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辽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大明历本宋祖冲之法考异:「祖冲之历,已见前史,而此志全录之,盖作史者徒求卷帙之富,於史例无当也。」汪曰桢古今推步诸术云:「辽贾俊大明历无考,见志。谓即刘宋时祖冲之大明术,其说出于臆度附会;实则『大明』之名偶同,非即祖术也。」检本志下文称:「至辽,圣宗以贾俊所进新历,因宋大明旧号行之。」是元人修史时已知贾俊新历与宋祖冲之术不同,不过因袭大明旧号。但本卷仍全录宋书所载祖冲之历。

  二:满日法为积日「积日」原误「积月」,据宋书改。

  三:小馀满日法从大馀「小」字原脱,据历理补。

  四:小馀满纪法从大馀「小馀」二字原脱,据宋书补。

  五:季冬土用事日也「冬」原误「月」,据宋书改。

  六:微分满月法从度馀「馀」字原脱,据历理补。

  七:迟疾历表中数字据历理推算应校改如下:第一格:行五,行分二十一应作二十二。行二十,应补行分一。行二十二,月行度十二应作十三,行分十二亦应作十三。行二十五,行分十六应作六。行二十八,行分十应作十四。第二格:行二十三,三十七应作二十七。第三格:行四,五百五万八千三百八,三百八应作二百八。行七,七百七十七万二千七百一十一,末「一」字应删。行十七,三百八十七万五十四,五十四应作五百一十四。行十八,五百三十一万应作五百三十万。行二十四,六百九十万应作六百九十一万。行二十五,五百八十七万一千,一千应作二千。第四格:行十八,四千五百二十九,二十九应作三十九。行二十,应补「四千七百九」五字。行二十八,五千三百三十一,三十一应作二十一。

  八:不满交数三十五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半为朔入阳历分「三」原误「二」,据宋书改。

  九:令差数日馀加夜半入迟疾历馀「令」原误「合」,据宋书改。

  一○:并少为半弱并半为太弱此十字原脱,据算理补。

  一一:不尽四而一为少半太又不尽者三而一「四」原误「三」,「三而一」原脱,据算理补正。

  一二:测景漏刻中星数表中数字应校改如下:大寒,夜漏刻分「二」应作「三」,明中星度行分「六」应作「五」。雨水,明中星度行分「七」应作「六」。惊蛰,昏中星度「九十一」应作「九十七」,补行分「九」。谷雨,日中景「二尺二寸六分」应作「三尺二寸六分」,昏中星度行分「三」应作「二」,明中星度「二百五十四」应作「二百五十五」。立夏,明中星度行分「七」应作「十一」。小满,夜漏刻「二十六」应作「三十六」。芒种,夜漏刻「二十五」应作「三十五」。小暑,昼漏刻分「八分」,「分」字衍;夜漏刻分「一」应作「二」;明中星度行分「一」应作「二」。处暑,明中星度「二百五十四」应作「二百五十五」。霜降,明中星度行分「七」应作「六」。

  一三:各以度数如夜半日所在「如」应作「加」。

  一四:伏不尽度「尽」应作「书」。

  一五:又留二十八日「二」原误「一」,据宋书改。

  一六:百一十二日「二」原误「五」,据宋书改。

  一七:日馀三万五千六百六十四「三万」原误「五万」,据宋书改。

  一八:初与日合伏七十二日「七十二日」原误「二十七日」,据宋书改。

  一九:四十五日行三十三度六分「三十三度」原误「二十三度」,据宋书改。

  二○:迟日行十六分「迟」应作「逆」。

  二一:度馀二万六千三百一十三「一十三」应作「一十二」。

  二二:合二百九十一日「合」上应补「一」字。

  二三:迟日行十一分二日退二十二分「迟」应作「逆」。「二十二分」原误「二十一分」。据宋书改。

 





