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虽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在默多克、麦戈文等高歌猛进,刘长乐、陈宗周、宫玉国闻鸡起舞的同时,两家成为中国最具民间号召力、在今天成为民众心中最受欢迎的媒体也在1997年埋下了他们成长的种子,一家是一纸风行的《南方周末》,另一家是今天一呼百应的新浪网。

  而连接这两家媒体的是一个人和他的一个帖子,这个人就是老榕,1997年11月初其在四通利方论坛上发表了著名的《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而这篇文章的两位编辑,四通利方的陈彤和《南方周末》的李戎都由此在中国互联网史上留名,特别是新媒体历史中有着卓而不群的地位。

  陈彤的价值在于,他营造了一个肆意表达而又不失分寸的表达空间——四通利方论坛。自由而不过界,张扬而又有所克制,随意而又有约束的法则,这是四通利方论坛能从1996年坚持到今天的安身立命所在,也一开始就具备了一定的新媒体特征,使之具备旺盛的生命力的同时也不因过分的棱角外露而半途夭折。陈彤身体力行的为四通利方论坛确立的这些准则其实和1997年前后的《南方周末》有异曲同工的地方,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南方周末》的编辑吕祥和李戎会发现并将《大连金州没有眼泪》多次传播的原因所在吧。

  Chinabyte的诞生惊动中南海

  1997年1月15日,由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人民日报社共同投资建立的ChinaByte正式开通。15日开通,16日访问人次达到8万。一创办,Chinabyte中方负责人宫玉国们觉得在中国应该做中文的信息,于是提了个口号“在中国,用中文,为中国人” ,很豪迈。

  Chinabyte最开始是用当时全球三大计算机媒体ZDNETChina的内容,Chinabyte的新闻发布会的北京墙上左上角是Chinabyte,右上角是ZDNETChina,当时的约定是ZDNETChina给Chinabyte提供内容,Chinabyte负责运营、市场和销售,采取双入口(即ZDNETChina的用户也指到Chinabyte)。不过,三个月后,双方分手。分手的原因是因为ZDNETChina想自己独立运营。掰了以后,Chinabyte认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才出现,这个对手就是ZDNETChina。和ZDNETChina合作失败,促使Chinabyte决心做原创内容,开始自己做编译,开始自己组织专栏,很快,Chinabyte就在访问量和影响力上超过ZDNETChina,ChinaByte当时的感觉更是寂寞高手了。

  1997年底的时候,在国内有一次互联网研讨会,当时雅虎的杰瑞和杨致远也参加了这次会,有记者去采访杨致远,问他雅虎在中国的竞争对手是谁?杨致远说最大竞争对手是ChinaByte,宫玉国很受用。而张朝阳第一次得知面前的这个人是宫玉国的时候,张朝阳也惊讶的“啊”了一声,然后毕恭毕敬的过来给宫玉国问好。在早期的中文互联网业界,Chinabyte和它的实际推动者宫玉国有着独特的位置。

  宫玉国进入互联网纯属偶然。1988年,宫玉国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他没有去出版社,也没有去图书馆,而是去了媒体。宫玉国的理由是喜欢看竖版书和一个人呆着的自己太孤僻了,他希望改变下自己的性格。

  1995年做了7年传统媒体的宫玉国下海,经人介绍来到《人民日报》下属的世达公司与默多克新闻集团合资的笔电新人公司,总经理是张德华,张德华让宫玉国当了总经理助理 。笔电新人做互联网是外方专家的主意,宫玉国也是从外方专家那里知道什么是互联网的。

  笔电新人当时可选择的项目还有很多,比如,图文电视、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等等。但是,图文电视受图文电视台发展制约,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有诸多政策上的限制,总之,这些项目都明显地存在着太多不可控制因素,只有互联网被一致认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于是就决定做互联网。

  笔电新人中的“笔电”是Chinabyte的byte的中文译音,而“新”是新闻集团的缩写,“人”是人民日报社的缩写,从名字来看,是新闻集团和人民日报社联合创办的一家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的数字化媒体。

