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乱谈三国网络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陆逊是孙策的女婿,何兹全先生列举了一个事例很能说明问题:“吴主寝疾,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孙权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坚祷告,却偏向兄长祷告,正说明权内心隐处也觉得对不住创业的兄长,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举。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夷陵之战可以把陆逊当做一方之督,并让他独镇荆襄几十年,最后却因为几道谏书就把他逼死? 
  2。猜忌和年老的噬杀。早年的孙权以20之龄领江东,能够对抗曹刘两文英雄,表现出很高用人手段,但是,和很多君主一样,晚年的他糊涂了。而且储君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不小的问题,也难怪孙权会敏感。 
  陆逊死时六十三岁,那一年孙权六十四岁,用现在人的眼光看正是政治上黄金年龄,但那个时代完全不同,东吴各将领往往活不过四十岁,陆逊和孙权其实是两位名副其实的老人了,六年之后孙权就去世了。 
  而从这件事情本身看,惩治陆逊一人足够了,但孙权组组牵扯了一排人:“逊外生顾谭、顾承、姚信,并以亲附太子,枉见流徙。太子太傅吾粲坐数与逊交书,下狱死”。 
  这样归结起来,其实在陆逊的死这件事情上,孙权更多的是被自己的猜忌和晚年噬杀意识操纵了,如果只是政治目的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的。 
  而陆逊以“先见之明”著称,最终却没有看透这位猜忌的君主,或许陆逊当时也老了,竟然在立储君这么大的问题上和孙权拧着干。 
  何兹全先生说:陈寿评论孙权“有句践之奇英”,非深知权之为人,固不能道此。            
评孙权的才能     
  首先,如果孙权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家伙的话,又何来那么多英杰甘于受之驱使呢?足见孙权用人高明之处。连孙策临终之前都自认为自己用人不及其弟。事实上,孙权治理江东期间,除了敬待孙策旧部之外,还到处“聘求名士”,鲁肃、诸葛谨等当世英杰皆为之所用;拔将于行阵,培养出了一代名将吕蒙;开诚布公,对部下以诚相待,例如他与诸葛谨毫不怀疑的信任,二人之间的情感甚至超过了刘备与诸葛亮的情感。足见孙权的用人水平,纵然不能算第一,也不至于落后吧! 
  关于他与刘备之间的盟约的问题:在那个时代,不存在永恒的朋友,不存在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刘备与孙权之间的同盟无非是因为曹操大军压境,单靠任意的一个军事势力都难以抵挡才形成的。可见孙、刘两方都是为各自的利益而同盟,并不是出于真心。既然如此,他们在结盟的同时,也就需要为自己的利益而考虑。后来刘备迅猛发展,占据了西川。而关羽又盘踞荆州不还。荆州不在东吴之手,对东吴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再加上刘备此时又战局了西川,对孙权的威胁已经超过了曹操对孙权的威胁。所以,孙权在自己的利益严重地被刘备所影响的情况下,自然要与之决裂了;再加上曹操也受迫于关羽,迫切地希望铲除关羽的威胁,所以,孙、曹两方自然就轻而易举地联合起来了。至于后来刘备兴兵讨伐东吴,孙权难道还会为了什么所谓的“孙刘联盟”而把荆州再让给刘备不成?自然只有与曹丕联合了。 三国时期这种政治上的合而复分、分而复合也是司空见惯的,没必要讲什么“仁义道德”。例如刘备,在夺取刘璋的基业时可曾有半点仁义?有人说那是刘璋先动了刘备。其实那只不过是刘备的借口而已。刘备如果真的不想占据西川,那他入川干什么?难道真的是帮助刘璋吗?他如果不占有西川,又如何成就大业?直接进中原与曹操死磕吗? 至于陆逊的问题。我想孙权是有一定的过错的,但不能全怪孙权。因为在古代,功臣被杀害、被逼死的不计其数,更何况陆逊最后还涉及到了东吴继承人的问题呢。而其他,像曹操也曾经逼死过足智多谋、功劳赫赫的荀文若;而刘备呢,大臣周群新劝阻刘备进军汉中而终生不得提升,张裕因在刘璋部下时曾经开过刘备的玩笑而被刘备借故处死,还有不少谋士曾经因为劝阻刘备称帝而被贬官等等等等,都是这一类的事情,单单说孙权,显然有些偏激了。