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非文学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度,它统一规定了封建官僚和其他吏役的收租权,这是高丽国家借以发展中央集权制的重要基础。)俸给制度,封建经济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自十二世纪下半叶起,王权就日趋腐败,农民不断举行起义。十三世纪蒙古入侵,战争持续四十余年,十四世纪又三度抵御日本和红头军的侵略,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动荡不安。 
  高丽时期的文学各种体裁都有所发展,汉文诗的兴盛尤为突出,出现了郑知常、金富轼、崔承志、李奎报、李谷、李齐贤等著名诗人。 
  郑知常(?…1135)是高丽社会上升时期的诗人。出生于平壤,《大同江诗》是他的代表作: 
  雨歇长堤草色多, 
  送君南浦动悲歌, 
  大同江水何时尽, 
  别泪年年添绿波。 
  诗歌写景抒情,落笔淡雅,表达了十分细腻的感情。 
  李奎报(1168…1241)是高丽社会极其动荡不安时期出现的一位现实主义作家、爱国诗人。他出身于士大夫家庭,幼年时有“奇童”之称。二十三岁中进士,入朝为官,但由于性格耿直,不满官场丑恶现象,宦途中曾屡遭免官、降职、甚至流放。晚年任较高官职,做到宰相。七十岁时辞官返乡,七十二岁逝世。 
  诗人热切关心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他的长篇五言叙事汉文诗《东明王篇》是在高丽长期抗击外族侵略,又面临蒙古、契丹、女真战争威胁的严重情况下创作的爱国诗篇。诗歌以神话传说为题材,运用了日趋湮灭的历史资料,通过主人公朱蒙(东明王)的形象,赞扬了高句丽第一个国王东明王的开国业绩。虽然作品过分神圣化了封建君主的形象,但在外族入侵的战乱年代,它能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抵御外侮;同时,作者又借助对历史上昏愦君王的批判,暗示了对高丽王朝统治者的不满。他说,“自古帝王兴,征瑞纷蔚蔚,末流多怠荒,共绝帝王祀”。诗歌结尾,诗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认为当权者应“守位以宽仁,化民由礼义”,这样才能“永永传子孙,御国多年纪”。实际上,这正是诗人对现实中不施仁政的高丽王权的指责与抨击。同时,作家亦希望朝廷以此为戒,使国家永远兴盛,表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感情。 
  除《东明王篇》外,诗人的作品流传至今的还有二千首左右的古诗、律诗。这些诗歌用五言或七言诗的形式,表达了热爱祖国、憎恨敌人、同情贫苦、关心农民、揭露嘲讽统治阶级,以及自守清廉、安于贫困的思想与主题。在《闻达旦入江南》一诗中,诗人愤恨地写道:“安得天上剑,一时堕胡头”,“不然大海水,倾注使漂流;他为鱼与鳖,作脍我民喉”。诗人希望借得天上宝剑,尽斩敌人头颅,或倾大海之水,使侵略者化为鱼鳖供人享用,流露了深沉的憎敌爱国之情。《雨中观耕者赠书记》一诗中,诗人提出:“一国瘠肥民力内,万人生死稻芽中。他时玉粒堆千廪,请记今朝汗滴功”,表达了“农为国基、民为邦本”的思想。正是从这种思想出发,他观察了当时朝鲜农民的生活,在《代农夫吟》中写道: 
  新谷青青犹在亩,县胥官吏已征租。 
  力耕富国关吾辈,何苦相侵剥及肤? 
  在《闻国令禁农饷清酒白饭》中,诗人又写: 
  长安豪侠家,珠贝堆如阜; 
  舂粒莹如珠,或饲马与狗。 
  前一首中,诗人揭露了统治者掠夺农民的残酷性,后一首又指责了官吏贵族生活的穷奢极欲,两相对照,可以看出社会贫富悬殊,诗人的笔尖已触及到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李奎报并不是封建制度彻底的叛逆者,他思想的出发点是儒家“国以民为本”和佛家“悲天悯人”思想的结合,他只希望进行一些适当的改革。在美学思想上,诗人反对形式主义的诗风。“外饰假丹青,求中一时嗜”、“揽华遗真实,所以失诗旨”是他对当时某些封建文人脱离现实生活以华丽的辞藻哗众取宠的不正诗风的痛切批判。在艺术上,李奎报的汉文诗“不蹈袭古人”。他的叙事长诗脉络清晰,突出人物形象,具有现实感。他还善于在诗歌中夹叙夹议,写景抒情,运用多种体裁表达主题思想。他是一位具有独创精神的高丽爱国汉文诗人。 
  李谷(1298…1351)是高丽王朝临近崩溃时期的诗人。他的叙事长诗《橡栗歌》也是高丽时代汉诗中优秀作品之一。诗歌叙写高丽末期,在封建统治残酷剥削下的农民无以为生,纷纷离乡背井,年老体弱的农民不得不攀山越岭拾取橡栗: 
  壮者散之知几千,老弱独守悬罄室, 
  未忍将身转沟壑,空巷登山拾橡栗。 
  他们露宿空谷,以溪水充饥,生活极为悲惨。 
  天寒日暮宿空谷,烧桂燃松煮溪簌, 
  夜深霜露满皎肌,男呻女吟苦凄咽。 
  面对贫困悬殊的社会现实,作者以对比手法,满含愤怒地写道: 
  君不见侯家一日食万钱,珍馐星罗五鼎列, 
  驭吏沉酒吐锦茵,肥马厌谷鸣金埒, 
  焉知彼美盘上餐,尽是村翁眼底血! 