第四十三卷  志第十三

历象志中

闰考

  月度不足,是生朔虚;天行有馀,是为气盈。盈虚相悬,岁月乃。积而差,寒暑互易,百谷不成,庶政不明。圣人验以斗柄,准以岁星,爰立闰法,信治百官。是故闰正而月正,月正而岁正。岁月既正,颁令考绩,无有不时。国史正岁年以叙事,莫重於此。

  辽始徵历梁、唐。入晋之後,奄有帝制,乙未、大明,历法再变。穆宗应历六年,周用显德钦天历;十年,宋用建隆应天历。景宗乾亨四年,宋用乾元历。圣宗统和十九年,宋用仪天历;太平元年,宋用崇天历。道宗清宁十年,宋用明天历;大康元年,宋用奉元历;大安七年,宋用观天历。天祚皇帝乾统六年,宋用纪元历。五代历三变,宋凡八变,辽终始再变。历法不齐,故定朔置闰,时有不同,览者惑焉。作闰考。

年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首缺五闰

太祖神册五年闰

耶律俨

陈大任

天赞二年梁闰

年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首缺五闰

太祖神册五年闰

耶律俨

陈大任

天赞二年梁闰

缺一闰

太宗天显三年闰



六年闰





九年闰



大任



十一年闰



大任



会同二年闰



大任



缺一闰

七年闰



大任

大同元年闰



大任

高丽十年七月

缺再闰

穆宗应历三年

五年闰



大任

八年闰



大任

十一年闰



大任



十三年宋闰

十六年闰



大任



十九年宋闰

景宗保宁四年闰



大任



六年宋闰

九年宋闰

乾亨二年闰



大任



四年宋闰

圣宗统和三年宋闰

六年闰



大任

九年闰



大任



高丽

十一年宋闰

高丽

十四年闰

大任



十七年宋闰

十九年闰



大任宋闰



二十二年闰

大任



二十五年宋闰

二十八年宋闰

闰泰元年宋闰

四年宋闰

七年宋闰

九年闰

俨宋闰



太平三年闰





六年宋闰

九年宋闰

十一年闰



大任



高丽

兴宗重熙三年宋闰

六年闰





八年闰





高丽

十一年闰





十四年闰





十七年闰





高丽

十九年闰





高丽

二十二年闰





道宗清宁二年闰





四年闰





七年宋闰

十年宋闰

咸雍三年宋闰

五年闰

大任



八年闰





大康元年闰



大任



三年

宋闰来年正月,异。闰



六年宋闰

九年闰



大任



大安四年闰



大任



高丽

七年宋闰

十年闰

大任



寿昌三年宋闰

五年闰



大任



天祚乾统二年闰



大任



五年宋闰

七年宋闰

十年闰



大任宋闰



天庆三年闰



大任



六年闰



大任



八年闰



大任



保大元年宋闰

四年闰



大任



※校勘记

  一:首缺五闰检汪曰桢历代长术辑要(以下称辑要)、陈垣二十史朔闰表(以下称陈表),自太祖元年至神册四年,实缺四闰,即太祖三年闰八月,六年闰五月,九年闰二月,神册二年闰十月。按闰考登录辽及五代、宋之闰,颇多缺误。因下卷朔考兼载闰、朔,兹于下卷详校其讹脱,本卷仅举例说明,以省烦文。

  二:天赞二年「二」字原缺。检旧五代史梁末帝纪、唐庄宗纪及辑要、陈表,梁龙德三年(唐同光元年)闰四月。是年当辽天赞二年,据补。又天赞四年闰十二月,通栏缺。下栏天显三年注「缺一闰」,应即指四年十二月之闰,凡此皆仍存原式不补。

  三:会同二年检太祖纪及辑要、陈表,是年闰七月,此作闰五月误。朔考不误。

  四:大同元年元,原误「九」。按纪,大同元年世宗改元天禄,无九年。又据辑要、陈表,大同元年闰七月。据改。又原注「高丽十年七月」,疑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