  Chinabyte是ChinaNet第一批代理商,经营许可证号是007,当时北京大约有30多家公司拿到了ChinaNet的代理许可证。ChinaNet代理当时分A、B两类:A类代理业务范围是接入服务及技术支持;B 类代理业务范围是接入服务及信息增值服务。简单说,A类就是ISP,B类是ISP加ICP,但以Chinabyte的外资背景,想都不能想,也没有什么优势。于是Chinabyte选择了B类,做ICP。

  Chinabyte要做ICP,不可避免要选方向,因为有《人民日报》的背景,因此,一开始就想用《人民日报》的内容,但政治和经济类内容太敏感,Chinabyte不敢用,文化娱乐类内容没有什么政策风险性,但这不是《人民日报》的强项。讨论来讨论去,索性抛开《人民日报》,来分析当时的受众。发现当时上互联网的人多是从事IT业的,对应的广告主也多集中在这个领域,于是一开始就定位在IT上。

  不过,即便这么小心翼翼,Chinabyte的诞生也极其曲折。1995年秋天,《人民日报》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刊发了一条小新闻,向世人宣告笔电新人的诞生,在这条在新闻题材里被称为简讯的小文章里,提到这家公司的是由人民日报社和新闻集团联合创办的。

  准确的说,笔电新闻是人民日报社下的事业管理局下面的三产公司世达公司和新闻集团下的投资公司联合创办的一家公司,按照约定,这家公司给新成立的Chinabyte提供技术支持,内容由中方做主。双方各占50%的股份。

  这条新闻发完后在国内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但在海外,却引起轰动,外电以“世界上最大的右派默多克与世界最大的左派报纸之间的联姻”为题大肆渲染此事,一时间,风雨欲来,大兵压境,笔电新人面临夭折。

  所幸的是,笔电新人当时在政策上并不违规,完全合法,只是属于新生事物而已,又有《人民日报》朱新民副社长和人民日报社事业发展局谷嘉旺局长在其中斡旋,给了当时笔电新人申诉的机会。于是,笔电新人一层一层的向上打报告,先是给当时的新闻出版总署于右先署长,再是时任国家新闻办的曾建徽主任,再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申诉报告甚至到了江泽民和李鹏两位政治局常委的桌子上。申诉的核心只有两点,一是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浩浩汤汤,不可阻挡;二是《人民日报》应该合理借助外部力量占据这个制高点。报告一遍一遍的打,虽然格式要求不一样,但核心就这两点,翻来覆去的说。最后,一路绿灯,放行。

  从1995年年中到1997年1月开通,笔电新人公司上下有一年半的时间在为之奔波,先是等中南海的批复,之后是与电信申请服务资格许可、电信带宽等一大堆的琐事。但即便如此,Chinabyte在1997年的亮相,也绝对惊艳。无他,当时中文互联网上并无多少内容,更无专业的媒体人来操持生产内容,宫玉国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第一个做内容的人,也是第一个投身互联网的媒体人。

  默多克希望进入中国

  Chinabyte 投入不小,一开始就在北京外经贸信息大楼这样的豪华写字楼里办公。北京CBD地标嘉里中心建好,Chinabyte首批入驻,Chinabyte的员工一直都是在北京最贵的写字楼里工作,写字楼每平方米租金都是以美金计算。Chinabyte的员工一边工作,一边喝着最好的咖啡和茶,他们桌上放的餐巾纸也是最高级的那种,地上的地毯也很舒服,可以光着脚在上面走来走去。Chinabyte给编辑的薪水也很高,很长时间都是业界的最高标准。Chinabyte是一家给稿费的网站,每日更新,有大量的原创内容,当时的稿费就能给到每千字80元~120元,而且支付很及时。因此很多人给他们写稿子,很有影响力,也做了很多观念的启蒙。

  宫玉国出身传统媒体,主编刘琪也是个资深媒体人,因此,他们把传统媒体的规范带到Chinabyte,在Chinabyte,有编辑方针、编辑手册,校对要仔细到标点符号。每次,发稿前,刘琪都要将稿件送宫玉国审阅,宫玉国签完字才能上网。

  Chinabyte花的是新闻集团的钱,新闻集团给Chinabyte作价540万美金,对应首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