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荚嫉乜闯霾斡牖嵋榈木髑希韵虢枰韵碌钠斡牖嵋榈娜怂匦胩乇鹆粜牡囊欤骷蚵缘乃得鳌�
建立正确心态
我们必须特别强调的是:在任何一个机构内,绝大多数重要的决策都是在会议中制定的。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再不能对会议掉以轻心,而应视之为有助于个人事业发展的一种手段。事实上,会议是说服别人接受你的意见的一种场合,也是令你获取成就的一个途径。
懂得借会议获取成就的人,并不见得比别人更聪明,或拥有比别人更多的内幕消息,甚或比别人更受有权势的人所钟爱,而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善于掌握参与会议的技巧。但是,参与会议的技巧的掌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长期的磨练才能奏效。有志于培养这种技巧的人,应以下一次所将参与的会议作为起步点。你要下定决心,让下一次会议的成果,与你过去所参与的会议成果有所不同。你更要下定决心,在你未来所即将参与的各个会议里,你的表现要一次比一次更加理想。西德前总理艾德诺曾说:“我坚持今天的我要比昨天的我更加聪慧。”这一句话似可当作有志培养参与会议技巧的人的座右铭。
二、回避失效会议
有两类会议是注定非失败不可的:第一,时机未成熟的会议;第二,与会人选择不当的会议。现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1)时机未成熟的会议。假如某次会议旨在探讨公司要不要推出一种含润肤效果的新产品。倘若研究发展部门对该产品润肤效果的试验仍未获取具体结果,市场调查部门对消费者试用后的反应仍然未有定论,则在这种情况下探讨要不要推出新产品,显然是言之过早。与会者一旦要在会议中对这个问题作出决策,姑且不论该决策是赞成还是反对推出新产品,他们势必要承担该决策将来被推翻的风险。
(2)与会人选择不当的会议。不适当的与会者所提供的大致都是不适当的意见,这对达成会议目标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例如在讨论运费成本的会议中,倘若运输单位的负责人不在场,则此种会议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对付上述两类会议的最佳途径,便是避免置身其间。可能的话,找个借口不参加。倘若你无法不参加这些会议,则设法令会议延期召开。一旦你置身于上述的会议中,可以肯定的是,你本身将不会是一个赢家。
有准备地赴会
为了令你在每一场会议中取得最大的成就,在走进会议室之前,你对以下几个问题,都必须拥有周全的答案:
(1)谁召集这次会议?为了研讨会议的重要性,首先要问会议的召集人是谁。显而易见地,总经理所召集的会议,要比科长所召集的会议更加重要。其次我们要问:召集会议者是自发地召集会议?还是被动地为他人召集会议?前者的重要性往往要比后者更大。
(2)为何召集这次会议?你若不搞清楚会议的真正目的而贸贸然然走进会议室,你将很容易受创。因此,在与会前你应先澄清:这次会议是否为了那些悬而未决的老问题而召开?是否为了摆脱棘手的问题而召开?还是因为某些人想迫使当局下决心作决策而召开?
借用名家之言
在会议场合中,千万不要以为你孤立无援或势单力薄。事实上,可供你借重的外力,经常环绕在你身边。这就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例如在开会中,有人强烈地反对你刊登广告的提议,因为这个人认为多数的广告支出都是平白的浪费。此时,你可立刻征召广告大亨约翰·华纳梅克来支持你:
“你的这个见解很对!但是我想提醒你,广告大亨约翰·华纳梅克曾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告支出都是平白的浪费,不过广告的真正效果却来自那不及百分之十的广告支出上!’
因此,我们应该从效益的观点来衡量广告,而不宜老是从成本的角度去评估广告的得失!”
再如在会议中,你为了强调公司应调整工资,以恢复日渐废弛的纪律并提升士气,你可征召管仲到你身边:
“这一年来,员工士气的低沉与纪律的废驰,是有目共睹的。我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工资调整的幅度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当员工的收入不足以应付日常的开销,则提升士气或维护纪律都将成为空谈!管仲不是说过‘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吗?”
