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而这个女子却是希腊人的死敌赫克托耳的寡妇。他任性专横,是暴君的形象。俄瑞斯忒斯身为希腊各族的使节,却希望皮洛斯拒绝交出安德洛玛刻的儿子,因为这对他自己有利,可以满足他的情欲。他是一个绝望的情人。他在情网里越陷越深,终于作了一个使节所不该作的事,犯了弑君渎神之罪。赫耳弥俄涅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皮洛斯为她的母亲和家族出过力,在特洛伊战争中显示过英雄气概。赫耳弥俄涅热烈爱他,到厄庇洛斯等候结婚,却被冷淡了数年之久,最后被抛弃。她恨他。她最不能忍受的是她败于一个女奴之手。拉辛着重描写了她的嫉妒心理。她决心杀死荒淫暴虐的皮洛斯。但她不择手段,利用俄瑞斯忒斯对她的爱情来报仇。最后。她跑到神庙,在皮洛斯尸体旁自杀,这是她爱他的最强烈的表现。这三个人物的下场不是死亡便是疯狂。他们的命运和冉森教派的宿命思想是一致的。冉森教派认为人类由于犯了原始罪孽,注定要犯错误,受惩罚,只有极少数获得“神恩”的人才有可能得救。在拉辛看来,皮洛斯、俄瑞斯忒斯和赫耳弥俄涅显然都不在这少数人之列。他们的理性克服不了感情,他们的情欲使他们互相残杀。通过这三个形象,拉辛揭露了当时法国宫廷和贵族的荒淫无耻。
悲剧的主人公安德洛玛刻和他们不同,她的感情和理性是统一的。她怀念赫克托耳,要为亡夫守节。她爱她的儿子,要为赫克托耳保全遗孤。她的感情是强烈的,无可非议的。同时,她有高度的理性。在她苦苦哀求感动不了皮洛斯的铁石心肠,眼看自己的儿子将要死在希腊人刀下时,她决心牺牲自己的贞操,保全儿子的生命。她答应和皮洛斯结婚,要求他宣誓后把她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儿子,帮助他重建特洛伊城。她决心在皮洛斯宣誓后自杀,从而保全儿子,也保全自己的贞操。在这部悲剧里,她是最值得观众同情的人物。
《费得尔》(1677)是一部揭露法国宫廷和上层社会腐化堕落生活的悲剧,情节取自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希波吕托斯》。雅典王后费得尔爱上国王的前妻之子希波吕托斯。后来知道了希波吕托斯爱别人而不爱她,她由妒生恨,把他害死,自己也服毒自杀。
这部悲剧充分表现了拉辛的艺术才能,他对费得尔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致深刻。费得尔由爱到恨,最后起了杀意,是有一定过程的。她和国王忒修斯结婚后,就爱上他的前妻之子,但她假装恨希波吕托斯,来掩盖对他的爱。她极力排挤他,自己的心情也受到压抑,陷在极度苦闷中。悲剧开始时,作者通过她和保姆的谈话交代了她的矛盾心情。这是理性克制感情的阶段。她的丈夫离家半年,毫无音讯,传说他已死亡,她似乎可以无需再隐藏自己的感情了。在保姆怂恿之下,她果然向希波吕托斯倾诉她的爱,结果遭到拒绝。她的心情由爱转到羞愧,但还说不上恨。正在这时候,忒修斯忽然回家了。费得尔深自谴责,后悔暴露了自己的感情。她的理性也曾一度催促她向丈夫坦白。但是,当她知道希波吕托斯爱阿丽西,自己有一个情敌时,心情突然复杂化了。这个发现引起她强烈的嫉妒,同时她又害怕希波吕托斯把她的过错告诉忒修斯。她完全丧失了理性,她对希波吕托斯的爱终于转而为恨。她决心假手忒修斯去害死他。他死后,她的理性重占上风。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丈夫坦白,服毒自杀。作者把她的感情变化写得层次分明,合乎逻辑。她的形象有力地说明拉辛善于分析上层社会妇女的心理。
《费得尔》演出时,一部分反对拉辛的贵族用卑鄙手段组织起来抵制它。拉辛从此搁笔,表示抗议。他的最后两部悲剧《爱斯苔尔》和《阿达莉》是他十多年后写出的。
《爱斯苔尔》(1689)和《阿达莉》(1691)是根据《圣经》故事写成的。《爱斯苔尔》提出宗教容忍的思想。1685年,路易十四宣布废除南特敕令,天主教会重新迫害胡格诺教徒。拉辛选择爱斯苔尔的故事作为他的悲剧情节,它的政治意义很明显。《阿达莉》以人民起来推翻专制暴政为主题,它和拉辛以前所写的只有揭露而提不出解决矛盾办法的作品比较起来,就显得更有反封建反暴政的倾向。
