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弥尔顿在这首诗里对于封建贵族的放荡生活也给予尖锐的批评。
在《失乐园》里,弥尔顿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诗人的革命热情和高远的想象使他雕塑出十分雄伟的人物形象,如撒旦、罪恶、死亡等,描绘了壮阔的背景,如地狱、混沌、人间等。他的诗歌风格是高昂的。诗中运用了璀璨瑰丽、富有抒情气氛的比喻,独特的拉丁语的句法,和雄浑洪亮的音调等。在结构上,《失乐园》承继着古希腊、罗马史诗的传统,成为英国文学中一部杰出的史诗。
《复乐园》(1671)四卷,根据《新约·路加福音》描述耶稣被诱惑的故事。耶稣在约旦河畔由圣徒约翰施洗后,准备公开布道,这时圣灵引他到荒郊,先要给他一次考验。这考验就是撒旦对他的引诱。撒旦第一天以筵席,第二天以城市的繁华和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引诱耶稣,都遭到拒绝。第三天撒旦使用暴力,把耶稣放在耶路撒冷的庙宇的顶上,他也毫不畏惧。后来天使们把他接下来,认为他胜利地经受了考验,于是他开始面道,替人类恢复乐园。
《复乐园》和《失乐园》都说明了生活的引诱问题,但《失乐园》所强调的是理性控制情欲,是人文主义对生活的肯定和清教的道德观之间的相互协调;而《复乐园》则强调信仰消除情欲,体现宗教思想的胜利,这首诗反映了革命挫败后,诗人厌弃和抗拒复辟王朝的道德堕落和反动王朝对古代文化的歪,以锻炼自己的性格,继续和封建势力作斗争。诗里的耶稣念念不忘罗马奴役下的以色列,他认为以色列的解放一时还不能实现,但是它说:“一旦那一天来临,你不要想象我会坐失良机。”这说明了诗人对英国革命的始终不渝的态度。
《力士参孙》(1671)是一出悲剧,取材于《旧约·士师记》。参孙是以色列民族英雄,被妻子大利拉出卖给非利士敌人,眼珠被挖掉,每日给敌人推磨。一个节日,非利士人庆祝对参孙的胜利;参孙痛苦万分,这时他父亲劝他和解,大利拉的忏悔更给他以刺激,敌人赫拉发对他威胁和侮辱,这些都激发了他的战斗精神。在敌人威逼他表演武艺之后,他撼倒了演武大厦的支柱,整个大厦坝塌,他和敌人同归于尽。
这出悲剧表现了坚强的革命精神。它反映了王朝辟后资产阶级革命者内心的痛苦和身受的迫害。歌队这样责难神:
你甚至叫他们
色在邪门异教的刀剑之下,
把他们尸体丢给野狗、猛禽;
或使他们作俘虏,
或朝代改了,在暗无天日的法庭里
受负义群氓的审判处刑。
从这里可以看出复辟王朝如何残酷地对待革命者,如何杀的杀,放逐的放逐,就连克伦威尔的尸体也被枭首示众。他们痛苦异常,愤怒无比,一定要继续革命:
有一天神会把不可战胜的力量
放在人民救星的手里,
来镇压世间的暴力、人民的迫害者
和野兽一般狂暴的恶人。
诗人也指出深自忏悔,克制骄矜,控制情欲,恢复信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力士参孙》采用了崇高严肃的题材,具有汹涌澎湃的感情,质朴有力的语言,活泼有节的音律。这一悲剧是弥尔顿艺术的新发展。它运用希腊悲剧形式,实际上是一部宏伟的剧诗。
约翰·班扬(1628…1687)是典型的清教徒作家。他以补锅为业,参加国会军,后来在家乡传道,反对国教,王朝复辟后,被捕入狱达十二年。在狱中和出狱后,他写过不少作品,主要的是《天路历程》(1678,1684)。
《天路历程》是一部寓意小说。前部叙述史为“基督徒”的主人公抛弃家园妻子,跋涉高山深水,战胜猛兽妖魔,最后到达天国之城的经历。后部描写基督徒的妻子,继丈夫之后寻找天国的故事。这部作品反映了小生产者的宗教狂热,同时通过一系列寓意形象对社会现实有所批判。例如基督徒路过名利城时,看到灵魂肉体、功名富贵都在市场出卖,他自己也遭到违法乱纪、荼毒生灵的法官的迫害。有些情节和人物写得比较生动。在语言方面,班扬采用了人民的口语,生动有力。
