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家与中国证券市场同步发展起来,欣逢中国证券市场盛世的大型券商,按理说,南方证券应该已经积累起了巨大的财富。但结局却非常嘲讽。12年之后,南方证券留下的是巨大的亏损。很难确切了解南方证券留下的亏损和坏帐“遗产”,但业界普遍的估计在百亿之上。这个估计可以从监管部门为料理南方证券后事所准备的应急资金的规模上,大致可以得到证实。不过,这个最后的静态数字与南方证券在12年持续经营中所“转移”的财富相比,恐怕就微不足道了。正是这种在金融面具下持续的利益输送,造就了南方证券一批又一批内部人的暴富。在中国的转型期,这种个人财富的迅速积累,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掠夺的基础之上的。换言之,它是建立在另外一部分人的损失之上的。我们很难在道德上指责这些内部人,因为在我们看来,他们只是一个体制必然要产生的一批“幸运儿”。不是他们,就是另外一批人。真正可疑和可议之处则是,为什么这种体制能够长期存在?在中国证券和金融界,像南方证券这样的“金融搬运工”所在多多,绝非个案。
当南方证券将垮而未垮,中国财经媒体将矛头聚焦于南方证券的时候,南方证券最后一任掌门人阚治东颇为不平:像南方证券这样的公司,又不是一家!不经意之间,阚治东道出了中国证券市场一个让人将信将疑的秘密。虽然阚治东对中国证券业的判断是建立在某种揣测之上的,但这个判断可能十分接近真实情况。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迹象都显示,从进入南方证券到离开南方证券,就连阚治东自己,也自始至终没有搞清楚南方证券的黑洞究竟有多深。因为就在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之前不久,阚治东还铁口直断,南方证券只需要20亿资金即可以起死回生。但实际情况与他的估计显然相去甚远。阚治东没有说谎,他真的搞不清。有报道称,在南方证券最重要也是窟窿最大的委托理财部门,办公室的主任竟然是公司孙姓老总的太太。这样的“人事安排”,阚治东能搞清楚才怪。当然,搞不清楚“黑洞之深”的远不止于像阚治东这类金融机构的老总们。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最高监管部门的中国证监会,恐怕也未必搞清楚过中国券商们真实的财务状况。否则,我们就很难解释,行政部门在为接管南方证券准备应急资金的时候,其金额为什么会一再突破。中国监管部门在南方证券事件中所表现出的这种狼狈,在中国的银行那里,也表现得同样真切。在南方证券出事之后不久的2004年1月8日,中国新成立的银监会紧急召集各大银行,赴京参加内部会议并下令银行收缩券商的融资贷款业务,此外,还要彻底清查各行对券商提供融资服务的真实情况。显然,南方证券真实的财务状况让他们始料不及。然而,作为证券公司主要资金供给者的银行,竟然到现在才“大吃一惊”,未免有些匪夷所思。这种事到临头,所有当事人才一齐“大梦初醒”的演出,似已成为中国金融界不成文的标准“剧情”。当然,在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中,的确有一部分人不知情,那就是广大的储户和纳税人,他们实际上是中国国有金融机构最大的债权人。这些债权人不知道,在对各类金融机构(四大国有独资银行除外)一次又一次的行政接管中,央行耗费的再贷款已有上千亿之巨。央行虽然是管钱的机构,但并不能凭空创造出这些钱。这些钱实际上是以稳定的名义强加给全体储户及纳税人的一种“税”,不管这是以通货膨胀税还是以其他的税收形式出现的。
置之死地而后生,南方证券之死是不是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之生,我们不知道。但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券商之死,肯定是对其他机构的一种有力警醒。这大概也是政府决定接管南方证券最深的用意所在。毕竟,接管这样一个大型券商所费不菲、震撼不小。对于政府来说,这显然是一个痛苦的决策。也正是从政府在南方证券事件中所表现出的“断腕”之痛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证券市场浴火重生的希望。
中国证券市场的新生迹象不仅体现在政府对南方证券以及其他多家证券机构的整肃上,也同样体现在政府对市场操纵现象的严打上。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一批历史最悠久、代表性最强的庄股,开始逐渐被逐出中国证券市场。这批庄股甚至在中国证券市场最严酷的熊市中都一直傲然独步。但显然,它们现在已经被告知,属于他们的舞台正在落幕。
