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梢缘模一故欠钊澳悖鹣虬胃伎梢宰霭沤渡壬茸较吕吹睦嗣茄啊BA的课堂上,老教授们讲得唾沫横飞,口中说的动辄都是亿万级的全球500强的评书,下面的阔老板们也听得入神。如果你在菜市场上摆个地摊卖点大力丸、狗皮膏药,我想还是不要去听,也更不要相信这些玄之又玄的龙门阵。
我就不相信,你5毛一张,贴在人家身上还不晓得有没有效的狗皮膏药真的能吸引海外VC、天使基金们的目光,跟你合作搞什么资本运作,登陆纳斯达克。你当然可以这样计划,三年一小赚,十年一大赚,三赚两赚就成了中国狗皮膏药行业的一哥。但我想,当你还在菜市场靠忽悠老太婆、老太爷为生的现在,还是谦虚一点,别整天老琢磨你的狗皮膏药帝国,能赚一个铜板是一个铜板吧。
彻底了解自己的能耐
我们常常听到各种人发财致富的故事,也看到周围有人不断成功,但自己去干,却远不是别人那样潇洒。
许多钱是看得见得不到的,就像电视里的美人,只适合养眼。
机会确实很多,但并非你都能抓住,因为每一个机会的实现,都有赖于大量的准备工作和复杂的操作过程,这就将大多数人淘汰在外。
我们往往只看见别人成功时的荣耀,却体会不到过程的艰辛,所以会产生错觉,以为遍地机会唾手可得。如此一来,很容易见异思迁,消耗了很多精力,最后还是一事无成。
经商和治学、为人一样,也需要专一,需要有定性。共产党之所以能从小到大,最后夺取政权,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建立了红色根据地。有了根据地,才有了立足点,有了事业发展的基础。经商若没有一个主攻方向,不能在某一领域潜心经营,则形同浅水,翻不起太大的波浪。
其实,人之所以迷失方向,往往是因为不能认识自己。对自己估计太高,则流于幻想,虽有远大抱负,却无实际可能,除了碰壁,终究是一场空;估计太低又可能浪费资源,高射炮打蚊子,不仅可惜了炮弹,蚊子也不一定打得好。
杀鸡用牛刀,杀牛用鸡刀,都是不对的。分不清是鸡是牛,就找不到合适的那把刀。
决策失误总是由认识失误造成的,所以关键是认识自己,任何事业的成功之路,都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
做自己的领导
其实我也怀疑赵匡胤陈桥兵变那阵,十有是老赵和手下的死党们事先商量好了的。今日你给我老赵龙袍加身,明日我老赵给你封官提干。至于杯酒释兵权那段,导演,请忽略,没有将这帮知根知底的老家伙们咔嚓掉永绝后患,我老赵已是非常仁至义尽了。身为开国元勋,还能回家抱娃娃,算是便宜得很了。
穷人做生意,不管你把它比作落草为寇,还是跳海求生,反正就那么个意思,龙袍加身,不好意思,你就得把皇帝的架子抖到底,否则就是谋反,就得诛九族。那你老赵还有什么好谦虚的,拼得一身剐,也得把皇帝老儿拉下马。要不然,皇帝佬儿就得把你的脑袋取下来当尿壶。
道理就这么简单。穷人做生意,就是要解决娃娃的奶粉钱,老婆的胭脂口红钱,老妈老爹的养老活命钱。这话让善于资本运作、项目投资、资源整合的豪强们听起来,固然又好玩又好笑——匹夫之志,吃喝而已,哀哉!
做自己的生意,让老爷们去笑吧。在你小小的豆腐作坊里,跟他们在自己的豆腐集团里,感觉都是豆腐们的君王,没什么两样。你既然穿上了豆皮做的龙袍,那你就是豆腐家族的皇帝,你就得把皇帝进行到底。先不要问自己有没有能力、资格、阅历、学识、德行来坐这把龙椅。
你要去翻老学究们的书,没有哪个不说只有像尧舜禹这样的圣贤才有资格当皇帝。你再翻下去,可能他们还说过,只有孔孟老庄才算是个标准的人。这一点,我看,你应该向陈胜吴广学习,揭竿而起,做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牛人。龙椅又不是谁家的,你凤阳朱元璋、河北赵匡胤坐得,我绵阳的狗娃也坐得!不就是赚钱当老板吗,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吗?
