着手,来探明货币的起源,阐述货币的职能和分析货币的定义。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绵羊的价值通过石斧表现出来。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地位,石斧处于等价形式地位,成了等价物。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价值量是通过和等价物交换所形成的量的比例表现出来的。
处于等价形式的等价物的使用价值成了价值的表现形式;等价物的具体劳动成了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等价物的私人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的形式。
随着商品交换种类和范围的扩大,出现了扩大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商品交换逐渐经常化使得商品如绵羊经常同其他许多商品相交换。例如:
(三)一般价值形式
为了克服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人们首先把自己的商品换成一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其他商品,其结果就是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例如:
(四)货币价值形式
在货币真正出现之前,一般等价物虽然已成了商品交换的媒介,但它又是不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是不相同的。由于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难以保存等缺点,使得贵金属最终成为最适合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产生了。
二、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它是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时候所发挥的一种功能。作为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像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
(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又产生了两个派生职能;一是价格,二是价格标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部分。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之间的关系:
1)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2)价值尺度职能和价格标准是不同的概念。
(二)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商品交换也被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这需要我们研究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用公式表示如下:
(三)贮藏手段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并且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主要是金属货币。
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处于贮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领域;当货币需求量减少时,货币又会退出流通领域。
(四)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的特点就是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了。货币成了商品价值独立的体化物。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发挥两个作用:
1)扩大商品流通
2)节约现金流通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
(五)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的价值,并且是贵金属块。目前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一般就是金块和银块。
第二节 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
一、货币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一)货币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工具
(二)货币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三)货币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
二、货币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一)货币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二)货币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
(三)货币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
三、关于“货币面纱观”
货币能否对经济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呢?
大卫?李嘉图和萨伊等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利的交易工具,是覆盖在经济活动上的一层面纱。“货币面纱观”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它不会对实际产出、就业水平和支出等发生影响,货币数量的变化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魏克赛尔认为,货币并不是掩盖在实际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的同时,也会促进储蓄的投资转化。凯恩斯认为,通过货币数量的变化影响利率变动,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变动,从而可使生产产量和就业水平发生变化。弗里德曼认为虽然货币数量在长期内主要影响物价,但短期而言,货币数量的变动也会影响产出。
第三节 货币的计量
一、货币的定义
货币的定义有两种理解,一是从理论上来定义货币,二是从经验统计上定义货币。前者从理论上回答:货币是什么;后者从经验统计上显示:什么是货币。
大多数国家都认同,现金和存款都是货币,并根据它们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给出了不同层次的货币定义。
所谓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承担的职能主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所谓广义货币,它既包括高流动性的现金、活期存款,又包括流动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
最广义货币中还包括那些经过一定程序可以变现的非存款性金融资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这种定义货币的方法。我国的统计口径如下:
二、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
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总量,货币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的货币周转总额。两者的区别是:
(1)两者的考察的时间范围不同。
(2)两者的数量不相等。
(3)两者的变动状况不相同。
通常,我们可以把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量看作是实现的交易总额,而把货币存量看作是某个时点上的货币供应量。
案例——电子货币的应用
有关电子货币至今尚无统一定义。国际清算银行(BIS)1996年10月的报告和欧洲央行(ECB)1998年的报告较具代表性,体现了电子货币的若干基本特点:1、由电子储存的货币价值;2、 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 3、 具有一定的储值上限; 4、 可在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5、在支付过程中无卷入银行账户或发行方系统的必要。
电子货币的确用于电子支付,然而并非所有用于电子支付的手段都是电子货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支付手段电子化,走向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数字电视网。例如,用普通的信用卡可以在网上购物。但与在商场购物一样,使用者必须提交信用卡号码并需通过信用卡系统的授权,方可支付。另外,电子支票也继电脑银行(PC Banking)和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之后出现。然而,电子支票的支付需要收款人将其银行账号和支票路径序码通知付款人。付款方只能在本银行网页或本电脑银行软件上付款。电子货币的出现力求克服即便电子化、仍旧依循传统付款方式的局限。因此,电子货币直接与非传统支付手段相联。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子货币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份额这一事实,令急于宣告电子货币时代到来的人们大失所望。但对了解电子货币的微型付款属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