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谆蚓渲校魅环ξ叮挥诰湮玻蚍缭铣鲅伞!被蚵叟防锉拥盟贡缰幸痪湓唬28):“语本伦俗,而安插恰在好处,顿成伟词”,正亦言行布调度尔。(323—326页) ①新补十:新的黄山谷诗补注第十个注。
②次韵:步高荷诗韵作诗,高子勉:高荷字子勉。行布佺期近:高荷的诗在布置安排上接近唐诗人沈佺期。
③任渊注,“行布”是佛教华严宗的意旨,华严宗分圆触行布二门,行布指行列布置。
④解《楞伽经》者曰:“名者是次第行列,句者是次第安布”。解释《楞伽经》的说:行布是按次序排列,对句子说是按次序安排布置。
⑤释志磐《佛祖统纪》:宋僧志磐撰《佛祖统纪》五十四卷,详载天台一宗源流。
⑥豫章黄先生:江西黄庭坚。《明皇真妃图》:画唐明皇太真纪子(杨贵妃)图。
⑦行布无韵:布置得不生动。沉疴:严重的毛病。
⑧范元实《潜溪诗眼》:宋范温字元实,著有《潜溪诗眼》,见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山谷,黄庭坚号山谷。
⑨曾季狸:南宋曾季狸著《艇斋诗话》一卷。苏子由:宋苏辙字子由。韩子苍:韩驹字子苍。储光羲,唐代诗人,以田园诗著称。
⑩《文心雕龙》:南北朝时梁刘勰著,讲文学和文章的理论著作。宅位:《文心雕龙·章句》里讲,按照情理来分篇章,按照言辞来分句子。附会:又《附会》里讲练意练辞。
⑾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安排情理有个处所,设置言辞有个位子,指分章分句。
⑿跗:花萼下的花房。萼:花瓣的外部。
⒀附辞:调整辞语,使不杂乱。会义:安排理义,使不颠倒。⒁《文镜秘府论》:日本僧遍照金刚结合唐代的诗论编著成的书。
⒂亲炙山谷:亲自接受黄庭坚的指教。
⒃胡仔、宋人,有《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十卷,后集四十卷。⒄正体:如造房屋,厅堂房室各有定处。变体:如造园林,有各种变化,不按照厅堂房室。
⒅何汶:宋人,有《竹庄诗话》二十四卷。荆公:王安石号荆公。⒆《古诗归》:明锺惺、谭元春合编。锺惺字伯敬。下《古诗归》同。
⒇贺子翼《诗筏》:不详。
(21)郑谷:晚唐诗人。
(22)纪晓岚:清纪昀字晓岚。
(23)陈季:盛唐诗人。
(24)仲文:钱起字仲文,中唐诗人。
(25)西河:清毛奇龄,号西河。调度,即安排布置。
(26)陈简斋:宋诗人陈与义字。
(27)康德:十八世纪德国哲学家。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念:柏拉图提出理念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及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个别事物是理念的影子或摹本。
(28)欧里庇得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
这一则讲行布,钱先生考出行布这一辞是从佛经来的,佛经《楞迦经》里有对行布的解释。行布即排行布置。行布可以指画里的人物安排是否得当。范温讲诗文的布置,即行布。他在《潜溪诗眼》里举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开头说:“‘绔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此一篇立意也,故使人静听而具陈之耳。”即下文“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自‘甫昔少年日’至‘再使风俗淳’,皆儒冠事业也。自‘此意竟萧条’至‘蹭蹬无纵鳞’,言误身如此也。则意举而文备,故已有诗矣。”这里讲开头点明题旨:“儒冠多误身”。下面一段讲“儒冠”,一段讲“误身”,紧密联系。“然必言其所以见韦者,于是有厚愧真知之句。所以真知者,谓传诵其诗也。”指接下来说:“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然宰相职存荐贤,不当徒爱人而已,士故不能无望,故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果不能荐贤则去之可也,故曰:‘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又将入海而去秦也。