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高盛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挂上电话后,时年42岁的多布金没了主意,一筹莫展。“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第二天仍然不知道该做什么。第三天还是不知道该做什么,我开始失眠。到了第四天,当站在淋浴喷头下时,我突然 啊 地大喊一声,意识到了我们该做什么:把整个证券承销业务翻个底朝天。”

证券承销业务几十年以来一直围绕传统意义上的核心需求展开:当企业需要融资的时候为新股发行找到发行对象。为了获得私人投资者的资金,证券公司通常会安排个人投资者开户的零售业务经纪公司组成承销团。但是,负责证券发行的主要承销人对这些个人投资者事实上一无所知,他们只关注批发业务,即他们的传统客户 证券发行企业。在私人投资者主导证券市场的年代,这一系统运作良好。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机构投资者成了证券业的主导。对于由专业投资人员进行决策的机构投资者而言,传统的承销团业务模式不仅完全过时,而且毫无价值可言。传统模式既不了解不同投资机构投资组合的组建战略,也不了解其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为何决定购买或拒绝购买某一种证券,更不了解投资机构中研究分析人员的特定作用。老派的承销人对机构投资者主导下新市场的证券营销和发行方式完全没有概念,更不懂得营造销售攻势,以及如何针对老道、挑剔的机构投资者安排有效的路演。多布金吃惊地发现,“他们甚至不懂得在介绍情况前应该提前演练几遍”。

正是在淋浴喷头下灵光乍现的这一刻,多布金顿悟到高盛如何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同这种过时、过气、僵化的模式的竞争中一招制胜。“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二级市场上服务机构投资者的那套技巧和战略用在一级市场上。我们的销售人员应该能够让客户信服 高盛和机构投资者的关系最棒,高盛同最好的机构股东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懂得如何把好点子推销给最好的机构投资者。”

大投行关注的永恒主题是保护传统的主业,这是公司高管最熟悉也最擅长的业务领域。这一业务也往往是企业历史上最赢利的业务,已经成为企业的传奇。但是一种商业模式不会永远有效。随着客户和客户需求发生变化,中介机构也必须作出改变。如果曾经辉煌的商业模式已经僵化过时、赢利能力下降,却还像印度圣牛一样神圣不可侵犯,是很危险的。然而,改变绝非易事。几乎没有人会仅仅因为传统商业模式不合客户的心意就放弃习以为常的、舒服的工作方式。

华尔街的传统证券承销团模式集中体现了这种历史遗留问题的弊端。承销团的组建规则完全不符合投资银行注重实效、绩效为先的行业特点,倒更像大学生联谊会的那一套。大公司非常在意在彼此的证券承销过程中维持其“传统”地位。由于协助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主要投资银行没有零售销售网络,需要借助零售经纪公司的网络来安排销售。这些“销售网络”因此颇具威力,但也成了改革的阻力。

零售经纪公司只和私人投资者打交道,而承销人只和发行人打交道,没人去同时兼顾投资者和发行人。于是高盛把自己定位为介于两者中间的服务机构。机构投资者势力的强劲增长引发了买方市场的重大变化,而相应的服务却出现了真空。机构投资者的特定需求完全有别于私人投资者,零售经纪公司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它们要购买的不是100股股票,而是10万股。它们需要的不是私人投资者常用的一页纸的报告,而是20~50页长的、由真正了解公司的行业专家所提供的、有丰富材料支持的分析和建议,说明哪些公司值得投资,理由是什么。股票市场已经逐渐从私人投资者向机构投资者转移。圣路易斯一家地方性的零售经纪公司根本无法满足机构投资者的服务需求。他们需要的是关于公司和行业的深入研究、大宗交易,以及同发行人管理层的直接沟通。

