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融幻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獗韭蚵簟�

    发达国家从上到下长期奉行透支消费,信用泛滥,自身储蓄和积累非常少。过去十年,如果没有来自亚洲出口国的廉价产品和廉价资金,他们根本不可能享受美妙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好日子。为了尽可能延长这种好日子,发达国家任由货币泛滥,肆意扩张信用,催生了严重的资产泡沫,终于发生了金融危机。

    发达国家花咱们的钱,吃咱们的,用咱们的,得了“肥胖病”之后还反咬咱们一口,说是因为咱们喂给他们太多了,以至于胖得不成样子。咱们应该控制好喂食量,使他们能够保持美好的身材。如此荒唐的逻辑,恐怕也就只有强盗才有可能说出口。

    亚洲国家的高储蓄高积累只不过是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个客观条件,根本原因还是发达国家经济金融系统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陷。危机发生之后,发达国家不去认真反思自身的制度缺陷,却急急忙忙地到处泼“脏水”推卸责任,一副彻头彻尾的强盗做派。不过,恐怕这也是祖传的,史学家们早已证实英美两国的共同祖宗盎格鲁…撒克逊人就是海盗出身。

    第二个表面理由是金融过度创新。次贷危机之前,金融创新林林总总,新产品层出不穷,例如CDS、syntheticCDS、ARM按揭产品、HomeEquity按揭产品、Second…lien按揭产品等等。马上有专家跳出来说,是金融过度创新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笔者认为,所谓金融过度创新是一个伪命题。什么是金融过度创新?怎样才能算得上金融过度创新?金融创新是一种结果,不是原因,有需求才会有创造,凭空不可能出现金融创新。任何金融产品不过是人使用的工具,本身不会去祸害任何人。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枪支杀人就想当然地认为,收缴所有的枪支就可以降低或者消除犯罪率,事实上不少地区的实例说明枪支的多少和犯罪率高低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如果把枪支看作金融创新产品,那么菜刀就可以算作是金融基础产品了,石头简直就可以认为是现金了。枪支没有出现之前,菜刀一样杀人。就算把菜刀都收缴了,还有石头呢。石头照样杀人。所以不能因为金融新产品监管不到位,被人滥用,就把金融危机的账算到金融创新头上。我们不能讳言金融创新,而是要继续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第三个表面原因是认为自由贸易导致金融危机发生。贸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贸易互通有无,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交易双方的福利。全球化的自由贸易降低了全球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想要消费的人买到了自己想要的而且价格便宜的产品,想工作的人更容易找到工作。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尽管经济增加值分配不公,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了收益。自由贸易一定会导致贸易失衡,有失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办法调整失衡。在目前的全球金融体系下,并不存在一个有效的失衡解决办法,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自由贸易导致贸易失衡就把板子打到自由贸易身上。相反,如果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后果是,所有原本参加贸易的国家都会受到损失。

    第四个表面原因是有人提出是自由市场体系导致了危机,而政府干预可以避免危机,我们应该加强政府干预,降低市场的自由程度。世界上恐怕没有一样东西是完美无缺的,自由市场当然不能例外。自由市场确实存在天然的缺陷,但是自由市场体系的缺陷并不足以支持我们彻底转向政府管制经济。恰恰相反,与政府管制经济相比,自由市场经济体系是更有效的经济模式。加强政府干预不可能提高经济资源配置的效率,不可能比自由市场体系更快推进技术进步,更不能指望依赖政府管制解决所有问题。金融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自由市场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政府所需要做的是在市场失灵和失效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干预;凡是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政府一律不要干预。政府一定要处理好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之间的界限,一旦过头,经济低迷恐怕会成长期现象。

    有媒体调侃,如果说中国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那么美国正在建设有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社会。笔者认为,下结论戴帽子并不会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在实践中不断磨合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不断优化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弥补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缺陷。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第一颗扣子:M型的恶果(1)

    “一对夫妇两个孩,一幢洋房两辆车,一片花园两条狗”,这一直是美国梦的现实描写。美国梦的目标是,到美国寻梦的每个男人、女人,无论出身或地位如何,都能以自己的天赋能力取得最高成就,并得到他人的认可。

    从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就逐渐建立起强大的中产阶级队伍。从4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生产效率和真正中产阶级的收入都成倍增长;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已占到全美家庭总数的60%至70%左右,成为美国人最津津乐道的“美国梦”范例,美国是一个“枣”型社会。

    不过,从70年代中期开始,即便人们的工作更加努力,劳动时间更长,美国家庭收入的增长只是生产率增速的三分之一,里根总统则开启了一个少数人暴富而工薪阶层收入微薄的时代。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的研究,以1998年美元计算,美国人平均工资从1970年的32;522美元上涨到1999年的35;864美元,过去29年的增长幅度为10%,实际工资年均增长幅度竟然只有。如果以1973年的美元计算,从1973年到2000年,美国男性人均每周实际工资下降了约7%。进入新世纪,问题越来越严重。2003年底,失业者重新找到工作的最长时间周期已经与大萧条时代一样长。美国人突然发现,中产家庭的年平均收入过去8年下降了2000美元,“美国梦”对于中产阶级越来越遥不可及。在本轮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也是中产阶级,房产股票养老金缩水,裁员降薪都有份。

    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研究后发现,自1970年以来,美国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经通胀调整的收入增长了60%,而其他人群的收入却下降了10%以上。掌握沃尔玛超市的沃尔顿家族,比美国最底层的三分之一人口(约1亿人)加起来还要富有。美国公司利润占GDP的比例处于100年来的高位,更是表明经济增长的好处绝大部分落入了以股东为代表的富豪的腰包,而大多数人只是以工作谋生存而已。

    2004年,美国家庭中位数(median)净资产为9万3000美元,但美国家庭平均(mean)净资产为44万8000美元。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巨大差距说明,绝大多数美国家庭的净资产“被平均”高了将近5倍。

    在51万亿的美国家庭资产净值中,美国最富有的前10%的家庭占据了近70%。而前50%至前10%区间内的美国家庭,即资产净值在9万3100美元至83万1600美元的家庭拥有大约28%的资产净值。位于平均线之下的5600万户美国家庭在51万亿美元的家庭净资产总值中合计拥有这个数字的大约。2005年美国的基尼系数是,创1967年以来近四十年的最高纪录,美国已经沦为M型社会。

    另外一个沦为M型社会的国家是日本。被称为“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2006年出版了一本《M型社会》,分析了日本贫富差距的情况。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贫富分化开始恶化。主要表现之一是日本社会的正式员工数量不断下降,比例持续降低,而薪酬待遇偏低的非正式员工(派遣人员)的数量直线上升。日本的正式员工数量1995年左右达到最高峰,之后非正式员工的增加步入快速增长期。2003年,日本大约有3500万正式员工,而非正式员工的人数达到了1500万人;日本每三位劳动者之中,就有一位是非正式员工。随后,正式员工数量继续减少,到2005年,正式员工数量减至3333万人,而非正式员工则增至1591万人;2007年,非正式员工已经高达1890万人,超过了日本劳动力三分之一。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第一颗扣子:M型的恶果(2)

    和正式员工相较,非正式员工的所得较低,其中64%的契约员工及特约员工的年平均收入更在五百万日圆以下。在日本,年收入在600万日元以下的中低阶层,已经占了日本总人口的八成。根据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