  诗歌真实地暴露了高丽社会大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透露了腐朽的高丽王朝已临近崩溃的边缘。 
  这一时期高丽人民歌谣在新罗乡歌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民谣《沙里花》原文已失传,其主要内容被高丽诗人李齐贤译成汉文诗:“黄雀何方来去飞,一年农事不曾知,鳏翁独自耕耘了,耗尽田中禾黍为”,真实地表达了深受剥削的老农的悲愤心情。歌谣《青山别曲》唱出流民的悲哀。《动动》、《西京别曲》等爱情歌谣,表现了年轻妇女对所爱者的深切情思和担心被遗弃的苦闷哀愁。《思母曲》以小锄、镰刀为比拟,表现出劳动人民热爱和怀念生身之母的深厚感情,语言淳朴动人。这些人民歌谣对后世的诗歌——时调、歌辞等朝鲜国语诗歌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1392年,长期陷于混乱状态的高丽王朝终于为新兴势力、中小地主的代表人物李成桂所推翻,自此开始了封建李氏王朝的统治。李氏王朝掌权后立即进行土地丈量、辨正奴婢、兵制改革。并改变高丽王朝对儒、佛两教并重的态度,竭力排佛崇儒,引进中国朱熹理学,以巩固王朝的思想统治。十五、十六世纪李朝社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 
  1444年,朝鲜文字“训民正音”创制完成,这对朝鲜国语文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 
  十五世纪初,李朝“颂歌”文学一度盛行。《龙飞御天歌》赞颂了李成桂建国功绩,反映了李朝开国的新兴景象,但此时期普遍流行的朝鲜国语诗歌形式是“时调”和“歌辞”。 
  时调是由高丽十句体乡歌演变发展而成的朝鲜格律诗,是一种短歌,具有多种形式。它产生于高丽末期,盛行于十六世纪。这种诗歌的内容相当广泛:十五世纪爱国军人金宗瑞(1390…1453)的时调“朔风掠枝头,明月寒雪地,边陲遥万里,昂首持剑立”,表现了他坚守边防的英雄豪迈气概;著名的爱国将军李舜臣(1545…1598)的时调“闲山岛明月夜,只身独坐戍楼、大刀插在腰间,正为国事忧伤,忽地一声胡笳,怎不叫人断肠”,反映了他憎恨侵略者、忧心国事的思想感情。此外,女诗人黄真伊(1516…?)也创作了若干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时调。在这些时调里,她歌唱爱情,能委婉而细腻地表达备受封建社会歧视的妇女渴望争取幸福爱情的内心世界。她的汉文诗《送友》也写的情真意切、意境清新: 
  月下庭语尽,霜中野菊黄, 
  楼高天一尺,人醉酒千觞。 
  流水和琴冷,梅花入笛香, 
  明朝相别后,情与碧波长。 
  十六世纪下半叶,李朝社会开始动荡,王朝内部党争激化。一些士大夫产生了消极退隐的情绪;有些诗人在时调中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消极抗议,出现了一批隐居江湖的山水时调作者,其中最有成就的是尹善道。尹善道(1587…1671)长于歌颂大自然,创作有江湖时调《渔夫四时歌》、《山中五友歌》等。他的时调语言极美,在朝鲜国语文学发展史上具有较高地位。 
  歌辞是在时调(三四和四四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朝鲜国语诗歌,它保持了时调中的三四、四四音节,但形式更为自由,可以无限延长。与前期的时调相比,它带有较强的叙事性,是朝鲜国语长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产生于十五世纪李朝初年,盛行于十六世纪。最有名的歌辞作家是郑澈(1537…1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