高盛在每只证券发行前制定周密的营销方案,加之有效组织内部机构,成功实现了高额的股票销售量。如果发行人是联邦百货,高盛的零售行业分析员乔?埃利斯就会出动,走访主要机构投资者:1天在洛杉矶,1 天在旧金山,1天在明尼阿波利斯(主要拜访投资者多元化服务公司),2天在芝加哥,3天在波士顿,三四天在纽约,2天在费城。埃利斯将同每家投资机构的零售业分析员和一到两位投资组合经理一同分析零售行业,确认联邦百货的竞争优势、战略和发展前景,提供当前年度的主要数据,阐述其发展方向,并回答问题。与埃利斯同行并负责介绍全面情况的销售人员则把精力集中在揣测投资者意向和估算潜在的购买需求上,以采取最佳方式获得机构投资者的大额订单。

多布金的解释是:“只要有时间,我们对待所有发行都如同大宗股票发行那样处理。对我们和客户而言,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首先,我们得认识到,机构投资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多了几个零 相应而来的就是我们手头有多少时间可用于高效地安排承销工作。承销规模更大,而承销时间却缩短了。另外,就股票发行业务而言,我们面对的是一级市场,与日常经手的增发业务不同,发行人的管理层和我们站在一边,积极配合我们。我们自己的资金基本上没有风险。我们的股票承销业务同传统模式只有一个共同点:使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招股说明书。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规定,我们在销售阶段不提供书面研究报告。但我们的确会派出分析员扮演“造雨者”的角色,四处游说,为正式发行工作打基础。尽管没有正式的书面研究报告,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销售人员就不能口述主要情况,介绍高盛行业分析员的分析意见。与此同时,高盛将确认可能的主要买家,同发行人管理层共同打造公司形象,设定合适的价格。”

在面对机构销售时,高盛能够采取量身打造的销售方式,这是因为高盛在同机构日常合作的过程中早已熟知它们的喜好和投资决策流程。多布金及其团队告诉发行人的高管人员:“我们知道你们很想吸引某些特定机构成为投资者,向它们推销你们股票的正确方法如何 ”接下来,他们会强调自己熟悉机构市场的各个层面:投资组合经理、分析员和交易员,他们更懂得如何利用高盛自身的投资研究能力,懂得如何安排大宗交易。多布金回忆说:“这些公司主管对此非常感兴趣。我们占了上风。同时,我们还向这些高管表现出我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不像其他公司那样,使用既不了解他们公司又不熟悉机构投资者的无趣而又自以为是的投资银行家。我们在发行人和库恩?洛布、雷曼兄弟、崇德这些老派承销商之间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因为我们对机构投资者了解得非常透彻,而它们真是什么都不懂。然后我们再在发行人和零售经纪公司之间打开另一个突破口,因为发行人认定,随着优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上升,股票的市盈率将随之升高。而这是因为我们营销得力,为它们的股票创造了需求。”

传统承销模式基本上是一边倒的对抗式:承销团同发行人携手通过零售网络将股票配售给私人投资者。多布金却站出来说:“嗨!我们同机构投资者每天也在进行同类的销售。这可算不上什么 难得一见 的特例。”只要别人愿意听,他就滔滔不绝地介绍他的新模式如何能实现共赢,让发行人和机构买家通过合作达成共识而实现双方受益。“价格必须公平,这一点双方心里都有数。发行人和机构投资者都上钩了。成功的诀窍就在于此!”

通过对证券承销业务的重新解读和紧锣密鼓地全面推广,高盛迅速承揽了众多承销项目,扩大了在单一项目中的承销份额,甚至在几个大型承销项目中成为唯一的发行人。正如多布金说的:“利润翻了几番。”1985年以后,高盛在股票承销排名榜中连年居于首位,只有一年除外。“就像我奶奶常说的, 总不能十全十美吧。 ”

高盛在美国股票承销业务上可谓大获全胜。但是在高盛,一向是“好人没好报”,多布金被要求必须在欧洲重塑美国的辉煌胜利,先从英国开始。20世纪8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带领保守党开启了英国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将其转变为公众持股的公司。投资银行克莱沃特-本森(KleinwortBenson)中标负责安排英国航空、英国电信和英国燃气公司的上市发行,一举成为英国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