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非文学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你将我在你心中打上印记, 
  如你将印记打在臂上一般; 
  因为爱情如死一样的坚强, 
  嫉妒如坟墓一般的残忍! 
  这七篇描写恋情的牧歌,从头到尾没有提起神,没有任何宗教的气味;它在《圣经》中是一枝清新自然的奇葩。它的艺术特点也是很突出,高度的形象性中带有深刻的象征性。它是《旧约全书》中最晚出的一卷,却是古希伯来民族遗留给世界各族人民的一束最鲜艳的花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四章 古印度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现在的南亚次大陆,除北部尼泊尔等国外,古代统称印度。印度自古以温德亚山脉为界,山脉以北的印度河、恒河流域平原地区称北印度,山脉以南称南印度。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的光辉文明,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贡献。印度古代文学对东亚、西亚、中亚、欧洲,尤其对东南亚等地有过很大的影响。 
  梵语是古代印度文学共同使用的语文,因此,古代印度文学通称为梵语文学。但是,印度自古以来是个多民族国家,古代文学除梵语文学外,流传至今的还有其他语言的文学(如巴利语(注:印度古代的一种接近梵语的语言,早期佛教文献多用此种语言写成。)文学等)。我们以介绍梵语文学作品为主,它的发展时期大体可分为吠陀时代、史诗时代和古典文学时代。(注:本章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前半部,均参考金克木著《梵语文学史》(1964年版)及有关著述编写。) 
  一、吠陀时代 
  吠陀时代是印度从原始公社解体到阶级社会形成的过渡时期。 
  在古代印度,大型的祭礼典礼大都由婆罗门祭司主持,在仪式上吟唱诗句和经文。由于职务的需要,祭司们将自古流传下来的诗歌(包括他们自己的一些作品)编订成四部《吠陀本集》,奉为圣典。它们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用严格的方法保存下来,直到十九世纪才印成书籍。 
  吠陀指早期的以《吠陀》为名的文献集及附录于其后的文献,它们所用的语言比古典梵语更为古老(称为“吠陀语”或“吠陀梵文”),其内容包括对印度上古时期的巫术、宗教、礼仪、风俗、社会思想、哲学等方面的记录,为此,吠陀并不都是文学作品。吠陀又称为吠陀经,它既是印度最古的典籍,也保存了一些优美的古诗。诗歌经过祭司们的编纂虽有不少删改,但仍不失为印度人民世代口头流传的集体创作。 
  吠陀是译音,古译为“明”或“知识”,即学问,“神圣的知识”之意,现在也有人译为“智慧书”。《吠陀本集》共分为四种:即《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娑摩指祭祀用的歌曲,即颂神歌曲)、《夜柔吠陀》(“夜柔”即祭祀,是说明祭祀如何进行的书)以及《阿闼婆吠陀》。其中最古最主要并具有文学价值的是《梨俱吠陀》,其次是《阿闼婆吠陀》。 
  《梨俱吠陀》大约在公元前十五世纪前后编成,它的自然环境大致是印度河一带。在这部本集中,共收集诗歌一千零二十八首(其中附加的有十一首),是印度现存的一部最古的诗歌总集。 
  《梨俱吠陀》(“梨俱”是书中诗节的名称)意为赞颂吠陀,它的核心部分是颂神赞歌,其他约有二、三十首是直接反映古代印度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情况的。这些反映世俗生活的诗,大都收集在第十卷中,尽管它们成诗较晚,但却充满生活气息和乐观的精神。如在一首婚歌中,举出一个好妻子的条件是: 
  没有坏的心眼,别伤害你丈夫, 
  善待牲畜,和蔼,精力充沛; 
  生育英雄,敬神,在快乐中生活; 
  给我们的飞禽走兽带来幸福。 
  另一首写青蛙欢迎雨季到来的诗也极为生动、活泼,如其中的第三、四节: 
  雨季到来了,雨落了下来, 
  落在这些渴望雨的青蛙身上。 
  象儿子走到了父亲的身边, 
