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4年第6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大街上那个希腊咖啡馆中见面,他在那儿向我朗诵了描写革命的诗:啊,执法如山的人民,你是太阳,在沉闷的岁月冉冉升起。” 
   
  二 
   
  列宁格勒 
   
  我回到我的城市,我熟悉这里的每滴泪水, 
  每条街巷,我熟悉孩子们的血脉线路。 
  你回到这里,快快吞下列宁格勒沿河 
  街灯的鱼肝油! 
  快些熟悉这十二月的日子, 
  在这不祥的油脂中拌着黄土。 
  彼得堡!我还有可以听到 
  死者声音的地址。 
  我住在肮脏的楼梯间,被带着布撕下的 
  小铃敲打着我的太阳穴。 
  我彻夜不眠等待好友的来临, 
  门的锁链像镣铐微微抖动作响。 
  1930年12月列宁格勒 
  (菲野译) 
   
  列宁格勒 
   
  我回到了我的城,这非常熟悉的城, 
  熟悉到每道纹理,孩提起就在此周游。 
  你回到了这里,那就赶快大口地吃吧, 
  吞食列宁格勒河上航标灯的鱼肝油! 
  你就赶快地辨认十二月的一天吧, 
  一枚蛋黄被拌进了暗淡无光的焦油。 
  彼得堡!我暂时还不想死去: 
  你那里还有着我的电话号码。 
  彼得堡!我还握有一些地址, 
  根据它们我能找到死者的留话。 
  我在一段黑色的楼梯上生活, 
  连根拔下的门铃打在我的太阳穴上。 
  我彻夜不眠地等待亲爱的客人, 
  门上链锁的镣铐被弄得哗哗作响。 
  1930年12月,列宁格勒 
  (刘文飞译) 
   
  列宁格勒 
   
  我回到了我的城市,这像眼泪,血管, 
  和童年的腮腺炎一样熟悉的地方。 
  你到家了,那就赶快去吞一口 
  列宁格勒河岸鱼肝油般的灯光吧。 
  趁还来得及,去跟十二月的日子相认吧: 
  美味的蛋黄已经拌进了不祥的沥青。 
  彼得堡,我还不想去死: 
  你有我的电话号码。彼得堡,我还有一些地址,我能从那儿召回死者的音容笑貌。我住在楼梯问里,嘈杂的门铃撞击我的太阳穴,撕裂了那儿的皮肉。我彻夜等待着可爱的宾客,门上的链子,就像镣铐哗啦哗啦响着。 
  1930.12 
  (杨子译) 
   
  列宁格勒 
   
  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 
  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 
  你回到这里,快点儿吞下 
  列宁格勒河边路灯的鱼肝油。 
  你认出十二月短暂的白昼: 
  蛋黄搅入那不祥的沥青。 
  彼得堡,我还不愿意死: 
  你有我的电话号码。 
  彼得堡,我还有那些地址 
  我可以召回死者的声音。 
  我住在后楼梯,被拽响的门铃 
  敲打我的太阳穴。 
  我整夜等待可爱的客人, 
  门链像镣铐哐当作响。 
  1930年12月,列宁格勒 
  (北岛译) 
   