而孙权当初在彝陵之战时不拘一格地重用了陆逊,倒是非常值得称赞的。要知道,虽然那时陆逊已经38岁,而且还协助过吕蒙消灭关羽,但陆逊当时的资历在虎将如云的东吴还是算少的啊,孙权的这种眼光和战役进行过程中对陆逊的信任,倒是值得夸赞的。 至于孙权本人,也不像原文作者说的那么菜。孙权的军事才能确实不行,但要说其政治才能,倒是很不错的。例如关羽曾经大骂东吴求婚使者,孙权知晓后,表面上并没有拿关羽怎么样,而暗地里却在加紧谋划,可见孙权所具备的战略家的心计。类似的事情在《典略》中也有记载。后来彝陵之战末期,曹丕的大军压境,而刘备败逃白帝城,诸葛亮、赵云又来支援,一时间形式反而对东吴极为不利。孙权审时度势,再次派人向刘备请求“复通”,自己则一心一意地对付魏军,结果成功地打退了敌人。这也说明了孙权很具备一个大政治家的才能,很善于随机应变、把握时局。 最后说说孙权妹妹的问题。古代向来重男轻女,女人一般都被作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地位不是很高。尤其在三国时期,政治婚姻的现象特别严重。这类的事情有很多,这里暂不赘述。不过只因为这个就说孙权无情无义,显然是过分了。 
  总的来说,孙权既然能与曹操、刘备并列,就绝对不会是一个庸才。相反,在某些方面,孙权还表现地很杰出。辛弃疾称之为“年少万兜鍪”,曹操称之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绝非过激之词。            
孙权的对外方略     
  三国时代,孙权是与曹操、刘备角逐天下的主要人物,同样属于史家所称三国英杰之列。论年龄,他比曹操小27岁,比刘备小21岁,在三人中是最小的,曹、刘算得上是他的父辈。论抱负、论作为,小一辈的孙权完全不亚于曹、刘,曹操就曾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字仲谋)”的感叹。从执政时间和在世时间看,他是三国君主中最长的一个。曹操做到魏王不久便于公元220年春正月病故,活了66岁;刘备称帝两年之后便于223年夏四月去世,终年63岁;孙权自200年成为江东之主,到252年才病逝,享寿71岁。他是三国时代的主要见证人。吴国在三国之中立国的时间也最长,前后凡60年,其中孙权称王称帝时间有32年,从他当江东之主算起,则叱咤风云有53年。 
  孙权所以能长期据有江东与曹、刘周旋,最终创立帝王之业,成为三国时代执政时间最长的一国之主,确有其不同寻常之处。《三国志》称他“任才尚计”,《三国演义》也写他善于用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他在对外方略上善于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比较好地适应了形势的需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果说历史上的曹操以运筹帷幄、长于权谋为其主要特点,刘备以讲贤德、讲仁义为其立身准则,那么,孙权则以屈身忍辱、善于应变作为他实现政治目标的主要手段。我们据史剖析孙权的对外方针和策略,有助于了解孙权其人,了解在复杂的对外交往中联合与斗争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特点。 从联刘抗曹到反刘降曹 公元200年,孙权继其兄孙策成为江东之主时,年方一十九岁。这时,曹操正与袁绍展开官渡之战,逐鹿中原;刘备尚未成为割据称雄的一方势力,正依附袁绍,袁绍被打败后,刘备又于201年投奔荆州刘表。从孙权继位到208年曹操南取荆州之前,曹、刘、孙三家尚未展开全面交锋,孙权对外方略上还不存在联合刘备的问题。到曹操南取荆州时,联刘抗曹才提到议事日程。   公元208年秋,曹操南取荆州,东下伐吴,迫使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抵抗,从而展开赤壁之战。当时,曹操大军压境,扬言要跟孙权“会猎于吴”,东吴群臣几乎都主张投降曹操。孙权在鲁肃、周瑜的支持下,断然决定抵抗曹操,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取得重大胜利,使曹操一举统一全国的愿望落空。赤壁之战后,联军乘胜追击曹军,继续展开争夺江陵之战、进据夷陵之战和刘备南征江南四郡之战,与此同时,孙权在淮南开辟第二战场,与曹军交锋,迫使曹操在荆州撤军。这次孙、刘联合抗曹,不仅挫败了曹操,使曹操一举占据荆州、平定江东而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