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破产。封建阶级和第三等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到极点。1798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一次最彻底的斗争,它的胜利标志着欧洲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在德国一些主要城市,工商业也有一定的进展,但很缓慢。德国一直处于封建割据状态,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依附贵族宫廷,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意大利继续受到外国侵略,教会势力猖獗,资本主义遇到很大阻力。俄国北西欧国家落后,从彼得一世时期开始才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业有所增长,但对农奴的剥削比以前更为残酷。七十年代爆发的规模巨大的普加乔夫起义尽管归于失败,但有力地打击了农奴制度,促进了俄人民的觉醒。
十八世纪资产阶级科学家在数学、物理、化学、植物、动物、天文学等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其中以牛顿(1642…1727)的成就最为突出。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继霍布士之后发展了经验主义,推动了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和自由思想的传播。他在政治上拥护君主立宪制,主张人民通过议会行使权力。他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类的天赋权利,国家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护私有制。洛克对欧洲启蒙运动影响很大。法国思想家贝勒(1647…1706)和封特奈勒(1657…1757)继承笛卡儿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摈弃其中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死的唯心主义思想,把理性作为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权威的武器,提倡自由检验的科学精神,肯定人类要不断地进步。他们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先驱。
十八世纪具有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体系。启蒙运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启蒙学家以先进的观点教育民众,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因而有“启蒙”之名。启蒙运动在法国声势最为浩大,在德国也有蓬勃的发展,俄、意等国启蒙思想也很流行。英国在十七世纪虽已发生了资产阶级阶级革命,但仍然有着启迪民众向封建势力继续斗争的历史任务。由于这个任务是在革命后提到日程上来的,所以英国的启蒙活动和法、德等国的启蒙运动并不完全相同。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它继承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要求从教会束缚下解放个性,而且比人文主义者更进一步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其目的是要推翻封建大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因此,这一思想运动也是一场非常剧烈的政治革命运动。教会是主要的封建堡垒,它宣称神权和君权至高无上,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帝王权力是神授的。启蒙思想家用唯物主义反对这种唯心主义,肯定世界是物质的,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他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他们不满意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反对贵族阶级的特权,要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创造了天赋人权的理论。他们在斗争中使用的武器是理性,他们用理性检验所有的旧制度、传统习惯和道德观点,正如恩格斯所说:“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启蒙思想家具有乐观的战斗精神,相信人类不断进步,将要在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即他们所标榜的“理性的王国”。这个王国在他们看来将是真理和正义的社会。“过去的一切只值得怜悯和鄙视。只是现在阳光才照射出来。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其实,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的王国”不过是理想化的资产阶级王国。他们从来不否定私有制度;正相反,他们把这制度看成是不可动摇的原则,甚至是人权的一部分。他们为之斗争的自由平等实际上也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尽管如此,“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在当时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自私的观念;相反地,……他们完全真诚地相信共同的繁荣昌盛,而且真诚地期望共同的繁荣昌盛,他们确实没有看出(部分地还不能看出)从农奴制度所产生出来的制度中的各种矛盾。”他们真诚地相信封建制度一经铲除,全体人民将普遍享受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他们真诚地相信自己是为全人类而奋斗的。
启蒙运动家对物质世界的解释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他们过分强调思想意识的力量。他们认为人类历史充满虚伪和谬误,这是因为教会统治了一切,把人类推到黑暗和愚昧的深渊里;因此,他们以为提倡科学、文化和教育就可以改造社会。他们在对民众进行启蒙的同时,把希望寄托在教育统治者上面。他们幻想统治者一旦接受了启蒙思想,成为“开明君主”,便会施行开明政治。关于宗教问题,他们中有人高举无神论的旗帜,反对天主教,也有一些人用自然神论的观点否认上帝存在,却又承认自然本身就是神。此外,有些人还提出“自然人”的理论,来和社会的人对抗,号召人们“返回自然”。这种观点固然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但也有否定人类文明的一面,因而也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这些思想表现出启蒙运动家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但他们仍然不失为卓越的思想家;“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十八世纪欧洲各国之间的文化关系非常密切,英、法两国对其他国家的影响最大。英国的社会制度为许多国家的先进人士所向往。法国的重要启蒙思想家几乎都到过英国,把英国的进步思想介绍给法国。莎士比亚的戏剧也是在十八世纪才传到欧洲大陆,开始影响法、德、俄、意等国文学。这一时期的英国小说家理查生受到狄德罗的热烈赞赏,他的小说影响了卢梭,卢梭又对德国的许多诗人发生影响。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以它的卓越成就,在欧洲各国掀起了向法国学习的浪潮。许多国家从统治者一直到一般文人作家都竞相模仿路易十四时代的文学艺术。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对一些国家的民族文学的建立起过一定作用,但它的宫廷趣味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在这些国家里也产生了华丽典雅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出版后,几乎立刻传到其他国家,或很快就出现了译本,人们竞相传诵,成为欧洲各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争取自由的有力斗争武器。
这一时期古典主义继十七世纪之后,仍然统治着欧洲文坛,许多国家先后有了自己的古典主义流派。但在十八世纪,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启蒙文学和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在英国,古典主义虽有相当声势,出现过以蒲伯为首的古典主义派,但这个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是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他们中有的强烈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有的对封建阶级进行揭露,最进步的作家对本阶级所暴露的缺点提出尖锐的批判。他们的文学活动具有启蒙的性质。他们的长篇小说的主人公不是国王和贵族,而是普通人,特别是社会的中、下层人物。他们关心社会问题,注意环境描写和性格刻画。他们的作品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在法国,古典主义牢牢地占领着文坛,不少作家仍按古典主义的原则从事创作,但没有写出优秀作品。这一时期最受民众欢迎的是以启蒙思想为内容的文学。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是启蒙运动思想家和活动家,同时也是启蒙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革命性,是欧洲启蒙文学最典型的范例。德国启蒙作家反对封建专制,争取建立德国民族文学,但也表现出和宫廷贵族妥协的软弱性。莱辛是最重要的德国启蒙作家,他把戏剧作为宣传启蒙思想的工具,在戏剧理论和创作两方面都有所建树。意大利戏剧一度繁荣,哥尔多尼继承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传统,受到法国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