借重名家之言有两个好处:第一、名家的知名度高,而且广受景仰,因此他们的话语将格外受尊重;第二、名家的话语大概是一般人所熟悉的,因此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
但是借重名家的话语时,你应特别留意:①只引用有利于你的论点,不要解释这些论点的背景,以免受到质疑或非难。②最好只借重已经辞世的名家之言,这样才万无一失。(因为死无对证!)
只要你平时多搜集一些名人言行录,并在开会前事先选定足以支持你的论点的名言,则你的说服力将大大提升,因为孔子、韩非子、孙子、彼得、杜拉克、亚伯拉罕、马斯洛……等人随时会应你的征召而出现在你左右。
借鉴以往经验
所谓先例,即指同类事物在过去的处理方式。妥善利用先例可令你的主张无往不利,因为别人很难驳倒你那获取事实支持的主张。例如有人反对你所提出的聘用已婚女性的主张,你铿锵有力的答复是:“已婚的女性并不见得就不好。两年前退休的王太太与廖太太的优越表现,相信大家仍然印象深刻!”运用先例来支持自己的论点,等于要求反对你的论点的人答复这样的一个难题:“过去行得通的事,为什么现在行不通?”这一个问题是很难答复的。
作好会前疏通
任何外来的新观念的引进,最容易引起人们——特别是利害攸关的人们的抗拒。例如当你提议将公司的广告媒体由报纸改为电视,以便增进广告的效益时,负责广告的单位却举出许许多多的理由来反对你。又如鉴于国外若干厂商因采用某种产品的新配方而获益,你遂提议引进该新配方,但是研究发展部门的人却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来反对你。类似这样的情况在会议中层出不穷,原因是:你的提议威胁到另一部门或另一些人的安全感。试想:当广告媒体果真值得由目前的报纸改为电视,或是产品的新配方果真值得被接纳,则负责广告与研究发展的部门,显然有被于现状或工作不力的地方。基于此,为维护自身的形象,这些部门势将竭尽所能地反对你的意见。
在上述的抗拒之下,你的任何方式的辩解或当面还击,均不足以产生良好的效果。你应在会议之前,先与这些可能反对你的意见的人进行疏通,以便安排一些足以维护他们的颜面的措施,甚至取得他们的某一程度的谅解或支持。必要的时候,你也可以让他们用他们自己的名义提出你的观念。尽管这样做,等于拱手将自己的观念送给别人,但是假如你志在令你的观点被采纳,这样做又何妨!?
不论你是否诉诸会议前的疏通(当然希望你能尽量做到!),在会议中,一旦由你提出新观念,则千万不要在言辞上威胁到利害攸关的人士。譬如就上述的广告媒体的变动与产品新配方的引进的两个实例来说,你的发言最好能够接近下列的方式以便减少抗拒:
“将广告媒体由目前的报纸改为电视,不但可令我们的品牌更广泛地为消费大众熟知,而且广告的单位成本也可因而减低。这一点,广告科的各位先生知道得比我更加清楚……。”
“关于引进新配方的好处,我事先曾经跟研究发展部门的先生们请教过,他们早已注视这个问题,而且认为潜在的好处可不小……。”
谋求沟通方法
在会议场合内,有不少满腹经验的人因表达不得其法,致使其意见无从表达,更不用说被重视或采纳!在大多数人皆不善于表达意见的现状下,假如你能按下面三个步骤提出你的意见,则它被听取的机会必然加大:
以精简而肯定的措辞说出你的意见。
(2)提出几点具体而充分的理由来证明你的意见的正确性。
(3)重复述说你的意见。
以上三个步骤即是一般所谓的三段式的意见表达方式,亦即
(1)意见(2)证明(3)意见的复述。
举例说明:
“我确信产品A可以大量推出。”(1)
“因为头两个月的试销情况较预期高出25%,“而且多数的营业代表都看好。”(2)
“因此,我确信产品A可以大量推出。”(3)
会议场合中的沟通媒体除了有声的语言之外,无声的语言——诸如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