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被它管理人中老一代的家族成员赋予了极大的权力。
更为奇特的是,信托的主要财产是贝莎默证券公司,由菲浦思家族投资,
购买股票和债券、不动产、石油和天然气、风险资本协议等等。它的股票只
能卖给家族其他成员,因此一个较年轻的成员对自己的资产没有多少发言
权。1911年贝莎默资产是7500万元,到1987年增加到15亿美元,虽然这
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扣除税金和红利后,年增长率仅为3。7%多一点。贝
莎默证券公司和贝莎默信托共同负责菲浦思家族的股票生意,但在私人买卖
领域却不一定需要和贝莎默信托合作。
贝莎默提供的私人服务大大超出了任何家族机构的服务范围,约翰·菲
浦思的9部小汽车只是一例,那儿有常人能想拥有的一切。它负责开闭棕榈
滩的别墅,当盥洗室堵塞时,有管工负责疏通,草坪和屋顶有人管理。雇人
将船驶出新港,当然,当主人到亚利桑那游玩时,还负责蹓狗。主要的家务
活,如重新粉刷,都另行收费。服务中的其余部分,尤其是为第二代和第三
代服务,实际上,大部分服务都不申报纳税——因而也是免税的,因此增加
了红利收入。这很好,虽然未能完全符合税法精神。
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家族计划”与先前的亨利·菲浦思不同,经常出现
一些不稳定的情况,矛盾重重。
1957年,莱布兰德——罗斯兄弟和蒙哥马利公司的审计师们研究发现,
管理者和委托人之间的内部交易,使贝莎默没有达到应达到的成绩。由于这
个原因,第三代成员艾思蒙德·B·马丁开始用法律手段从贝莎默撤出资金。
70年代早期,这个家族在房地产业上的投资损失了8700万美元,但仍未使
家族觉醒(老亨利不相信债券而相信房地产,但他从不用借来的钱投资——
只用现金)。溃败之后,艾思蒙德的队伍中又增加了他的大外甥,玩马球的
温斯顿·格斯特,奢侈的生活已迫使他不得不卖掉了帕姆海滨、许多古玩和
艺术品。直到1974年,他们在法律上的努力才有了些许回报。那时,贝莎默
为支付现代化的费用,试图征收信托代理费。随后,加入马丁和格斯特集团
的有格斯特的姐姐,狄安娜·曼宁以及另一位亲戚玛格特·伯格那。这回反
对者取得了胜利,新泽西法院判决削减将近一半的代理费。
在这一段时间里,家族每年多支付税款数百万元,因为贝莎默的收入要
先支付公司所得税,利润分给股东后再交个人所得税。因此一段时间过后,
温斯顿的儿子费瑞德克·格斯特,也加入了逃离“家族计划”的队伍之中。
此后,在70年代早期,贝莎默做出了明智之举:除照管200位菲浦思家
族成员的事务外,引进外界账户。通过比较外界支付的相同费用,来缓解心
怀不满的成员的批评。“公开化”意味着将你的分析和操作过程向外部委托
人公开,他们如果不满意,可以离开。这样有助于你保持努力。由于服务对
象的增加,使得费用分摊后降了下来,同时也容易雇到更称职的人。
近些年来,由于卓越的业绩,良好的管理和丰富的想像力,账户款额已
增至50亿美元。菲浦思家族支付的费用仅占总费用的1/3。贝莎默只允许大
额账户加入:最少的年费用为45000元,以1%的资本费用率为基础,而对
于增值的部分以及国外证券则按 1。25%收费(外国投资事实上业绩不好)。
最近几年,贝莎默的最好成绩是平衡的资产结构和权益账户以及账户的公
正。
尽管如此,贝莎默(或者5600号房间)永远也不会建议自己的客户按照
… Page 66…
菲浦思的“家族计划”的模式来处理资产了!