时刻学习
北大的学生埋怨说,来上学的大腕太多了,伙食都贵了。
确实,不光是北大,只要是稍有名气的大学,都办着名目繁多的进修班,上至MBA,下至短期培训,越是价格不菲,越是门庭若市。只要专业设计得好,再有几个名气大的老师,再高的学费也不愁没有人读。就专业的设置来说,最热门的当然是经营管理,教人如何赚钱,自己也就不愁赚不到钱了。
某策划大师替人洗脑,所到之处人头攒动,买一张200元的门票,还要开后门。听完出来的人,个个红光满面,很开窍的样子。
知识和文化仿佛空前地值钱。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来最早的市场化是流通领域的市场化。无非就是买进卖出,赚个差价,只要你不怕背上个“投机倒把”的罪名,南下广州,北上俄罗斯,几年跑下来,没有不赚钱的。
乱世出英雄。当年的陈胜、吴广,一介农民,还称了王,把个秦朝弄得摇摇欲坠。但是最先揭竿的人,总是坐不了江山的,最终把事情搞定的,还是刘邦。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都是如此,除了客观的诸多原因,恐怕还是与自身的素质有关。
最早起事的人,大多是草莽英雄,靠的是侠肝义胆,甚至一身蛮力,本能的东西多一点,深厚的底蕴少一点,终是难成大事。
现在再来看80年代的倒爷,钱是赚了不少,但素质普遍不高,就凭那几板斧,在风起云涌的改革浪潮中,很难走得更远。
随之而来的第二次市场化浪潮,是生产资料领域的市场化。这时的胆量和体能就已经不太管用了,要想在“双轨制”当中跑出差价,除了有心计,还得有背景,倒服装和倒钢铁、倒土地,那完全是两回事。拿到了批文就等于拿到了钱,权力第一次大规模地成为资本。那时候的知识是不值钱的,没有人能靠知识赚大钱。
直到第三次浪潮,90年代初期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知识阶层才看到了一线曙光。股市成了富人的孵化器。尽管除了上市公司本身的员工,要想获得原始股,多少还是得与权力挂钩。但毕竟,有了股民,有了股评家,有了庄家,有了操盘手,这些人都在一个市场里混,而这个市场,是靠头脑吃饭的。
但是知识阶层的全面胜利,还是在第四次浪潮,在90年代中期开始的知识与技术市场化。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柳传志、王志东、张朝阳、丁磊、马云等等,就是这时出现的。细算起来,也就不过十来年时间,超级富人仿佛一夜之间,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一地,其声势之汹汹,简直有点令人恐怖,这就是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迅速地转变为资本,从精神财富落实为物质财富。
同时,权力对经济的影响渐渐淡化,经济越来越按照它本身的规律运转。当经营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时,知识就显示出了它固有的价值。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现在再来回味这句话,确实能够体会到它的真谛了。没有知识,不再是没有格调这样的小问题了,而是意味着没有竞争力,关系着生死存亡。
人是需要学习的,生意人更是如此。
但对不少的生意人来说,生意本身就像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人的精力。无穷无尽的具体事务、应酬,再加上奢华享受的诱惑,很多人已经无力他顾。其实这两者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忙于事务,疏于思考,整个人就很容易物质化了,也就很容易陷入物欲的陷阱。而一旦陷入物欲,就更加不能充实头脑。
这就是一个矛盾了。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解决得好不好,最终可能是一个企业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实用的知识学起
知识经济火得很,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我们老祖宗早在千年之前就给我们描绘好了一幅壮观的知识经济画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只要你有了知识,嘿嘿,那基本上就有房有车,锦衣玉食,荣华富贵,长乐未央。你看,知识这玩意儿是不是个好东西?值不值得你头悬梁锥刺骨、程门立雪、凿壁借光?
书读得好,经济问题,个人问题,一切问题的问题,似乎都可以迎刃而解,游刃有余。难怪,几千年来,手无“搏”鸡之力、走路病歪歪的士子们,一直排在农、工、商的前面,地位固若金汤,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