英国文学中的古典主义因素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存在,从弥尔顿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古代文学的影响。但古典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则是随复辟王朝从法国回来之后才形成的。英国古典主义流派依附反动封建王朝,从一开始就具有保守倾向。他的创始者是约翰·德莱顿(1631…1700)。他是复辟王朝的桂冠诗人,信仰天主教,他站在保守立场写了一些政治讽刺诗、宗教论争诗和剧本。他的文学评论如《论剧诗》(1668)和许多作品的序言,强调理性和规律,指出悲剧中三一律的重要性,主张形式完美。他推崇古希腊、罗马作家,但也肯定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的成就。他观察敏锐,对作家的评论时有灼见,超出前人和同时代的评论家。他的大量古典主义创作,系统的古典主义理论,他的讽刺诗的技巧,他的翻译,他的准确平易的散文,都对18世纪英国古典主义文学有很大影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E…mail:master@chinawriter TEL:010…64208453
第四节 西班牙文学
16世纪后半期,西班牙已经开始衰败。到了十七世纪,西班牙虽然在国外还占据某些领地,但已失去强国地位。各地起义不断发生,政府几乎无力对付,而宫廷中还保持繁缛的礼仪和豪华的生活。专制政府又通过天主教教会用残酷手段加强反动统治,使整个西班牙笼罩在阴暗的宗教气氛之中。
十七世纪的西班牙文学也趋于衰落,逐渐失去了“黄金时代”的繁荣景象。天主教反动统治使文艺复兴时期以人文主义为内容的文学遭到沉重打击,宗教思想控制着整个文学界,贵族绮丽派盛极一时。
西班牙贵族绮丽派文学被称为冈果拉派,创始人是路易斯·德·冈果拉(1561…1627)。冈果拉早期写故事诗和短诗,后期发表了不少风格纤巧的诗歌,如长诗《寂寞》(1613)和《波利非莫和伽拉苔亚的故事》(1612…1613),它们曾产生广泛的影响,形成一个诗派。这个诗派轻视人民群众,提倡为“高雅人士”写作,作品堆砌夸张的词藻,充满各种隐喻和难解的词句。其内容大都是人生无常、终归毁灭等悲观思想。
十七世纪上半期,西班牙人文主义作家虽然遭到教会的迫害,但仍然坚持斗争。剧作家如蒂尔索·德·莫里纳(1571?…1648)、阿拉尔康(1581…1639)和卡斯特罗(1569…1631)继承维加的传统,取材于民间文学和历史传说,写了大量的作品。蒂尔索·德·莫里纳的《塞维利亚的嘲弄者》(1630)第一次以关于堂璜的民间传说为题材,描写一个丧尽天良、勾引妇女的贵族青年,揭露贵族罪恶。卡斯特罗的《熙德的青年时代》(1618)取材于民间谣曲,描写这个西班牙民族英雄的事迹。在散文方面,凯维多(1580…1645)的成就较大。他是西班牙最后的人文主义代表之一,写过许多讽刺性的散文,也写了流浪汉小说类型的作品《大骗子堂帕勃罗斯·布斯康的一生》(1626)。他痛恨贵族、僧侣、贪官污吏、炼金术士、占星术士等和社会上的道德败坏现象,给以无情揭露。但是在反动统治下,他看不见出路,作品也不免染上悲观色彩。
十七世纪西班牙最重要的作家是戏剧家彼德罗·卡尔德·隆·拉·巴尔卡(1600…1681)。卡尔德隆出身于马德里贵族家庭,曾在马德里耶稣会学院学习,后来到萨拉曼加大学攻读哲学和神学。他很早就写戏剧,1635年入宫廷服务,管理宫廷剧院,创作了大量剧本,成为维加以后西班牙最有名的戏剧家。1651年,他入教士籍,一直担任重要的教会职务。他写过120部剧本,另有八十部宗教剧和二十篇幕间短剧。在艺术技巧上,他继承维加的传统,但是也讲究华丽的布景和服装,运用夸张的言词。他的作品多采用中古题材,有浓厚的天主教色彩。许多剧本探讨宗教哲学问题,直接宣传否定现世、相信来世和忏悔赎罪等宗教思想,他到晚年就专写宗教剧了。但是卡尔德隆的作品中也有肯定现世幸福的人文主义主题,如《精灵夫人》(1629)。有的剧本甚至歌颂农民反对贵族迫害的斗争,如《萨拉梅亚的镇长》(1636)。这些矛盾都反映了人文主义的衰落、天主教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