拉辛的悲剧不同于高乃依的悲剧。高乃依的代表作写于专制君主政体上升时期,拉辛是在这个政体巩固和衰落的年代进行创作的。高乃依塑造了一系列理想的悲剧英雄形象,其目的是要引起人们的钦佩赞赏;拉辛却着重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怒,他的作品具有更鲜明的现实意义。他的悲剧简练集中,三一律对他不是束缚,而是使他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最好形式。人物心理分析是他的艺术特色,这特色在社会上层妇女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拉辛的语言自然流畅,质朴动人,尤其是在人物感情最激动的时候。和高乃依的作品相同,拉辛的悲剧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但他们的创作仍然没有摆脱宫廷趣味。
莫里哀(1622…1673)是欧洲最杰出的喜剧家之一。他是古典主义作家,但并不拘泥于古典主义法则。他的喜剧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的特色,但也带有宫廷色彩。
他原名若望—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他出身于资产阶级,父亲是巴黎室内陈设商,供应宫廷陈设,买得“国王侍从”的称号。莫里哀童年时代常随外祖父观看民间戏剧的演出。上中学时,他学习了拉丁文。传说他曾听过唯物主义哲学家伽桑狄讲学,人们以此解释他的喜剧中的自由思想。他的父亲要他学法律,继承他的商业。莫里哀既不想当律师,也不愿意当陈设商,决心以戏剧为终生事业。1643年,他和一些青年戏剧爱好者一起组织“光耀剧团”。他们没有演戏经验,没有自己的剧目。剧团营业惨淡,负债累累。莫里哀是剧团的对外负责人,被捕下狱。靠他的父亲替他还债,他才出狱。他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到外省去。1645…1658年,他们走遍法国。他长期深入生活,经常和地方官绅打交道,并接触到社会下层。1652年,他成为“光耀剧团”领导人。他们的演剧艺术大大提高,他开始为剧团编写喜剧。他在外省编写的剧本大部分已遗失,保留下来的只有《冒失鬼》(1653)和《情怨》(1656),是用意大利喜剧风格写成的。1658年他回到巴黎,在卢佛宫演出他在外省编写的《多情的医生》,非常成功,路易十四要“光耀剧团”留在巴黎。
《可笑的女才子》(1659)是他回巴黎后编著的第一部剧本,嘲笑法国封建社会生活和贵族沙龙的所谓“典雅”的文学流派,指出这个流派歪曲自然,违背理性。这部讽刺喜剧刺痛了自命风雅的贵族男女,一度被禁演。由于路易十四的干预,禁令不久便解除了。
《丈夫学堂》(1661)和《太太学堂》(1662)标志着莫里哀创作的一个新阶段。他从情节喜剧转向风俗喜剧。他从人文主义观点出发,讨论了爱情、婚姻、教育以及其他社会问题。《太太学堂》的艺术成就比《丈夫学堂》高。《太太学堂》的主人公阿尔诺耳弗年老、富有,相信金钱万能,可以购买一切。他想有一个百依百顺的妻子,便用钱买来年轻的阿涅丝。他给她灌输贤妻良母的道德观念和摩西十诫的宗教思想,想把她培养成为奴隶式的妻子。但阿涅丝爱上青年奥拉斯,冲破阿尔诺耳弗的严密提防,和奥拉斯结了婚。《太太学堂》演出后,沙龙人物攻击莫里哀,说他的剧本轻佻、下流、淫秽、亵渎宗教。莫里哀一连演出两部反批评的、充满战斗性的喜剧:《太太学堂的批评》(1663)和《凡尔赛宫即兴》(1663)。他明确表示他的喜剧主要是为广大观众服务,而不是为那些坐在舞台下面指手画脚的贵族看客服务的。他反对把文学体裁分成等级,说喜剧不比悲剧低,写喜剧要比写悲剧困难。他不赞成用清规戒律束缚诗人、作家的才能。剧本写得好坏不在于是否服从这些规律,要看是否合乎常识和理性,是否能感动观众,教育观众。
1664…1669年是莫里哀创作的全盛时期。他的艺术走上另一个新阶段,把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结合起来。他一连写了几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作品,有的揭穿宗教欺骗和伪善行为,有的讽刺贵族荒淫无耻和庸俗无聊,有的鞭挞资产阶级,揭露他们的吝啬和虚荣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