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乌金豹子宜高处,粟麦桑麻将自由;不信但看七八月,家家门首望高楼。”〔注:乌金指油菜,豹子指黄豆。〕《娄景书》又载:丙子年来雨更多,低乡田地流成河……。估计明年湖南还会有大洪灾。〔九六年补注:九六年湖南果然又遭百年不遇的更大洪灾。〕
翁先生的天灾预测虽然不是直接从六十纳音理论推导而出,但至少已证明六十甲子的周期的确与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有着深层次的联系。因此,作为研究六十甲子相互关系的纳音理论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探讨。
'二'
六十甲子纳音的理数规律,清朝的江慎修在《河洛精蕴》曾经提到:“纳音生於声律也。杨子《太玄》曰:‘子午之数九,丑未八,寅申七,卯酉六,辰戌五,巳亥四。律四十二,吕四十六。甲己之数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声生於日,律生於辰。’此杨子言纳音之源也。”
接着江氏又用河图数对五音和六十纳音进行了一番计算,虽然头头是道,但很难站住脚。我们认为,要分析纳音规律的正确性,首先得解决三个问题:
一、六十甲子纳音以两个阴阳五行不一定相同的干支单元为一组,配以相同的五行,此两个干支单元必须有理数上的同一性。我们既不能孤立地分析各干各支之理数,亦不能把四个干支笼统搅在一起运算,而必须分析两个干支单元之间的同构关系。例如,“甲子”和“乙丑”之间有何理数上的同一性,“丙寅”和“丁卯”之间有何同构关系,等等。
二、每一组纳音的名称如“海中金”、“炉中火”等等,是由什么逻辑推导而出?
显而易见,六十甲子纳音已经超越了天干、地支原有的阴阳属性和五行生克关系。例如甲子乙丑海中金,其中的干支阴阳各一半,还有木水土三种五行,然而它们都属纳音五行“海中金”,故纳音五行可能是一种理数上合并起来的五行。
要解决这几个问题,我们以为主要的思路必须遵循统一的逻辑,并且这一逻辑最好能与易数基本逻辑统一。
'三'
如果我们把三十组纳音在洛书里循环飞宫,即以每组纳音为基本单元,依次布入九宫,从第一宫起按阳遁依次飞宫,循环不已,就会发现奇妙的景观。具体来说,第一组海中金入一宫,依次飞至第九组白腊金入第九宫,第十组杨柳木又入第一宫,依次飞宫,如此类推。这样,就会飞出十个完全不同的纳音飞宫局势图,我们可把每一个运势图称为一运,十运为一个大周期,共三个六十甲子,计一百八十年构成半个周天数。见图。
'图,纳音十运飞宫图'
图注:纳音十运飞宫图,各运俱以中宫纳音命名。
上面的纳音十运飞宫图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
1、各运1、5、9、宫纳音五行全部相同,而且此三宫在十运中俱不重复;
2、以1、5、9宫为对称轴,各运左右个宫之纳音五行对称,状如羊刃图,以第一运为例,余可类推,见图。
'图'
在纳音五行相同的两运〔指一六金运,二七木运,三八土运,四九火运,五十水运〕各宫五行相同,天干相同,而地支对称,故它们在六十纳音圆周图中形成旋转对称图形,见图。
'图,纳音飞宫十运总图'
仔细观察还可发现,各运1、5、9宫之地支形成两个三合局,而且纳音五行相同的两运,1、5、9宫的天干相同,地支则十二支俱全。
在各运中的纳音五行之生克,地支、天干的分布和生克冲合,形成花色繁多的对称图形,举不胜举,读者可自行分析。我们只挑选其中最有趣味的对称分布进行分析。
'图'
凡各运中,地支以 4、5、6 宫为对称轴,形成两个自洽的半圆环流,两不半圆环对称,以纳音一运为例,余可类推见图:
凡各运中,天干“二八易位”後,天干亦形成两个自洽的环流,两环流对称。以纳音一运为例,余可类推:
'图,天干的“二八易位'
'四'
六十纳音不仅在图象中有对称性分布,而且在洛书运算中亦有对称分布。我们可以用天干和地支所对应的洛书数〔即天地雷图中所对应的宫数〕来对六十纳音进行同余运算。
不过我们必须知道,其中某些数肯定有例外。如子、午、戊此三个干支,子数“1”应变换成“8”,午数“9”应变换成“2”,戊数“8”应变换成“2”数。
这种变换是什么原理起作用呢?