啤酒花,一家新疆的上市公司。自1997年上市之后,就开始了它堪称经典的走势。无论牛市熊市,这支股票都一直按照自己的步调演绎着自己的神话。体现在K线上,这个神话就是那与众不同的走势。除了周期性的拉升之外,这支股票的走势几乎就是一条直线。
颇有一点“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豪迈之风。更绝的是,与其他庄股不同,啤酒花的走势几乎从来就不需要题材。其他庄股还多少要炒炒题材,而啤酒花似乎干脆就在“炒走势”、“炒K线”。对这种走势以及走势之后隐藏着的极端的人格特征,不知情者谓之为“牛”,知情者谓之为玄,而在大多数人看来,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荒唐和可笑。让人跌眼镜的是,这个荒诞不经的神话差一点就挨过了中国证券市场最严酷的熊市。然而,神话终归是神话,在熊市的最后一刻,它露出了荒诞可笑的本来面目。2003年11月3日,运作了将近8年的啤酒花终于倒下了。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又一个纪录:连续跌停14天,在K线上画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悬崖”。这倒是与庄家喜欢惹人注目的性格非常一致,不论是涨还是跌。8年辛苦的庄家之旅,换来的是一场“经典”的笑话。无疑,这个显然是用大量银行贷款所支撑起来的“经典”闹剧,消耗的银行资金将不是小数。
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很难厘清啤酒花最后崩溃的具体原因,但政府对证券市场所展现的监管意志肯定起到了重要的威慑作用。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庄家中,啤酒花肯定属于最顽强的之一。但最顽强如啤酒花者也轰然倒塌,则可能预示着中国证券市场正在告别它的旧时代。这一点,我们或许可以从德隆系股票在2004年开春之后的走势中看的更加清楚。
2003年年底,经过两年多在投资理念、监管制度等诸多方面的清理之后,一轮行情蓬勃而出,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无疑已是牛市重来。然而,就在这个牛市中,有几只股票的走势却格外扎眼。这就是德隆系的湘火炬(000549)和新疆屯河(600737)。在大盘一片涨声之中,这两只德隆系的嫡系部队开始一反常态的下跌。以湘火炬为例,从2004年1月2日开始,这支股票连续下跌,丝毫没有止跌的迹象。在短短的三个月中,这支股票下跌了将近30%。这在德隆系股票的走势中几乎是前所未有的。有意思的是,德隆的这两只股票开始下跌的时间都选择在了2004年开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不管这种时间上的选择究竟是巧合,还是刻意所为,但它的确悄悄为2004年的中国证券市场蒙上了一种“新桃换旧符”的转折气氛。要想了解德隆系股票走势中所隐含的意义,必须了解德隆以及德隆在中国证券市场的象征地位。
德隆自从在90年代中期在中国证券市场横空出世以来,不仅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股票操作模式,也集中了最多的争议和疑问。赞之者认为,德隆是中国产业整合的典范,而贬之者认为德隆是一个公开的神话。毁誉交加、莫衷一是。这种争论和疑问直到今天仍然没有结束。在这个意义上,德隆实际上就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一个最大的秘密。或许,就如许多心
平气和者所认为的那样,这是一个转型时期必然要出现的一种现象。但不管德隆最终的真相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一致公认,德隆是中国股市中庄股的典范。
与在90年代不断“突然”崛起的所有神秘企业集团一样,德隆的早期历史已经无法考证了。据刻意透露出来的零星资料,人们知道,德隆奇迹般的创业史发韧于一家个体照相馆,可以说有纯粹的草根血统。这当然符合一个从白手起家到最终成功的创业资本家的典型形象。由于这个缘故,德隆不但代表了庄股,也成为了中国草根民营企业的形象代言人。不过,这远远不是德隆所代表的全部。自德隆进入中国证券市场之后,中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