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混沌――心中有数,所以谈笑自若。大家心照不宣,又何必多言? 
  以上都是毛本《三国演义》的情节,而毛本是公认最尊刘的,应该不会是对刘备无中生有的抹黑吧。也许有人会反驳说:刘备“成王霸之业”的祝祷是心理活动,别人如何知之?本文只是讨论演义(论坛上很多尊刘备为正统的其实也都是论演义的),而演义是允许对心理活动描写的,否则,整部《三国演义》里心理活动太多了,都当不得数?那么整部《三国演义》也就被否决了。   所以,很明显,刘备从小就有当皇帝的志向(这个志向不是贬义的),而不是所谓匡扶汉室。也就是说:如果刘备有生之年打败曹操、孙权等诸侯统一了天下,他肯定会自己当皇帝(或者留给他的儿子当,象曹操、司马懿那样),而不会把皇权老老实实地交还给原来的皇室。 另外,刘备的出身也是他被尊为正统的重要依据,这就是所谓“汉室宗亲”了。但我们来看看刘备的出身:   第1回:“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酌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支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孤幼,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 
  这里交代得很清楚了,刘备不过是一个完全败落成庶民的皇族后裔,他的父亲刘弘也不过是“举孝廉,亦尝作吏”,到刘备这一代则是“家贫,贩屦织席为业”。我不是瞧不起贩屦织席,英雄莫问出处,但因为太多的人拿刘备的出身说事,那我也不得不提醒一下:   第20回:帝宣上殿,问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谱检看,令宗正卿宣读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刘胜。胜生陆城亭侯刘贞。贞生沛侯刘昂。昂生漳侯刘禄。禄生沂水侯刘恋。恋生钦阳侯刘英。英生安国侯刘建。建生广陵侯刘哀。哀生胶水侯刘宪。宪生祖邑侯刘舒。舒生祁阳侯刘谊。谊生原泽侯刘必。必生颍川侯刘达。达生丰灵侯刘不疑。不疑生济川侯刘惠。惠生东郡范令刘雄。雄生刘弘。弘不仕(不知上面为何又言尝作吏?)。刘备乃刘弘之子也。” 
  象刘备这样已经经过了N代相传,远离了皇室、流落民间、沦为社会最底层的出身,实在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如果非要论这样的正统血缘,那么象刘备这样的皇族后裔不知有多少人,比他血缘更正统的也不知有多少人了。   更主要的是,所谓“汉室宗亲”的观念是可笑的,完全是封建制度下“皇权世袭”的观念。如果按照这样的观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奴隶社会),应该一直由夏朝的皇族后裔做皇帝,这才正统,其他的都是逆贼了;如果从封建社会开始算,那么就应该由秦始皇的后裔一直当皇帝了,有这样的逻辑吗?别忘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他又是继承了他哪个先人的皇位?他还不是夺来的天下?朝代更替是正常历史现象,何来什么正统不正统?东汉末年适逢乱世,有能者都能居之,为什么非要姓“刘”的人才行?这一点,陈涉早就讲过了:“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真不敢相信,到现在还有人连秦末的陈涉的见识都不如。 所以,我认为刘备和曹操、孙权等诸侯一样,都是乱世枭雄,都是想建立自己的霸业,无所谓正统非正统之分。我不认为忠于汉室就如何好,想成就自己的霸业根本就无可厚非,关键看做了皇帝后是否能心怀天下,对百姓施行仁政。对三国各诸侯的评论,应当从其品德、战功、政绩等方面去讨论,若纠缠于所谓正统地位,立意就错了。            
刘备入蜀前错失的人才!!     