事实上,在前文的第三章第六节中我们就已经知道了两种地支“自指结构”,其中一种“自指结构”是针对地支的五行阴阳极性而来的,其作用在地支藏干一文中得应用,而另一种“自指结构”是针对地支的理数形式而来,其作用就在本节中得以应用,参见理部·第三章的“太乙地支图”即可领悟。
'图'
图注:天干中的戊干之所以对宫取“2”数,此中原理在所谓的“天乙贵人”取用的一文中就早有此理的体现。
天干中的戊干之所以对宫取“2”数,它则也是一种在理数上形成“自指结构”的一种特定形式。事实上在所谓的天乙贵人取用的一文中就早有此理的体现。
下面我们把三十组纳音运算排列出来:
甲×子=3×8=24→化4乙×丑=8×8=64→化4 子由1变换成8
丙×寅=1×8=8 →化8丁×卯=6×3=18→化8
戊×辰=2×4=8 →化8己×巳=2×4=8 →化8 戊由8变换成2
庚×午=7×2=14→化4辛×未=2×2=4 →化4 午由9变换成2
壬×申=9×2=18→化8癸×酉=4×7=28→化8
甲×戌=3×6=18→化8乙×亥=8×6=48→化8
丙×子=1×8=8 →化8丁×丑=6×8=48→化8 子由1变换成8
戊×寅=2×8=16→化6己×卯=2×3=6 →化6 戊由8变换成2
庚×辰=7×4=28→化8辛×巳=2×4=8 →化8
壬×午=9×2=18→化8癸×未=4×2=8 →化8 午由9变换成2
甲×申=3×2=6 →化6乙×酉=8×7=56→化6
丙×戌=1×6=6 →化6丁×亥=6×6=36→化6
戊×子=2×8=16→化6己×丑=2×8=16→化6 戊由8变换成2;子由1变换成8
庚×寅=7×8=56→化6辛×卯=2×3=6 →化6
壬×辰=9×4=36→化6癸×巳=4×4=16→化6
甲×午=3×2=6 →化6乙×未=8×2=16→化6 午由9变换成2
丙×申=1×2=2 →化2丁×酉=6×7=42→化2
戊×戌=2×6=12→化2己×亥=2×6=12→化2 戊由8变换成2
庚×子=7×8=56→化6辛×丑=2×8=16→化6 子由1变换成8
壬×寅=9×8=72→化2癸×卯=4×3=12→化2
甲×辰=3×4=12→化2乙×巳=8×4=32→化2
丙×午=1×2=2 →化2丁×未=6×2=12→化2 午由9变换成2
戊×申=2×2=4 →化4己×酉=2×7=14→化4 戊由8变换成2
庚×戌=7×6=42→化2辛×亥=2×6=12→化2
壬×子=9×8=72→化2癸×丑=4×8=32→化2 子由1变换成8
甲×寅=3×8=24→化4乙×卯=8×3=24→化4
丙×辰=1×4=4 →化4丁×巳=6×4=24→化4
戊×午=2×2=4 →化4己×未=2×2=4 →化4 戊由8变换成2;午由9变换成2
庚×申=7×2=14→化4辛×酉=2×7=14→化4
壬×戌=9×6=54→化4癸×亥=4×6=24→化4
上面的理数运算,只要把“子、午、戊”三个干支之数变换一次就可以,我们发现每一组纳音干支有相等的同余数〔以10为模〕——从而同构,故可隶属同一种纳音五行。
各组纳音之洛书化数还有一个特点:纳音五行相同的两运〔指一六金运、二七木运、三八土运、四九水运、五十火运〕,同一宫位上化数之和必等於10。以一六木运为例〔余可类推〕:
一运一至九宫之化数依次为:4→8→8→4→8→8→8→6→2;
六运一至九宫之化数依次为:6→2→2→6→2→2→2→4→6;
故两运同宫的化数之和俱为10。且前五运化数之和俱为4或8,後五运化数之和俱为6或2;唯艮八宫正好相反,这正是奇点性质的反映。它证明纳音中亦有阴阳宫之分:前五运为阳而後五运为阴。
'五'
六十纳音还有一个问题,这就是纳音之五行是怎么规定出来的?对此我们还没有最终解决,但也看到了一些端倪:
纳音五行的规定显然是从天干五行转化为後天五行的;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