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体现在东部地区的基本上所有经济指标,例如GDP总额、人均GDP、人均收入、人均消费、人均居住面积等指标全面超过西部地区,而且由于中西部地区属于劳动力和资源输出区域,但在分配中劳动所得和资源所得比例不高,导致中西部地区差异仍然在扩大。最近几年出现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势头,但是往往是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先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不利于中西部地区赶超东部地区。
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体现在作为工业和建筑业的第二产业占比过高,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够快,占比偏低,最近几年甚至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如下图,第一产业(农业等)占比持续下降,发展速度也较慢,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二产业占比居高不下,几次出现下降局面,但是从2003年开始,第二产业占比持续上升,2006年达到了,这是自1978年以来占比最高的一年,说明我国重工业化进程依然在持续,经济粗笨化问题依然突出。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依然不高,从2002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又处于下降通道。欧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一般在67%以上,而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不过,需要大力扶持。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蛋糕应该如何切:经济增长分配不尽合理(1)
经济发展分配不合理首先体现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和企业占比过高,而且比例在不断上升,个人收入占比过低,甚至出现了进一步降低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连年高涨,增速远远高于个人收入增长速度和GDP增长速度,国家财政收入占比一直在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从1991年至2008年18年中,除了1991年、1992年、1994年、1995年职工工资收入增速超过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速之外,其他年份职工工资收入增速远远低于财政和税收收入增速,从1996年,财政和税收收入增速超过职工工资增速之后,两者差距在1998年时达到最大的个百分点,之后差距逐步缩小,在2003年出现了最小差距个百分点,不过2003年之后又呈现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增速继续高于职工工资收入增速的局面,2007年时两者差距达到了个百分点。如下图。
1991年…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和职工工资收入增速对比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8年职工工资收入总额数据暂缺。
国家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在GDP总额占比不断上升,而职工工资收入占比却在逐年下降。下图是1991年至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和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例变动图。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国家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占比先降后升,占比不断上升。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已经超过20%;与此相对应的是,职工工资收入占比在不断下降,从1991年的下降到2007年的。从2000年开始,国家财政收入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差额在不断扩大,主要原因是以土地出让金等形式存在的非税收入增速更加惊人。
《福布斯》曾经推出了2009年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国内地紧随法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二。有官员驳斥,认为中国的宏观税负在国际上仍属较低水平。但随机调查显示,超过80%的企业和个人都认为税负很重。如果包含非税收入(例如土地出让金),甚至一些尚未纳入统计的收费,事实上中国的综合税负非常高。不管税务官员如何解释,目前中国国家财政收入(包括税费总负担)与GDP比重已经超过了30%。
1991年…2008年国家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和职工工资总额占GDP比例变动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8年职工收入数据暂缺。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企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要大大高于GDP名义增速。2002年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逐步显现、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带来的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大大上升,2002年至2006年增速分别高达、、、和,分别要比同期名义GDP增速高出、、、和个百分点。
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5年间,中国的人均产出增长了,超过了印度的和东盟的。但是,该报告也指出,高劳动生产率却并没有体现在工资水平的增长上,这表明普通居民没有充分分享到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成果,劳动生产率上升带来的收益绝大部分被企业侵占。
从上面这些数据来看,居民收入占比在逐年下降,而企业利润和政府财政收入占比不断上涨,体现在工资水平上,名义工资增长率远远低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长期低收入占比的结果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下降:数据显示,1992-2007年,企业储蓄率和政府储蓄率基本涨一倍,前者从激增为,后者从增长为,而居民储蓄率不增反降,从下降到。
金融幻象 第二部分 蛋糕应该如何切:经济增长分配不尽合理(2)
在居民总体收入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的基础之上,居民收入内部分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行业分配不均和级别分配差距大。《十七大前改革难点纵横谈》提出目前中国分配中有四大不公:资源配置不公、行政垄断、明规则缺失潜规则盛行、歧视弱者。四大不公的症结在于既得利益集团越来越强大,既得利益集团只代表小团体的权利和个人利益、靠非正常手段获利,造成了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十七大前改革难点纵横谈》给出的一组数据令人无比震惊: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3年之后,2008年职工收入的行业差距依然惊人。国家统计局2008年4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2008年在职职工的年平均薪资,比2007年增加4297元,提高,但是行业分布不均,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一是证券业,平均年薪17万212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二是其他金融业,为8万767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航空运输业居三,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金融业中的证券业?银行业和其他金融业中,2007年平均工资的成长率,分别为和,增幅超过全国工资平均增幅,说明差距仍在继续扩大?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是木材加工及木竹滕棕草制品业15663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纺织业16222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农副食品加工业17559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11:1?从企业、事业、机关分组数据看,2008年城镇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最高的是机关,为338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其次是事业单位,为2975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倍;最低的是企业,为2835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在行业内部,职工工资不断向管理者倾斜,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央企资产比较集中的27个主要行业,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差距倍数,从2002年的倍扩大到2004年的倍。如果把收入较高行业的管理者与收入较低行业的普通职工工资相对比,差距在百倍以上。
我国的工资结构有如下几个令人不安的特点。一是工资增速总体上低于GDP增幅,更低于财政收入增幅,走的是富国寡民的道路。二是工资大幅度向垄断企业职工和行政机关倾斜,走的是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道路,平均工资增长掩盖了绝大多数人相对收入急剧下降的事实。少数人获得了经济增长的主要收益,多数人承担社会改革的成本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纠正,而且由于垄断利益集团主导了改革的话语权而使得科学、公正的改革愈显艰难。三是薪酬大部分向管理者倾斜,并且差距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很多地方最低工资和最低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幅度,远低于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幅度。
这一系列事实引向的一个后果是,居民拥有的财产差距越来越大。《亚太财富报告》显示,在2007年底,中国共有平均资产(资产包括实业投资、自住房等,不同于下文提到的可投资资产)达到510万美元的富豪万人,而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同时存在每天平均消费不足1美元贫困人口亿。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