美国信托业的沉浮
我们已经考察了家族机构;现在让我们看一下美国最古老的投资管理公
司,纽约美国信托公司。它于1853年开业,在那时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不仅
作为顾客的代理人,而且提出投资建议。
那时,股票还是个新鲜东西,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仅有24种股票上市,相
对于现在的数千种,规模太小了。因此把资产分散投资于股票和债券 (或者
投资于互助基金和房地产业)的思想是不可能出现的。信托财产经常以不动
产或其他有形财产等受托人可以亲自管理的形式存在。
但本世纪初,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富家财产转换成各种公司股票,富人
们需要专业人才来为他们理财。美国信托公司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其他许
多成长在本世纪的有名气的信托公司,最后大多变成了商业银行,信托业成
为它们的兼营业务。美国信托公司虽然也开展了商业银行业务,却一直把信
托业务放在首位。现在它是银行界少数几个纯粹进行信托业务的银行之一。
可是它的顾客不时地需要现金,就算是一个有几十万身价的人也需要贷款。
因此,仅仅是比其他银行利率高出0。8%水平,就可以令客户们纷纷抽回自
己的资金了。他们不在乎持有货币而增加的额外成本。
美国信托公司曾经是银行信托业的骄傲:有一批聪明且富有经验的员
工,他们了解生活、金钱和家庭。我的外祖父、摩根的一位同事,为了他的
孩子和孙子,曾将一笔信托财产存放到该公司中。
但连续的成功使他们自鸣得意,问题出现了。“信托公司”事实上变成
了一个俱乐部,丧失了在一个充满困难的竞争世界里生存所需要的那种敏锐
的创造力。我们正面临着通货膨胀、高技术、社会变迁,还有日本人的威胁,
生活热闹极了。
通往投资厄运的捷径是失去对危险趋势的感知,在股票市场上,你只有
做别人不曾做的事才能发财。如果你参与到集体的快乐与恐慌之中,你将失
去赚钱的机会。避免此种境遇的一个办法是,请一位聪明富有经验的大人物
来管理,就像摩根拥有朗其特·亨廷顿一样,一个彻头彻尾了解投资游戏的
人,并且在必要时可以改变行情。他可以挑选并控制新手,客户感到他对世
界无所不知,不像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干巴巴的图景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我
们是通过影子来了解事物本身的,我们的知识是通过无数数据形成的)。当
这位大人物因年老而离开以后,他的继任者或许是一位目光短浅的新手,于
是,事情就变糟了。之后,董事可以从银行里请一位新的经理,强调要恢复
秩序,使利润回升,然而,由于不是投资者,他将无法进行有效的投资,而
且在混乱状态下也缺乏长远的战略。
美国信托公司学会这个道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在70年代早期股市的
狂升时——“一次性买卖”时代——受到了双重打击。他们当时认为一些企
业——“漂亮的中年人”或“纯洁的少女”——比其余的企业有着更好的持
股前景,因为一旦持股,就高枕无忧了。这将使管理变得容易些,并带来丰
厚的利润。
可惜的是,这种想法和华尔街上的所有观点一样,注定要走向灭亡。许
多“中年人”——雅芳实业、波拉洛德、静电产业等公司——在1974年以后,
… Page 67…
收益能力萎缩到原来的 1/5~1/7,甚至更低。美国信托公司再次受到打击,
高价买进的股票损失惨重。更糟糕的是,当市场开始复苏的时候,带动大盘
上扬的不是成长股,而是“夕阳股”,如美国钢铁公司、通用汽车等。
美国信托公司解雇了那些喜欢“中年人”的经理。后任者抛出了“中年
股”买进了“夕阳股”,可是此时前者已经降至最低点,开始反弹,而后者
却已达到了它的顶点。
于是出现了新一轮的解聘,当然,许多人是自动辞职的。美国信托公司
的研究部人数最少时曾从20人减到4人!这个银行已有百年历史了,而且仍
打算继续下去。可是在客户心中,存活与否关键取决于人的因素,而不是公
司的历史。在1976年到1979年间,养老金部门的主管更换了5次,这样一
种状况怎能让客户有安全感呢?
上述这些人事变更都无济于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