  张世平,苏双:此二人为中山大商,为刘备最初举事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帮助,刘关张的兵器皆出自此二人的捐赠,但是虽然商人未必能战,但是留下来起码会是后勤强援,类同靡竺,但是刘备没有留他们的意思,人家也只当了把过客。 
  太史慈,至平原为孔融送信求救于玄德。与张飞双枪并举杀敌,堪城演义中一经典搭档。艺现于前却未得刘备垂青,与赵云之一见不舍相去甚远,失此一将,深为可惜。 
  陈登,徐州陶谦部下,与靡竺辈同,然几经辗转,虽其对刘备有好感,但是起显然是做地户,呆在徐州不动地方,谁来听谁的,随着刘备被赶走了,其也投降曹操了,其计谋人物虽不比诸葛,但应可类比徐庶,即使不及也强于靡竺孙乾,失之可惜陈硅,陈登父亲,随陈登。 
  吕布,兵败投之,然布终不为人下,一山难容二虎,如刘备可驾驭吕布,蜀中五虎之上当多一飞熊。 
  张辽,随吕布投刘备,可惜吕布未被收编,第一次机会便错失,后吕布兵败身死,曹操欲斩之,为刘备关羽求情救下,但是却未丝毫感激刘备,反而死心塌地的跟了曹操,令人感到十分可惜,如果张辽内心感激刘备后找机会投靠而不是投汉贼。蜀中五虎排名似乎要变动。即使不变当可与魏延为二豹。 
  曹豹,本已归顺,虽未必死心跟随刘备,但是因为张飞酒醉逼其造反实在可惜。 
  刘安,本一猎户,为刘备杀妻取肉,立此功劳却未得刘备赏识提携,虽有推辞之语但显然是刘备未诚挚相邀。 
  裴元绍,本是周仓与关羽的引见人,可惜后者却随关羽名垂青史,他却死在赵云自己人手下,甚为可悲,不然关羽手当有周仓,廖化,裴元绍。 
  刘辟、龚都,帮着刘备兄弟重聚,可惜命轻。 
  关宁,关平亲兄,为文,可惜未肯轻出事人,否则关羽身边当有一智囊。 
  司马徽,出世之人不可得。 
  徐庶,煮熟的鸭子,飞了!我就纳闷了,难道一句恐天下人笑天下人就不笑你了吗?真是掩耳盗铃教学版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皆避世高人。 
  诸葛均,相遇却未得刘备相邀,惜刘备眼中只有孔明,不懂得广集群闲。            
简析刘备的用人——贤而不察     
  历史证明,大凡开国者,一般都注意尚贤任能。刘备屡战屡败,频遭挫折,自然也知道任用贤能的重要。 
  先来谈谈曹操的用人。曹操出于功利的目的,唯才是举,虚怀待人,不惜爵赏,使许多人都甘为其所用。当然,这里面固然有“以权术想驭”的问题,待人处世难免诡诈,有时把不合几意的人杀了,还要唏嘘流泪;有时表面和气而内心痛恨,伺机而除之。但却也不乏曹操以诚待人的事例。对待关羽就是明证。 
  三国时期另一个善于网罗人才的便是孙策。正是因为孙策的善于罗致人才,所以乐为其用的人也有很多。临终前为孙权留下了文如张昭,周瑜;武如程普,黄盖等一批颇有谋略的领导人物。而若论用人,孙权又远在其兄之上。孙策临终前曾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卿。”事实也确实是如此。他敬待孙策旧部,使其乐为所用;聘求名士,鲁肃,诸葛谨皆甘于受其驱使;拔将于行阵,如一代名将吕蒙;不疑归从,甘宁投吴,待之等同于旧臣;不拘泥于年资,敢于任用新人陆逊,既而大破关羽,刘备等等等等。正所谓“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 拔吕蒙于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 下面来说说刘备的用人。不可否认,刘备用人重义,常常能以诚待人,也确实收到了不少效果。例如他代领徐州,诸贤拥戴便是明证。等到他驻扎于新野时,开始了自觉的求贤工作。徐庶来投奔,他器而用之。司马徽隐居,他也去主动拜访。后来又三顾茅庐,咨以大计,打动了诸葛亮。使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此,都揭示了他求贤若渴的心情。而刘备在入蜀前后,也尤其注意广开贤路,对前来投奔的文官武将,他都能授用。例如对待马超,黄忠,庞统,法正就是明证。还有刘璋部下归降文武官员,也能一一录用。 
  刘备也有看人看的准的时候。他临终前劝诸葛亮慎用马谡,诸葛亮没有听从,结果马谡街亭大败;他令魏延镇守汉中,不考虑其它原因,但就从魏延后来镇守汉中的战果就可以看出,刘备的选择是正确的;功曹书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