  一个鸣蛙走到另一个鸣蛙身旁。     
  一对蛙一个揪住另一个, 
  他们在大雨滂沱中欢乐无边。 
  青蛙淋着雨,跳跳蹦蹦, 
  花蛙和黄蛙的叫声响成一片。 
  朴素的诗句,真实地反映了古印度人欢快的情绪和乐观的精神。 
  另外,对后世文学很有影响的著名的洪呼王(补卢罗婆娑)和广延天女(优哩婆湿)的对话诗,也收集在这个本集的第十卷第九十五首中。 
  在《梨俱吠陀》的颂诗中,歌唱得最多的是天神因陀罗、火神阿耆尼以及一种可以榨取苏摩酒的名叫苏摩的植物,由于他们与祭祀所行的宗教仪式有关,所以颂诗大多是祭司们举行仪式时吟唱的诗。 
  颂诗就其内容而言,包含着许多神话传说,《梨俱吠陀》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诗是赞颂天神因陀罗的。这位天神手持雷杵(金刚),“给人类带来甘润的霖雨”,是旱魃和黑暗的敌人。他最大的战绩是杀死巨龙(蛇),劈山引水,制服弗栗多(意为障碍者),夺得牛群,以及占领城堡等。《梨俱吠陀》第十卷中有一节诗叙述了他的功绩: 
  杀死弗栗多;斧劈森林般的城堡; 
  又掘开了许许多多河流; 
  劈开大山象新造的瓦罐; 
  因陀罗和他的队伍带来了群牛。 
  因陀罗是古印度民族的主神,在《梨俱吠陀》中,人们为赞颂他的恩惠和功德,留下了许多气势磅礴的优美诗篇,如其中一节: 
  他使摇荡的地球恒定, 
  他给原始的山岳形体, 
  他举起拱环的穹苍, 
  他划分浩瀚的天空, 
  他是——听着我的歌—— 
  因陀罗,宇宙的统治者! 
  诗篇以丰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描绘了上古印度人心目中瞬息万变的大自然景象。 
  《梨俱吠陀》产生的年代,人类还处于幼年时期,上古的印度人还不了解大自然的奥妙,往往带着幼稚的想象和主观幻想去认识神秘莫测的外部世界。一方面,他们希望神能为人除灾降福,保佑安宁;另一方面,却又把天、地、日、月、晓、火、水、雷、风等都奉为神祗,并把他们完全人格化,使这些体现自然力量的神具有人的形体与性格,如第四卷第五十二首对黎明女神的赞颂: 
  这个光华四射的快活的女人,从她的姊妹那儿来到我们面前了。天的女儿啊! 
  象闪耀着红光的牝马似的黎明,是奶牛的母亲,是双马童(注:《梨俱吠陀》中的一对天神,是医神,黎明前赶着金车,先于太阳出现。)的朋友,遵守自然的节令。 
  你又是双马童的朋友,又是奶牛的母亲,黎明啊!你又是财富的主人。 
  你是驱逐敌人的,欢乐的女人呵!我们醒来了,用颂歌迎接你。 
  欢乐的光芒,象刚放出栏的一群奶牛,现在到我们面前了。黎明弥漫广阔的空间。 
  光辉远照的女人呵!你布满空间,用光明揭破了黑暗。黎明呵!照你的习惯赐福吧! 
  你用光芒遍复天穹。黎明呵!你用明朗的光照耀广阔的太空。 
  诗中把女神比作一个开朗爽快的女人,歌颂她“是驱逐敌人的”,请求她赐福于人间。并列举了许多只有人间才有的亲属关系,如说她有“姊妹”,有“朋友”,“是奶牛的母亲”,“天的女儿”等。还反人们喜爱的奶牛、红光牝马,甚至财富都与她联系起来,这些都是自然力量人格化的的典型表现。 
  《阿闼婆吠陀》意为禳灾吠陀,它的定型可能比《梨俱吠陀》晚些。《阿闼婆吠陀》中的大部分诗是婆罗门作巫师时当咒语使用的,其中有些是禳灾求福的诗,有些是治病和驱逐邪恶的诗,此外,还有一些诗和散文意义晦涩。在作为咒语的诗中,有不少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治咳嗽咒语和求雨诗就是一些风格清新、生活气息比较浓厚的小诗: 
  象太阳的光芒, 
  迅速飞向远方, 
  咳嗽啊!远远飞去吧, 
  跟着大海的波浪。     
  雷啊!怒吼吧。请你使大海的波涛汹涌。 
  雨啊!请你用甜密的乳水浇洒大地。 
  请在求庇护的人身上浇下倾盆大雨; 
  让那些瘦牛的主人快快回家去。 
  上述两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古印度人的愿望和对神的企求,体现了他们的艺术才华,至今读来仍感亲切、生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到印度吠陀经时曾作过如下精辟的论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