然其去也,必有迟迟不忍之意,故曰:‘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则所知不可以不别,故曰:‘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夫如是则可以相忘于江湖矣,故曰:‘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终焉。”范温对这首诗的布置,作了这样细致的说明,这就是行布,他称为正体。但诗并不都是这样写的,那他称为变体。如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这首诗全诗主旨在末两句,但开头四句与结末两句的关系,在若有若无之间。与前一首的紧密联系不同。这又是一种结构,全诗先提出三个引兴句,引出“擒贼先擒王”来,隐寓“岂在多杀伤”意,在末句点明。上一首是叙事诗的行布,下一首是抒怀诗的行布。这是两种不同体裁的不同布置。
钱先生又引《古诗归》举陆云《谷风》结句:“天地则尔,户庭已悠。”按这诗作:“闲居外物,静言乐幽,绳枢增结,瓮牖绸缪。和神当春,清节为秋。天地则尔,户庭已悠。”这诗写幽居之乐,虽则贫困,用绳子作门枢,用瓮口作窗,但看到春天的和煦,秋天的清爽,天地是这样,在户庭里已悠然自得。这个结尾,从上文的讲春和秋来,所以放在结末才好。又引谢混《游西池》起句:“悟彼蟋蟀唱,信此劳者歌。”这首诗从蟋蟀唱和劳者歌里引出“有来起不疾,良游常蹉跎”,接下来自然写到游西池的所见了。这个开头起到引发作用,所以放在开头好。倘放在中间,就失去作用了。钱先生又称《唐诗归》的《玄宗送贺知章归四明》的评语,诗作:“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锺云:“第三四句他人便用此作起句矣,一换过,便不见手段。”又“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按这首诗,写贺知章辞官回乡修道,开头“遗荣”写辞官,“入道”点明。次联“岂不”句指“遗荣”,“高尚心”指“入道。”后半首“得秘要”和“方外”指入道,“群僚”“青门饯”指“遗荣”,结合得紧密。对唐玄宗说,“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更为突出。所以锺批认为“他人便因此作起句矣。”但一换,对“遗荣期入道”的笼罩全篇就破坏了,所以“便不见手段”了。
钱先生又结合绝句诗来发挥行布的作用。指出王安石的诗,“看上征鞍立寺门”是一篇中的警句,倘把这句作为结尾,作“断芦洲渚荠花繁,看上征鞍立寺门。”立在寺门前,看友人上征鞍而去,背景有洲渚的断芦,野地的荠花,好像还有不尽的余味可供体会。今把“倚岗从此望回辕”作结尾,点明在望他回来,已经点破了,余味就差了。再像郑谷诗,在傍晚的数声羌笛中,“君向潇湘我向秦”,写出客中作别,似有无限情意含蓄在内,所以好。倘把“君向潇湘我向秦”,跟首句对调一下,作“数声羌笛离亭晚,扬子江头杨柳春。”那末在离别的时候,看到满目的杨柳春光,变成在赞赏春光,没有什么离情别绪,情调完全不同了。钱先生又引试律作例。如同样写《湘灵鼓瑟》,陈季的“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用月白山青来陪衬弹瑟的音调,跟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用江上峰青来做陪衬,意境相似。但钱起放在篇末。
就有余味。陈季放在篇中,下接“调苦荆人怨,时遥帝子灵”,就破坏了有余不尽的意味。又陈与义《醉中》:“醉中今古兴亡事,诗里江山摇落时。两手尚堪杯酒用,寸心唯是鬓毛知。嵇山拥郭东西去,禹穴生云朝暮奇。万里南征无赋笔,茫茫远望不胜悲。”这首诗的首联是一篇之意,“醉中今古兴亡事”这里的“今”即指北宋的灭亡,所以“茫茫远望不胜悲”,首尾呼应。因此只能两手持杯消愁,愁到发白,又和醉中相应。所以“醉中”十四字放在首联才显得突出,放在诗中就不显了。钱先生又引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认为“作发端则超妙”。这诗写谢朓在荆州随王府,被长史王秀之所嫉。他这次出使到京城金陵去,在长江中航行,所以“大江流日夜”写眼前所见。
“客心悲未央”,想到受人嫉妒,所以心悲。这个开头又跟结尾相呼应:“寄言罻罗(张网捕鸟)者,廖廓已高翔。”即对嫉害他的人说的。这个开头不能放到中间去。
(2)
《国朝诗别裁》卷一六梁佩兰《秋夜宿陈元孝独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