  我选出《列宁格勒》的四种中译本,足想让大家看看翻译的差异有多大。这多少有点儿像黑泽明的电影:四个译者像证人,对同一事件讲的故事完全不同。好在文本比事件可靠些,并非死无对证。这四种译本中,菲野和刘文飞是从俄文译的,杨子和我是从英文译的。为慎重起见,我参考了三种英译本,包括美国著名诗人默温(w.s.Merwin)和别人的合译本。 
  我一向推崇菲野译的帕斯捷尔纳克的诗,但这首《列宁格勒》却让我失望,粗糙马虎,居然丢了关键的一段,或者说把两段合并了:彼得堡!我还有可以听到/死者声音的地址。(彼得堡,我还不愿意死:/你有我的电话号码。/彼得堡,我还有那些地址/我可以召回死者的声音。)开篇就有很大的问题:我回到我的城市,我熟悉这里的每滴泪水,/每条街巷,我熟悉孩子们的血脉线路。(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再看看刘文飞的译本:我回到了我的城,这非常熟悉的城,/熟悉到每道纹理,孩提起就在此周游。在这里,菲野和刘文飞都犯了相似的毛病,其中三个关键细节:眼泪、静脉、腮腺炎,要不误导要不干脆抹掉了。第三段第二句:在这不祥的油脂中拌着黄土。(菲野译)一枚蛋黄被拌进了暗淡无光的焦油。(刘文飞译)菲野把沥青(或焦油)译成油脂,把蛋黄译成黄土了,而刘文飞把不祥泽成暗淡无光了。最后再看第六段:我住在肮脏的楼梯间,被带着布撕下的/小铃敲打着我的太阳穴。(菲野译)我在一段黑色的楼梯上生活,/连根拔下的门铃打在我的太阳穴上。(刘文飞译)这会让读者误解为某种直接的暴力事件,其实诗人指的是拽响的门铃,是一种虚拟状态。 
  至少从我这个证人的角度来看,杨译本没那么离谱,但也有些不必要的添加物,比如:美味的蛋黄已经拌进了不祥的沥青。人家没提到美味,非要加入译者的味觉。另外,第二段:你到家了,那就赶快去吞一口/列宁格勒河岸鱼肝油般的灯光吧。(你回到这里,快点儿吞下/列宁格勒河边路灯的鱼肝油。)把河边路灯的鱼肝油译成鱼肝油般的灯光,把暗喻变为明喻,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总体而言,杨子译本的缺点是句式长,显得拖沓。 
  我知道我这一路写下去,会得罪更多的译者。我和其中大多数素昧平生,翻译又不是我本行,偶尔涉足而已。说来我是为汉语诗歌翻译的颓势而痛心,而这又与中国当代诗歌的危机相关。但愿我能抛砖引玉,和更多的同行一 
起在中国翻译界和文学界重建一种良性的批评机制。 
  《列宁格勒》以强烈的乡愁开端: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这三个细节简直绝了,把个人和城市,把身体和乡愁连在一起:眼泪——人类最原始的悲哀,静脉——生命之源以及对熟悉的街道的暗示,童年的腮腺炎——往事最个人化的记忆方式。而这乡愁伴随着某种紧迫感:你回到这里,快点儿吞下/列宁格勒河边路灯的鱼肝油。吞下这个动词用得妙,和河边路灯的鱼肝油相呼应,展示了漂泊者那迫不及待的复杂心情。在这里,味觉成为乡愁更深层的记忆。正如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所说的:“然而,当人亡物丧,往日的一切荡然无存之时,只有气味和滋味还会长存,它们如同灵魂,虽然比较脆弱,却更有活力,更为虚幻,却更能持久,更为忠实,它们在其他一切事物的废墟上回忆、等待和期望,在它们几乎不可触知的小滴上坚韧不拔地负载着回忆的宏伟大厦。” 
  这不是普通的还乡之旅,不祥之兆开始出现:你认出十二月短暂的白昼:/蛋黄搅入那不祥的沥青。蛋黄显然是落日,在北方的十二月,太阳暗淡,升不了多高就落下;而沥青是现代都市的象征物。在前三段的层层铺垫下,音调突然骤变:彼得堡,我还不愿意死:/你有我的电话号码。/彼得堡,我还有那些地址/我可以召回死者的声音。在这里,直白代替了意象。作者用呼喊把全诗推向高潮——绝望与抗争。电话号码和地址成为他和这城市最后的联系,成为我还不愿意死的理由。甚至不仅仅为了自己,也为了那些死者。我们注意到,他在这里用的是彼得堡,和题目列宁格勒相对立,显然是在用他自己童年的彼得堡,来否定官方命名的列宁格勒。 
  全诗是这样结尾的:我住在后楼梯,被拽响的门铃/敲打我的太阳穴。/我整夜等待可爱的客人,/门链像镣铐哐,当作响。显而易见,表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对未来的不祥预感,可爱的客人让人想到厄运——那些命中注定的不速之客,而把门链与镣铐并置,进一步强化了可怕的结局。不幸而言中,三年半以后诗人果然锒铛入狱。 
  在我看来,《列宁格勒》是现代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作,正是这首诗,使曼德尔施塔姆立于二十世纪最伟大诗人的行列。其意象奇特精确,结构完整,有一种建筑的稳定感;而音调丰富转换自如,用节奏上的停顿和微妙的辅音对俄文的歌唱性加以限制。童年往事与乡愁、都市变迁与旧址、不祥之兆,对死亡的否认和面对厄运的勇气,无论感情的爆发力与控制力都恰到好处。这首诗后被谱成歌曲,在地下流传了很多年。 
   
  三 
   
  曼德尔施塔姆从阿美尼亚旅行归来,于1930年12月回到列宁格勒。《列宁格勒》一诗正写于此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